龙泉寺
福建省福州市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区鹤上镇沙京村莲花山麓,该寺五五四年创建,初名为西山寺,是怀海的落发出家之地。
历史由来
龙泉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鹤上镇沙京村莲花山麓,据《淳熙三山志》载,旧志旧记作“梁承圣四年置”,而承圣年号仅三年,应为五五四年创建。
龙泉寺,初名为西山寺,据唐陈诩所撰《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长乐人怀海“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全唐文》卷四四六),《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后果于百丈开山着丛林规式,盛行于世。成通中尝录所受业及见龙之由奏之,仍赐今额。
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怀海“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证灭于禅床,报龄六十六,僧腊四十七。”由此可知怀海示寂为八一四年,出家时间为七六七年,可知龙泉寺原名西山寺,怀海十九岁时出家于此,后因外出游历而成为一代高僧,故其示寂后,由邑人将其成就及当时于井中见龙之异事呈报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赐龙泉寺之额。
兴盛时期
龙泉寺历经多次兴衰。五代天福年间,僧普明开拓其寺基。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乡人潘宗捐资修寺,沿平年间(1064-1066年),都有大规模修葺。笔者于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考祭龙泉寺时。从新挖出的土堆中发现一青石柱尾部,剥去泥土,可辨认出“庚寅八月廿日”字样,查宋淳化元年恰有“庚寅”年号,或就当时所建。宋绍圣(1094年)后,有林户曹、郑建州、林龙图等文人来寺中赋咏,寺为之兴盛一时。明天顺(1458年)初,寺田荒芜,寺院被毁坏,法堂地沦为停柩场所。
明万历丙子至巳卯年间(1576-1579年)重新修复此寺,由知府陈玉、县丞叶时敏等地方官修复。叶时敏儿子叶有禄与住持僧隆琦同建弥陀殿、观音堂等。清初兵燹,寺毁僧散。乾隆间,光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僧众达二三百人。二十六年辛巳九月(1761年),重建大殿及东西两舍各五间,又于大廊下分建伽蓝百丈庭等。一时与福州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鼎足而立。咸丰八年(1858年)邑人李德憨重修。至民国,寺又式徽。抗战后期,长乐曾陷敌手,僧散寺墟。
六十年代,在经“文革”之厄,寺更凋零,曾一度沦为牧场,千年古刹,面目全非。文革结束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龙泉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先是雪峰寺瑞森上人率徒广禅来山兴复,清污除秽,历尽艰辛。不久,瑞森示寂,广禅法师继志戮力。广禅法师不辞艰劳,发愿使山门重新光大,为修复龙泉寺殚精竭虑。
新修的山门巍峨庄严,上有赵朴初所题“龙泉禅寺”,道劲挺拔,左右两边两只巨大石狮仰首云天,气势不凡。进山门后新修的大放生池绿水澄静,新修的天王殿、大悲殿等与西山旧址连成一片,新塑现音像高3.2米,端庄静稳。续建的玉佛殿、法堂、禅堂等已初具建规模。新建各殿堂的柱联,遍布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潘主兰谢义耕蒋平畴周书荣字体。为培养僧才,寺内还创办了“龙泉佛学院”,一九九八年正式开学,经过严格考试、招收全国各地青年僧人二十多位。
广禅法师对兴复龙泉寺的贡献受到大家敬仰,在福州市佛教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市佛协副会长。
佛教地位
龙泉寺所以成为著名古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仅其历史悠久,最主要龙泉寺是怀海的落发出家之地,怀海于唐兴元年(784年)弘法于江西洪州新吴县(今奉所县)百丈山,其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古清规”),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丛林初立时,未订规章制度,怀海在《禅院规式》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丛林制度,对寺院的作息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使寺僧早起晚睡。直至今日,《禅院规式》原本虽已失传,但从杨亿的《古清规序》及《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中仍可了解其大概,其主要内容仍然成为寺院共同奉行的管理条例。
龙泉寺还与一些著名高僧关系密切,如清顺治年间,临济宗宗匠、福清黄檗寺隐元曾驻锡此寺,隐元后东渡日本,创日本佛教新派黄檗宗
文物古迹
龙泉寺虽历经兴衰,却至今仍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大殿的十六根大石柱,每柱高六米,周围三米,重约四.五吨,据传为怀海禅师时的遗物,石柱础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龙井,至今犹存,水仍清例,今日仍然可饮用。家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王和县曾以诗投井请雨。
寺的后崖有一形如元宝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人称“出米佛”,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天可不断流出米来,刚好够寺内众僧和土木泥水工匠之腹,有人希图多出米,捅大其脐,于是不再出米。“出米佛”位于元宝石中间位置,确有财源之意。
明甲寅叶有禄刻百丈清规语录,三年后始成,板藏寺中。寺内还存有多种碑文和题字。、
相关典故
龙泉寺还是历代人文会萃之地,留下许多名人墨客题字,如宋代朱熹曾到此游览,题有“朝阳”、“魁龙”等摩崖石刻。历史上许多文人游览龙泉寺后,留下许多诗文。如乾隆年间长乐县令贺世骏作《龙泉寺记》中,有这样描绘,“涧古松幽,顿浣尘怀。抵山门云窝静壑,花木清香。石柱屹然,龙井澄澈。
玉带宛在,米佛犹存。摄衣高峰,排徊四望。则见御笏东朝,首石西峙,筹石拥其北,溟海珍其南。”所传诗歌,不乏有优美诗句,如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邑人高秉《游龙泉感怀》诗云:“惟有残僧愁独坐,松房半掩五峰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明代工部郎中邑人谢肇《初夏同陈鸣鹤宿龙泉寺夜闻僧课有作》诗云:“漏转莲花心池寂,一天松霞满阶苔”。透出一种孤寂的气氛。明代闽中诗坛领抽、闽县人徐《龙泉古寺》诗云:“祖师金骨何须问,且读清规悟正宗”。点出龙泉寺与怀海大师的血脉关系。  
千年古刹,时逢盛世,将重新焕发出青春。
民间趣闻
奇名“沙京”的由来
福建省长乐中部,绮丽的莲花山下是一片稠密的村庄,有湖尾、路北、上李、岐头、六林、上陈、石马、金马,这些村庄统称为沙京
沙京何说奇名?奇在”京“字。原来,中华大地上,自古只有都城称京。省府县乡村,不得以京命名。另外,即使原来是国都的不作都城了,往往也要易名。
如:西京不作都城称西安,东京不作都城叫洛阳。民国定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新中国后复称北京。长乐古时有二十四个都,沙京是第十都。”都“相当于(当代)的乡镇,所以,”都“是不能与都城相比的,那么,沙京是何以称“京”的呢?
