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自动步枪
中国1963年列装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英文:Type 63 assault rifle,国外误称为:68式自动步枪),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装备仿制的苏式AK-47突击步枪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在中国统称为56式枪械,均发射56式7.62毫米中间威力型枪弹。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代号:SKS),射击精度好,带折叠的刺刀。56式冲锋枪(AK-47),能连发射击,火力较猛,但射击精度差,枪短,有小握把,不利于拼刺格斗。所以,新研制的自动步枪必须在步枪作战效能(射击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冲锋枪连发射击性能以加强火力。此种“步冲合一”概念,与突击步枪概念不同的是特别强调步枪的性能,必须是在全面保持步枪一切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成能单发、连发射击的自动步枪。根据中国的战术思想,广泛列装部队和民兵需要一支性能优良、突出步枪作战效能的自动步枪。
新枪研制时,中国尚没有标准的轻兵器研制程序,因此研制前的战术技术论证、战术技术指标下达以及研制任务的安排都不正规。新枪研制仅明确几条原则:研制的自动步枪必须是突出半自动步枪的全部特点,实现单、连发射击,重点提高连发精度。
研制历程
195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批准新通用自动步枪列为研究项目。设计思想是具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拼刺优势,兼有56式冲锋枪的连发和可靠性,强调“步冲合一”,搞出一支能连发的自动装填步枪,具有拼刺优势的枪长,300~400米距离上有着准确的射击精度和必要时的连发射击能力。
1959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的组织下,军械科学研究所张才忠与北京工业学院55届高年级学生11名一起参加在296厂进行的新式通用步枪的设计。
1959年11月,由研究所、院校和工厂联合成一个设计试制组,将6种样枪综合成01、02、03三个方案。改进后的新枪经过多次测试和试验。
1963年,该枪完成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简称:63式自动步枪)。
列装入役
装备部队
1964年,工厂批量生产63式自动步枪。
1964年,部队验收586支。
1965年,部队验收168支。
1966年,部队验收332支。
1967年5月,中国国防科委向中央军委提交63式自动步枪装备部队的报告。1967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常委会第60次会议讨论通过。随后中央军委批准该枪列入军队装备体制。
1967年6月21日,装备部向副总参谋长报告:“自动步枪1963年设计定型,经7个军区试用,反映精度好,枪刺较长,利于白刃格斗,枪型也很适合各种姿势射击和各种持枪方式,建议换掉1956式半自动步枪和1956式冲锋枪。”
1968年7月28日,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1963式7.62毫米自动步枪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问题已经军委常委会第69次会议通过。
早期出厂的63式自动步枪质量是好的。因为沿用苏联严格的枪械定型规则,经过国家靶场各种考核试验才过关的。
63式自动步枪除了曾在中国军队中装备外,也曾被用于抗美援越。还有相当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例如阿富汗地区的武装派别中也有一些63式改型步枪,在北美的民用枪械市场也有63式自动步枪。
停产撤装
1969年工厂生产了6000支63式自动步枪。随后军委办事组强令从1970年开始年产60万支该枪,超出工厂实际产能的5倍。工厂应急采取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把铸锻机匣改成冲铆机匣,枪管与机匣连接由M25x1.5毫米的螺纹连接改为直径18毫米圆柱孔的压配合连接,其它工艺也都有简化,全枪一共180余项未经考核过关的修改。大量生产的结果是产品质量粗糙,出现枪管与机匣等部位连接精度差等问题。
同时制造过程和成品检验、军代表验收等制度的放松,导致63式自动步枪故障频出。
1971年4月,296厂展开了技术攻关,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些修改。很快,工厂拿出了改进后的样枪,上级认可下令按该样枪规格生产。可是又由于环境所致,产品图纸又被多次任意更改,生产秩序混乱,按新样枪进行批量生产进度缓慢。
1972年6月21日,总后勤部装备部报告:“1971年6月前共生产46.9万支,其中援外10万支,装备部队32万支。因精度差,互换性差,射击喷火等严重质量问题,部队不愿使用,要求更换。”除报告提出的问题外,还有枪木托易折断、机匣盖跳飞等问题。
1972年军委下令停发63式自动步枪,到1972年底库存27万支。
1976年3月6日,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76)5号文件-回复《装备部关于1963式自动步枪停产问题的请示》中显示:“截至1975年底共生产63式自动步枪210万支,除去援外和民兵、外贸,现有140万支。换装了50万支。因精度差,部队反映不好。建议改产1956式半自动步枪。从装备发展考虑还应研制新型自动步枪。”
1977年9月7日,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即兵器工业部)召开专业会议,确定296厂转产1956式半自动步枪。
1978年鉴于63式自动步枪存在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暂时停产并从部队撤装63式自动步枪,恢复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自动机
63式自动步枪的自动机借鉴56式冲锋枪结构,枪机回转闭锁,机头上的螺旋凸起与机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枪机框带动机头完成开、闭锁动作及前后运动。大部分结构参数与56式冲锋枪相同。63式的自动机有两点改进,一把活塞与机框分开,二降低了自动机质量中心距枪管轴线的距离。以减少动力偶、提高点射精度。
机匣
