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菜
蕨科蕨属植物
龙爪菜,亦称蕨菜、蕨、蕨萁、拳头菜、龙头菜、山风尾、吉祥菜、如意菜、鹿蕨菜、猫爪子等,为凤尾蕨科多年生植物蕨菜的嫩叶茎。蕨菜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各地荒山、山村、草地等都有生长,主要生长于海拔200~1200米的荒坡、林缘、疏林下和灌丛中,喜长于浅山区向阳地块。蕨菜是两亿多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就有的植物,历史悠久,被人们称作“山菜之王”。
形态特征
植株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锈黄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叶远生,柄长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光滑,上面有浅纵沟1条。叶片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长30~60厘米,宽20~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三回羽状;羽片4~6对,对生或近对生,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15~25厘米,宽14~18厘米,柄长约3~5厘米,二回羽状;小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近平截,具短柄,一回羽状。裂片10~15对,平展,彼此接近,长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5毫米,钝头或近圆头,基部不与小羽轴合生,分离,全缘;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渐变为一回羽状,长圆披针形,基部较宽,对称,先端尾状,小羽片与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对浅裂片或边缘具波状圆齿。叶脉稠密,仅下面明显。叶干后近革质或革质,暗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在裂片主脉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无毛。叶轴及羽轴均光滑,小羽轴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各回羽轴上面均有深纵沟1条,沟内无毛。
生长环境
龙爪菜抗逆性很强,适应性很广,喜欢湿润、凉爽的气候,遇霜地上枯萎,在地温5℃以上时开始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高于30℃时停止生长。对光照不敏感,耐阴,对水分要求严格,不耐干旱。要求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分布范围
产全国各地,但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生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海拔200~830米,也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温带地区。
繁殖方法
根茎繁殖
秋后蕨菜地上部分枯死后或春天大地化冻后蕨菜萌芽前,采挖蕨菜根茎。挖取直径在0.5~0.8厘米,节间长8~20厘米的根茎。采挖时避免伤根碰芽。挖出后用土埋好避免失水,以利成活。采挖后选择粗壮、无病害、无伤口的根茎,每个节剪成一段,每段长8~10厘米,剪好后即可栽植。
叶芽繁殖
母体植株上分离出新萌发的已生根的幼芽栽植于大田。
孢子繁殖
北方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上旬,当叶缘的孢囊群呈黄褐色,晃动叶片往下掉时,应及时采收孢子。采集时将含孢子的叶片整片采下,剪小,放在干净的白纸上或干净的培养器皿内,置于通风阴凉处,1周左右当孢子完全脱落后,除去叶碎片和杂物,收集散落的孢子,装入干燥的磨口瓶中,置干燥凉爽处待用。当年采收的孢子当年播种,萌发率在90%以上。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野生蕨菜是真正的绿色“山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100克蕨菜嫩叶茎中含胡萝卜素1.68毫克,维生素B2 0.14毫克,维生素C35毫克,蛋白质1.6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纤维1.2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8毫克,以及锰、铜、锌等微量元素。蕨菜中还含有18种氨基酸,对人体颇有裨益。其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铁含量较其他栽培蔬菜高几倍至十几倍。
药用价值