传说元末之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玉皇大帝为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命天狗星季康下凡称帝,改朝换代。天狗星要下凡称帝,先得到人间投胎转世,认定投生地必须有莲花山的地方。领旨后出了南天门,要去寻找莲花山。可是茫茫中华大地,莲花山不止一处。太白金星告诉他:“人间莲花山虽多,但是著名的只有两座:一处在安徽凤阳,土色缟白,为白莲一百阜;另一处则在长乐沙京,土色绀红,乃红莲一百阜。此两座山峰,天造地设,翠微灵秀,都有王者之,择一地便可成就帝业。”太白金星说着,便叫天狗星往东海上空观看,告诉他汉云之中的冲霄灵气,就是来自沙京莲花山。
天狗星见了,好生高兴。他谢过太白金星,拨开云雾,顺着冲霄灵气,一阵风驰电掣,落在沙京莲花山头。因为天上人间,有时间差别,此时恰是子时,人们不知道。他就用一双夜眼,把那山上山下照得如同白昼。但见莲花山:脉连董奉,峰对海门,上连浮云,拔地倚天。五峰争奇,千岩竞秀,龙泉映辉,花木斗妍。深山绿野隐存九牛四象十八狮,重重山峦恰似莲花怒放。就情不自禁赞到:“好山,好山!”又见山下村庄,长街密巷,藏龙卧虎,人气盛旺,果然是人间胜境。遂在山上四处走动,向山下细心寻找合适人家。
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正当他向看准的这户人家投生时,却被一位僧人拦住。你道这位僧人是谁?正是百丈怀海禅师王木尊。王木尊,沙京人,唐代高僧。幼时哑不能语,走进西山寺便会说话,由此出家得道,曾住持江西百丈山,兴建龙泉寺,圆寂后成佛。是夜,王木尊(此时已是佛灵)屈指一算,得知玉帝命天狗星下凡称帝,必来沙京投生。心想若是在此称帝,必然引来兵祸之灾,沙京人的平静生活会被打,便去阻拦。问道:“星君欲何往?”天狗星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心里很不愉快。可他认得眼前这位佛灵,哪敢怠慢?遂如实相告。王木尊说:“原来星君要来沙京投诉。但我告诉你,这沙京莲花山,不是红莲一百阜,只有九十九,很难成就你的帝业;且沙京是中华边陲,怎可建都!那安徽凤阳莲花山,才是名副其实的白莲一百阜。那里山高地广,正是你成就帝业的好地方。”王木尊这一席话,真把天狗星说得昏头转向。
天狗星虽觉得有道理,可太白金星明明告诉他,沙京莲花山是红莲一百阜,王木尊怎么说九十九阜呢?王木尊猜出他的心思,叫他自己数去。所谓“阜”,就是起伏的山峦。天狗星数来数去,果然只有九十九阜。尽管留恋沙京,为了当皇帝,还是信了王木尊的劝阻。于是叹口气,驾起彩云,飞去安徽凤阳,在一朱姓人家投生。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本要投生沙京,要在沙京建皇帝殿的传说。然而,沙京莲花山,到底是红莲一百阜,还是九十九阜?其实,原先的确是一百阜,王木尊怕他投胎沙京,抢先一步,用禅杖移走一阜,不久后又一分为二从文武砂之南海面浮出,后人称之“铜炉铁墩”。自此十都下墩村,就连不上莲花山了。
那么,这个传说又于“沙京”名称有何相干?原来沙京远古时濒海,海水直抵莲花山下,境内沙洲绵绵,是从前长乐南北乡交通要道,故名沙径。自古人杰地灵,明前即出过佛圣王木尊、御史中丞李望、状元宰相郑性之等著名人物。洪武开基后又出状元李骐,还有许多举人进士,这些人经常上省城、进京,就把这个传说流传,后来传到了永乐帝耳中。永乐帝朱棣是位聪明的皇帝。他迁都北京,怕人议论他“忘祖”,因此,不仅保留了太祖建立的南京都城名称与机构,还费巨资重修太祖皇陵。
当朱棣听到这个传说时,为了表示对太祖孝敬,便萌生了要在沙京建殿的想法。后来怕这样做太花费,才改变主意。于是传下一道圣旨,沙径改称为沙京。自此,沙京在称呼上,就与南京北京“平起平坐”。
周边景点
壶江泛月、龙潭晓瀑、寒岩晚钟、金刚濯足,太平港、天妃宫、杨梦斗纪念祠、高应松,琴江满族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5 10:39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