63式自动步枪机匣为机加工锻件机匣,枪管与机匣连接为M25×1.5螺纹联接。机匣结构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机匣下面,突出前支脚和后支脚以便与发射机支架相扣合,并把枪托结合在枪身上。机匣的前部是装枪管孔和闭锁支承面,机匣中间有前支脚相连,机匣后部有后支脚及后撞击面连接,机匣的两侧则比较薄,为2.5毫米。总体来看,机匣刚度,强度足够,而且重量不大。
导气系统
63式自动步枪重新设计的导气式自动方式,并在中国步枪上首次采用了导气孔调节塞,设有直径分别为3.8厘米和2.5厘米 的大、小两个气孔,且调节方便。在战场上战士可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该枪活塞、调节塞均自前方装入导气箍上的活塞筒内。有气体调节装置,在正常条件下用小气孔射击,自动机运动平稳,减少撞击保证射击精度的提高,特殊情况下用大气孔射击自动机有较大能量,保证动作可靠性,同时大量射击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全枪寿命也可以得到保证。导气系统结构比较简单,装拆、变换都很方便,动力参数性能也很合理,是保证可靠性的有力措施。
发射机
63式自动步枪发射机重新设计,是回转击锤、挂钩阻铁。特点是击锤簧仍用圆柱螺旋弹簧,制造使用都较方便。发射机仍采用发射机支架组装成独立部件,在全枪分解结合时便于的装、拆于机匣上。工艺制造比56式冲锋枪简单,阻铁、挂钩、支架都可用冲压成型。发射机动作可靠,勤务性好。
瞄准装置
63式自动步枪瞄准装置表尺、准星与56式冲锋枪一样,采用弧形表尺座圆形游标。
火力性能
63式自动步枪有单、连发发射机构,采用气体式调节机构,以保证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可靠性,火力较强,是步兵分队近战消灭敌人的有效武器。该枪在400米内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能杀伤800米内的目标和500米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伞兵,在1500米距离上仍有杀伤效果。
63式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是当时使用M43中间型枪弹的各类枪械中,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种步枪。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100米距离上其准确度为:单发R50为5厘米,R100为12厘米,射弹散布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当,百米距离上点射射弹70%密集界为20厘米×20厘米,比56式冲锋枪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独创性的是,拥有空仓挂机性能(56式冲锋枪没有),其他国家装备的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未具备这项功能
弹匣枪刺
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在当时中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
该枪的弹匣很有特点,采用0.75毫米厚的钢板冲焊组合,结构与56式冲锋枪弹匣一样,并增加空仓挂机导向槽,调整了供弹路线可靠性好。同时也保持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能够在不卸下弹匣的情况下,通过机框前部导槽向弹匣内压装枪弹的功能。弹匣两侧上有“五角星”图案。
63式自动步枪采用了专用连接件连接的三棱深槽枪刺。强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断,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时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在射击时展开枪刺还可起到枪口配重的作用,抑制连发时的枪口上跳。
该枪的枪托类似于56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贴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适,有利于精度射击。
性能数据
63式自动步枪参考数据:
服役动态
实战情况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批63式自动步枪援助到越南抗美武装力量,部队已经使用过苏式SKS/56式半自动步枪。美军对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深有体会,但是美军也掌握了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致命弱点:不能连射,容弹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续性都不足。有经验的美军在遇上拥有该型枪械的反抗力量时,通常使用M14自动步枪M60机枪以火力压制对方。美军士兵更是一听到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声即卧倒在地,然后横向运动,再使用M14步枪进行覆盖式射击。或是一人使用M14步枪覆盖射击,一人使用M14进行短点射,以密集的射弹压制对方,使反抗武装一方也蒙受损失(特别是在200米距离左右,M14使用的7.62×51毫米 NATO枪弹威力及穿透力强于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7.62×39毫米枪弹,在丛林地带更具有优势)。
63式自动步枪的参战,使情况发生了改变。据参战的澳大利亚部队人员回忆:“当小分队正在沿河岸巡逻,突然河岸对面坡地树丛中响起了熟悉的SKS的枪声。军人就地卧倒散开,一边用电台呼叫救援,一边使用手中的M14及1挺M60向枪响方向交替射击并逐步有序后退,移动到一个土堆后面。在移动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澳军忽然遭遇到了自动步枪式的点射,听其声音与越共装备的AK47有所不同,而且方式也有差异,全是两发短促的点射,散布很小……直到两个月后,澳方在一次进攻中俘虏了一些越共并缴获他们使用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来他们已经使用了一种可以连发的配有带“五星”标志的20发弹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枪。这种步枪后来被称为68式自动步枪。”