蕨菜既是珍蔬,又为良药,中医学认为,蕨菜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驱风散寒、补气升阳、利尿消肿、安神降压、止咳健胃、托疮消炎、涩肠止泻、驱虫通便、强健机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晕失眠、发热不退、咳嗽、慢性关节炎、食隔、气隔、肠风热毒、湿疹、疮疡不敛、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沥不通等症,对麻疹、流感也有预防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蕨菜能“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问毒气”。
蕨菜还含有野樱苷、紫云英苷延胡索酸、琥珀酸、蕨素、蕨苷、乙酰蕨素、胆碱、甾醇及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药,被日本人誉为“雪果山珍”。
栽培方法
孢子育苗
1、整地
孢子繁殖一般于春季2~3月在阳畦、大棚或温室中进行,春季播种的孢子,当年即可长成营养植株,次年就能进入初采期。另外,也可以在秋季8~9月播种。播种孢子最好采用野生蕨菜生长区的土壤,也可采用偏酸性的腐殖质土或草炭土。先在阳光下晒干灭菌,然后用细筛筛好。为了防止病菌和绿藻,可用0.1%~0.2%的福美双或土菌硝进行土壤灭菌,然后填入通风而不漏水的播种床内,厚约8~10厘米,平整后浇透水,使土壤湿润度在95%以上,pH值为6~6.5。
2、孢子接种
将上年秋季采收的成熟孢子,用300毫克/升浓度的赤霉素处理15分钟,促进孢子萌发。待床土水分渗透后,用毛笔或软质小毛刷将孢子粉均匀撒播在床面上,不覆土,可稍稍淋水,使孢子粉与土面相接。播种量大时,将处理过的孢子粉倒入盛水喷壶中,摇匀后喷在播种床上。播后在床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光照强度以散射光为宜,切忌暴晒,光照时间每天要在4小时以上;床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气温25~30℃;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孢子萌发受阻。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3、管理
孢子在播种后4~5天萌发,开始出现原丝体,并逐渐发育成心形的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前期的原叶体不需要过多的水分。经萌发后1个月左右,当原叶体成熟时,每天浇水或喷雾1~2次,最好使水沿床面流动,为受精创造条件。第1片孢子体叶展开后,随着叶位的提高,展叶速度加快,孢子体叶出齐后,停止浇水,以后逐渐生长出羽状叶片。
4、分苗
当幼苗长到4~5厘米时,应当结合间苗进行分苗,将幼苗育苗床移入分苗床中继续培育,株行距均为8厘米。移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遮荫。分苗床的土壤条件要和育苗床相同,为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或喷施0.1%~0.2%尿素液,或0.1%磷酸二氢钾液和0.2%过磷酸钙液。到5月上中旬,待叶片长到10厘米以上,叶柄基本纤维化后,即可将育成的幼苗定植到整好的栽培田中。
栽植
栽植前对栽培田先进行中耕,施足有机肥料,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2500~3000千克,有条件的可配施腐熟鸡粪50千克,地力较差者可适当多施,之后耙平地面。
1、茎段栽植
于秋季定植为佳。将蕨菜的根状茎或匍匐茎分段截形,每段均要带有已开始发育的生长点,然后将分出的茎段横卧浅植于土壤表层中,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栽植,覆土5~8厘米厚,再把土壤适当拍紧,在垄或畦上覆盖3厘米厚的干树枝或稻草,防旱保湿,并喷浇水1遍。
2、叶芽栽植
可直接从母体植株上分离出新萌发的已生根的幼芽,栽植于大田。株行距按55厘米、75厘米,每穴栽植2~4株,栽后浇水。
3、孢子体栽植
播种于培养基中的孢子萌发后逐渐出现肉眼可见的绿色原叶体(又叫配子体),即可成丛成块移植到苗圃中,栽培基质可由半砂半泥炭藓配成。移植中要保证原叶体与新的栽培基质紧密接触,使其根容易伸入其内。移植后喷雾浇灌。当原叶体渐渐长大,并在上面萌生出幼小的孢子体后,再移栽到大田中。株行距为55厘米、75厘米,每穴2~4株,栽后浇水。
田间管理
冬季室外蕨菜一般开始休眠或生长缓慢,除适当修剪老叶或每月浇1~2次水和肥外,几乎无其它管理。春季在叶长出前剪去衰老枯死的叶片,并及时施肥促进生长,一般以每15~20天施肥1次为宜,每次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夏季绝大多数蕨菜还会继续长出新叶,仍需提供充足的肥料,一般20天追1次肥,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左右,高温天气3~5天浇1水。秋季蕨菜的生长速度开始变慢,水分的需求量也逐渐减少。
病虫害防治
栽培条件适宜时,蕨菜很少发生病虫害。低洼易涝地块长时间积水时,容易引起烂根。展叶后易发生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67平方米10~20克对水喷雾。
参考资料
山珍蕨菜.万方数据.2019
.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