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方便,商贸繁荣。
321国道、
隆纳高速公路、
隆黄铁路横贯南北,辖区内村村通
公路,7米宽
水泥路将金银、大田两个场镇东西相连,从而加快了场镇建设,促进了商贸繁荣。
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位于龙华村,横跨九曲河上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龙脑桥,堪与
赵州桥媲美,有“中华第二桥”的美誉,享誉海内外。桥上麒麟雄姿勃发、青狮气宇昂然、大象
憨态可亲、巨龙神态飘逸,虽然历经四百多年苍桑,依旧玲珑剔透。刻工精细,刀法流畅,雕刻技艺可谓鬼斧神工,堪称一绝,被视为
华夏珍宝,已被
泸县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风景名胜
玉蟾山--龙脑桥旅游风景区发展规划之中。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龙脑桥作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乡镇,2008年来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和
种植业,使传统农业逐步向高效农业转变,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以酒类、
石英、
建材加工生产为主的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全乡经济大发展。
2007年,龙脑桥镇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步伐加快,龙脑桥镇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的3838元增加598元,达到4436元,增长15.6个百分点。
一是投资12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沿兴隆河七个渠首闸;二是完成了村级公路建设7公里和组级通台公路40公里;三是投资600万元的张兴片区水改工程胜利竣工;四是参加新型合作
医疗达33300人,参合率达到85.76%;五是新建
沼气池450口。
化工园区经过一年的建设,已全面完成过度路面、土方回填和拆迁等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入园企业所需的供气、供电、供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2008年已有三家入园企业开工建设,工业园区初具雏型。以菲利华
石英玻璃材料有限公司为重点的9家规模以上企业全年产销两旺,上缴税金39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龙脑桥镇2008年完成税收入库580万元,比上年增60%。
龙脑桥镇上下树立了“油田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把油田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的
理念,严格执行了“两条隔离带”
管理制度,确保了油田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2007年,龙脑桥镇城镇建设实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环境污染得到彻底整治,信访维稳成效显著,社会稳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龙脑桥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目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全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党管武装先进单位”、“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称号,在全省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上,镇党委被省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
荣誉称号。
龙脑桥位于泸县龙脑桥镇,架设在
九曲溪上。四川泸县龙脑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长54米,宽1.9米,14座桥墩,为石墩石梁式平板桥。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都是利用石块的自身重量垒砌。桥身每单元重量30吨。中部8座桥墩依次雕刻有龙、麒麟、青狮、白象四类古代传说中的吉祥兽物。
桥为平梁式石桥,原高5米,长54米,宽1.9米,有14个
桥墩,将桥分为13孔。石雕为巨大的
龙、狮、
象和麒麟等兽类分布在中间8个桥墩上,形象比例匀称,造型古朴凝重,体态生动自然,昂首于九曲溪上游,尾部均翘峙于溪水下方,桥面则为诸兽身躯。4条龙口中,各衔一个重数十斤的“石质宝珠”,每条龙的鼻孔都能吹出明亮的响声。其他诸兽有的口衔
绶带,有的脚踏绣球,有的脚踩
玉圭,无不灵活传神,各具特色。整个造型独具匠心,斧凿精致大方,线条简练流畅,把整个石桥构成了一个玲珑壮丽、生气盎然的艺术整体。
龙脑桥所雕刻的各种吉祥物,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各部雕刻雄浑刚毅,工艺规整。其细部刻工一丝不苟,故眼、耳、鼻,韵态十足,鳞翅流云栩栩如生。这种继承和发扬了秦、汉和唐、宋石刻传统的雕刻艺术。龙脑桥为此而闻名遐尔,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