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滩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地处
德化县东南部,东与仙游县
西苑乡接壤,南同永春县
湖洋镇毗邻,西连
三班镇、浔中镇,西北接
雷峰镇,北与
南埕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215.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龙门滩镇户籍人口为15036人。
历史沿革
宋、明时,先后分属于永宁乡清泰里,善均里、归德乡惠民里,集贤乡嵩平里。
清代早期,属在坊里茅岐社。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为文兴社。
民国时期,先属第二区、后为碧霞乡。
1949年11月,为碧霞乡,属第二区。
1951年1月,设第七区,区址驻霞碧。
1955年12月,第七区改名为霞碧区。
1956年8月,并入雷峰区。
1958年5月,划分为霞碧、苏洋、大溪3个乡;同年11月,成立霞碧公社。
1960年5月,并入浔中公社。
1961年1月,恢复霞碧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霞碧乡。
1991年12月,霞碧乡撤乡建镇。
1994年8月,霞碧镇改名为龙门滩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龙门滩镇辖12个行政村:硕儒、霞碧、碧坑、苏洋、磻坑、石室、湖景、内洋、村兜、朱地、霞山、大溪。
截至2020年6月,龙门滩镇辖12个行政村:硕儒村、霞碧村、碧坑村、苏洋村、磻坑村、石室村、湖景村、内洋村、村兜村、朱地村、霞山村、大溪村,镇人民政府驻硕儒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门滩镇地处
德化县东南部,东与仙游县
西苑乡接壤,南同永春县
湖洋镇毗邻,西连
三班镇、浔中镇,西北接
雷峰镇,北与
南埕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215.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门滩镇地处石牛山西南麓,地形以低中山为主,最高点为七台山,海拔1094米;最低点为大溪村的双坑和霞山村的冷水坑自然村,海拔250米。
气候
龙门滩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多雨,潮湿多雾,日照略少,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气温-6.6℃(1999年12月12日);7月平均气温26.2℃,极端最高气温37.7℃(2003年7月15日)。无霜期年平均264天,最长达331天,最短为206天。年平均降水量1867.2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343.0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301.5毫米(199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以8月最多。
水文
龙门滩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沪溪,属闽江水系,河流总长度21.6千米,流域面积180.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4立方米/秒。属于晋江水系的有南部的大溪,境内流程14千米,流域面积90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龙门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水灾、旱灾,其次是雹灾、滑坡、寒害和雷暴害等。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62年10月至1963年6月,持续干旱200天,泉水干涸,溪涧断流。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自然资源
龙门滩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银矿、铁矿、
高岭土、
叶蜡石、紫砂石、石材矿等,分布在苏洋、村兜、朱地、硕儒、霞山、内洋、霞碧等村,其中叶蜡石储量18.8万吨,已经开发的有叶蜡石矿,位于霞碧村,矿区面积5平方千米,还有地热资源,热水水温32流量8.64立方米/天,位于碧潭自然村。
2011年,龙门滩镇有耕地面积10549亩。
人口
2011年末,龙门滩镇总人口1521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00人,城镇化吕29.59%。另有流动人口95人。总人口中,男性7989人,占52.5%;女性7221人,占47.5%;14岁以下2200人,占14.5%;15—64岁11761人,占77.3%;65岁以上1249人,占8.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4795人,占97.3%;有畲、苗、蒙古、土家等10个少数民族。超过100人的有畲族,83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6%;2011年,人口出生率13.6‰,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8.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1人。
截至2019年末,龙门滩镇户籍人口为1503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门滩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84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6.14万元。比上年增长8.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2.82万元,增值税1334.2万元,企业所得税178.39万元,个人所得税139.8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6%、47%、57%。人均财政收入1192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522元,比上年增长9.97%。
2019年,龙门滩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龙门滩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44%。
龙门滩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37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槟榔芋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364亩,产量12521吨,其中苏洋无公害大棚蔬菜200架,面积100亩,主要品种有番茄、西瓜和反季节黄瓜、叶菜型甘薯、福薯10号和京科糯玉米等。
龙门滩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9708头,年末存栏10551头;羊饲养量2302只,存栏4390只;家禽年饲养量129650羽,年末存栏123900羽。畜牧业总产值0.0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45%。
截至2011年末,龙门滩镇累计造林4387亩,其中经济林1310亩,非规划林地造林341亩,竹林250亩,林木覆盖率82.5%,活立木蓄积量121.3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5951亩,产量13429吨,主要品种有桃、李等;油茶林种植面积2700亩。
龙门滩镇渔业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1.95平方千米。2011年,网箱养鱼12箱,产量35吨;鱼塘养殖面积102亩,产量115吨,渔业总产值30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7%。
工业
龙门滩镇以矿产冶炼、纸业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0.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45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7人,专任教师1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51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510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25.87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20平方米,藏书30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卫生院1所;病床1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6张,固定资产总值6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546人次,出院病人18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4355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2户,人数396人,月保障金额支出6.423万元。其中五保户68户71人,月保障金额2.414万元;孤儿20户20人,月保障金额1.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户,人数7人,月保障金额0.118万元;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1户,人数299人,月保障金额2.691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分散供养58人;农村医疗救助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96人次,共支出1.188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3人次(包括春节慰问),支出1.48万元。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2011年度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参保登记8347人(60周岁以上1493人;16至59周岁6854人),缴保费90.73万元。参保率8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4.4千米,投递点12个,乡村通邮率100%。
基础设施
2011年,龙门滩镇有水电站8座,发电1.519亿度。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601千米,生产能力400吨/日,年生活用水14.4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1%,年人均生活用水2.5吨;排水管道4千米。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90.2千米。
2011年末,龙门滩镇有公园2个,公园面积1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5公顷。
交通运输
2011年,龙门滩镇境内省道奎龙公路全长7.051千米。县道龙东线龙门滩至永春湖洋地段全长14.2千米。2009年村村通水泥路。
历史文化
龙门滩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龙门滩水库区北侧山坡而得名。
风景名胜
龙门滩水库位于德化县龙门滩镇石儒村,集雨面积36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42亿立方米,总库容5251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48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861万立方米(内预留调洪库容249万立方米),死库容118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