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P指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英文名 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的缩写,也译作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它要求在产品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cGMP是国际药品
生产管理标准。
发展历史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生产现场的cGMP
符合性检查所遵循的是
国际协调会议(
ICH)所制定的原料药统一cGMP规范,又称ICH Q7A。该规范起源于1997年9月瑞士
日内瓦原料药国际协调会议(ICH for API)。
1998年3月,由美国FDA牵头,起草了统一的“原料药cGMP”即ICH Q7A。
1999年秋,欧盟和美国达成了原料药的cGMP互认协议,双方同意协议生效后,在原料药的贸易过程中,相互承认对方的cGMP认证结果。对于原料药企业来说,cGMP规范实际上就是ICH Q7A的具体内容。
核心
所谓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就是强调
现场管理(Current),cGMP的内容特别是在对现场工作部分的规范并没有深奥的学问,但是一旦将cGMP规范落实到工作中,执行起来并不简单。
cGM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稳定的
产品质量,药品质量就是cGMP的核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或理解为现场)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欧洲某家药厂要将一种市场
发展潜力很好的原料药打入美国市场,便向美国FDA提交认证产品。之前,在原料合成过程中
反应罐两个温度表中的一个存在精度偏差,操作工人虽然经过处理和请示,但是没有在生产的批记录上详细记录。产品生产出来后,质量
检查人员在做
色谱分析时只对已知杂质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出具了质量合格的检查报告。FDA官员在检查时发现了
温度计精度不符合要求,但是在生产批记录里没有找到相应记录,在核对
质量检查报告时发现没有按规程要求的时间进行色谱分析。所有这些违反cGMP的行为都不能逃过审查人员的法眼,这个药最终也没能进入美国市场。FDA认定它没有执行cGMP法则,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健康。
如果按照cGMP的要求,出现精度偏差后应该安排作进一步的调查,包括对温度偏离精度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检查,同时还应该对偏离工艺描述的地方加以记录。药品的所有检查只是针对已知杂质和已知不良物质的检查,对于未知的有害成分或无关成分是无法通过现有方法全面检查出来的。
评价一种药品的质量优劣,常常把药物经过质量检验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或者依据产品的效果、外观为判断依据。然而,在cGMP中,质量的概念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种
行为规范。一个质量完全合格的药品未必是符合cGMP要求的,因为它的过程存在有出现偏差的可能,如果不是在一个对全过程有严格的
规范要求的话,潜在的危险是不能被质量报告所发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cGMP执行起来没有那么简单的原因了。
比较GMP
cGMP是美、欧、日等国执行的
GMP规范,也被称作“国际GMP规范”,cGMP规范并不等同于我国实行的GMP规范。
我国执行GMP规范是由
WHO制定的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的GMP规范,偏重对生产硬件比如
生产设备的要求。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执行的
GMP(即CGMP),也叫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它的重心在生产软件方面,比如规范操作人员的动作和如何处理
生产流程中的
突发事件等。在国际上,GMP已成为药品生产和
质量管理的
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
管理制度。实施GMP,不仅仅通过
最终产品的检验来证明达到
质量要求,而是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
实施科学的
全面管理和严密的监控来获得预期质量。实施GMP可以防止
生产过程中药品的污染、混药和错药。GMP是药品生产的一种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
药品质量的制药企业的基本制度。
(1)认证规范目录比较。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要素——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和人员,美国cGMP要比中国GMP简单,章节少。但对这三个要素的内在要求上差别却很大,我国GMP对硬件要求多,美国cGMP对软件和人员的要求多。这是因为,药品的生产质量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因此,人员在美国GMP管理中的角色比厂房设备更为重要。
从中外GMP篇幅比较(中文字数)
分类 通则 无菌药品 小计
WHO GMP 2.6 ~1万 3.6万
EU GMP ~2 ~1万 ~3万
中国GMP 0.76 0.15万 ~1万
(2)
任职资格比较。在中国GMP里,对人员的任职资格(学历水平)做了详细规定,但是对任职人员的职责却很少约束;而在美国cGMP里,对人员的资格(受培训水平)规定简洁明了,对人员的职责规定则严格细致,这样的
责任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生产质量。
(3)样品的收集和检验的比较。中国GMP只规定必要的检验程序,美国的cGMP里,对所有的检验步骤和方法都规定得非常详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药品在各个阶段,特别是在
原料药阶段的混淆和污染,从源头上为提高药品质量提供保障。
从根本上讲,cGMP侧重在生产软件上进行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与其说实施CGMP是提高
生产管理水平,倒不如说是改变生产管理观念更为准确。
我国现行的GMP要求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仅是从形式上要求。而中国企业要让自己的产品打入
国际市场,就必须从生产管理上与国际接轨,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认证进展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原料药企业通过美国FDA的 cGMP规范的产品达到了259项,涉及企业130多家。
加拿大自1975年写入该国法规草案,是最早实行GMP的国家之一。
实施难点
我国药企GMP改造是比较顺利的。但在实施cGMP还面临难题,主要体现在细节和过程的真实性两个方面。
我国GMP规范是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发展中
国家制定的,硬件方面,中国
GMP与cGMP对硬件要求差距并不远。但cGMP更强调的是过程的真实性,还有认证后的日常执行。
尤其需要制造商观念的调整与适应。实施cGMP目的在于使那些问题药品在进入市场之前被发现。这其中,消费者的健康不会受到损害是幸运的,但从药品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果是不幸的,因为产品在不符合cGMP规范下生产,使得制造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此看来,执行cGMP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制药企业承受这个代价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观念。我国企业在技术改造、硬件提升上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却不忍心看到生产出的合格药品由于过程不规范而被打入冷宫,这样的损失是制造商一时无法接受的。其实是时候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合格”这个概念了,执行cGMP就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