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子午线是指地球上的零度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国际上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地理位置
因为当时不像纬度起点(即
赤道)可以由
地球自转轴决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学家艾里 (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设置
中星仪,并以此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因为当时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
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来自25个国家共41位代表参与了会议,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
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
从北极开始,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
阿尔及利亚、
马里、
布基纳法索、多哥和
加纳共8个国家,然后直至南极。
除了定义经度,
格林尼治子午线亦曾被用作时间的标准。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然而因为
地球自转速度并不规则,标准时间已由
协调世界时取代。
地理定义
地球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又称零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 ,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 0°到 180°。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
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
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
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
测时资料归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过
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
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
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那条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
西经17°39′46〞经线。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子午线,给后来的航海及
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
标准时间日。
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
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
赤道的交点E点作为经度原点。1957年后,
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若干个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保持经度原点,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由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决定和保持作为全球经度原点的有点。
地理历史
定点原因
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
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
地方时。
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
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
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
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地址变更
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
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但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大事记
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议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议在
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
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
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第七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
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国际子午线会议
1884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
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三个: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应采用通过
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
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
地方时或
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
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
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名称由来
中文名称:本初子午线
英文名称:prime meridian
0°经线,是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英国
格林威治(Greenwich)天文台原址
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1968年国际上以
国际协议原点(CIO: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作为
地极原点,经度起点实际上不变。
本初
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
得名来源: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如故宫的
午门的得名),故地理上的经线在我国又称为子午线,零度经线则为本初子午线。
作用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
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一九五零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
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
地球仪、
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彗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