改进提升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参战部队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弱,56式冲锋枪数量不足。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步枪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引起注意,随即军工厂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项目为:
1、改进弹匣接口尺、卡笋,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发弹匣及56/56-1冲锋枪的弹匣(63式原来的弹匣口尾部有一个空仓挂机让位槽,如果在原有的63式上使用56式冲锋枪的弹匣必须先把空仓挂机取下)。
2、复进簧选用优质线材缠制,增加强度。
3、减小枪机公差,强化击针处理。
改进后的枪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增强。在一个搜索扫荡敌人的战例中,曾有两支改进的63式步枪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在300米距离上采用短点射交替射击,20分钟内击毙击伤6个机枪手,封锁住隐蔽洞口火力点,使其无法开火。
被迫撤装
20世纪60年代末期,63式步枪有可能成为继56式半自动步枪之后全面装备中国军队的一种新型武器,而且在与苏联接壤的边境驻军已经开始换装63式自动步枪,并且获得了好评。但是就在中国陆军准备大批量生产换装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了。文革对军工领域的冲击也影响了63式步枪的生产质量,要求的产量是实际生产能力的数倍,而工厂为了达到生产数量,简化、改进工艺近百项,使生产出的63式自动步枪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甚至发生了向后喷火、机匣盖崩飞伤人致残事件。当时中国部队中“还我半自动”的呼声日渐高涨。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自动步枪的命运,很快又再度停产。其时81式枪族正在进行最后的靶场实验。
1981年,81式枪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63式自动步枪终于正式退出现役。但是曾经生产出的上百万支63式自动步枪,除了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还有相当数量储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库中,有一些还用于边防部队和民兵训练。
20世纪80年代,63式自动步枪也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并被一些武装组织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区武装人员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枪的忠实追随者。因为63式步枪的木制枪托在寒冷的冬季贴腮瞄准时舒适可靠,不冻脸,不影响瞄准精度。使用AK47弹匣使其在拥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良好的火力持续性,短、长点射结合,中距离(300米左右)对多个同时出现的目标打击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认为,在精度和火力持续性的结合上,只有AK47能与其相比。在2001年针对阿富汗地区的新闻报道中,仍可见到身背63式改进型自动步枪的反塔联盟士兵。
总体评价
正面评价
63式自动步枪的研制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综合看达到了战术技术要求,并有较好的性能:
1、从总体上综合了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优点,突出步枪的战术性能和要求,实现了连发射击,加强了步枪的火力。
2、射击精度良好,单发精度相当于56式半自动步枪,点射精度大大优于56式冲锋枪,射击时,操枪平稳,枪口不上跳。
3、动作可靠,能够在风沙、严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条件下可靠射击,63式在国家靶场试验时通过了这些严酷的考验。满足了寿命15000发要求,56式半自动步枪只6000发寿命,63式既未增大重量,也未采用特殊的材料,却提高寿命一倍多,主要是结构设计合理,动力参数配匹得当,把互相制约的可靠性、精度、寿命、重量几个最主要性能,通过统筹技术措施有机的统一起来。
4、战斗勤务性能方面,保持了步枪的一切特点,时持枪方便有力;枪管较长,保证有效射程上的威力,有空仓挂机,上方压弹机构为及时和随时射击带来方便。全枪结构简单,分解结合迅速方便。
5、结构工艺性较好,与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有较多的工艺同一性和继承性。(“网易网”评)
负面评价
63式自动步枪存在问题:
1、该枪缺乏充分的论证。在研制一种新武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战术论证,提出符合预测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而63式自动步枪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方案论证,也没有提出完善的战术技术要求,所以难成气候。
2、该枪没有进行生产定型。63式自动步枪设计定型后没有搞小批量试制,也没有进行生产定型,而是边生产边改进。生产定型主要是为了考核生产工艺,未经小批量试制定型的生产工艺就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所以转人批量生产后,问题百出。
3、该枪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63式自动步枪转人批量生产后本应该严格按照定型资料进行生产,如确有必要进行更改,也必须履行各级审批手续。可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导致技术资料随意更改,生产秩序混乱,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另外63式自动步枪全枪过长,在丛林地带作战容易勾挂树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时,弹匣容易松动脱落。(“搜狐网”、《现代兵器》、《轻兵器》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20:33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