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下属的区域委员会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 ESCAP)是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下属的五个区域委员会之一,是亚太地区建立最早、代表性最为广泛的政府间多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联合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的论坛。亚太经社会是联合国的附属组织,工作包括透过在区内收集、评估和分发有关经济、科技及统计资料,进行研究并提出制定新措施,以促进亚太地区对最大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发展历史
亚太经社会的前身是1947年3月28日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亚太和远东经济委员会(亚远经委会),1949年6月由中国上海迁至泰国首都曼谷,1970年将会址正式设在曼谷。
1974年改称现名。作为联合国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政府间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亚太经社会开创了地区合作的先河,多年来为开展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政府间多边组织,亚太经社会有53个正式成员和9个准成员,包括几乎所有亚太地区(包括中亚,但西亚除外)的国家和美国、英国、荷兰、俄罗斯和土耳其。亚太经社会最高决策机构是部长级会议,每年定期举行。
从亚远经委会成立到2009年,已举办65届会议。
主要分析亚太区域经济、社会形势发展,讨论ESCAP各专业领域活动,审议和研究培训项目执行情况及ESCAP工作计划等。
发展
1947年3月28日,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37号(IV)决议,为促进亚洲经济的重建与发展,由中国倡议,于上海成立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英语: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Far East),简称“亚远经委会”(ECAFE)。1949年6月,全会迁至泰国曼谷。1970年,新会址于曼谷正式设立。1974年,改为现名。
下设部门
部长级会议机制下设八个专门委员会,分别为:
1、宏观经济政策、扶贫和包容性发展委员会;
2、贸易与投资委员会;
3、交通运输委员会;
4、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5、信息和通信技术委员会;
6、减少灾害风险委员会;
7、社会发展委员会;
8、统计委员会。
各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评审各自领域出现的最新趋势、推动地区交流与合作,并监督有关合作的执行情况。ESCAP日常办事机构为秘书处,最高官员是执行秘书,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级,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免。现任执秘诺琳·海泽(女),新加坡人,2007年7月30日上任,任期至2012年7月。日常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的最高官员为执行秘书,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亚太经社会会议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召开,会议规模约为500-800人。每年会议均事先确定一个主题,通常为重要的全球性经济或社会问题。
会议分为高官段会议(3天)和部长段会议(3 天)两部分,高官段会议主要审议亚太经社会方案规划、区域经济合作、扶贫、统计、运输、环境等经济社会议题,部长段会议主要由各代表团团长围绕当年会议主题进行一般性辩论,并讨论通过会议决议和报告。
ESCAP有两类附属及相关机构。第一类为附属区域机构,在组织上同ESCAP保持一定联系,每年向大会提交工作报告,如亚太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发展培训中心(APCICT)、亚太统计研究所(SIAP),亚太技术转让中心(APCTT),亚太复种作物扶贫开发中心(CAPSA),亚太农业工程和机械中心(APCAEM)。
第二类为已独立的相关区域机构,但仍在业务上同ESCAP保持联系,如东亚、示南亚沿海和岸外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湄公河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和热带气旋小组。此外,还有一些组织是ESCAP参与筹建的组织,如亚洲开发银行、亚洲清算联盟、亚洲再保险公司、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和亚太电信联盟等。
ESCAP的财政收入,一部分是正常预算,来自联合国会员国会费,用于秘书处工作人员工资、日常和行政事务的费用支出;另一部分是预算外资金,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其它联合国机构,及成员、非成员的自愿捐助,用于经社方面的合作项目。
中国是亚太经社会的发起国之一。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也恢复了参与亚太经社会的活动。1978年7月起,中国向该组织派有常驻代表和副代表。1992年,亚太经社会第48届会议曾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北京宣言》。中国香港是该委员会的附属会员,并一直参与其辖下统计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及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委员会等工作。
2004年4月22日至28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加强发展合作,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的主题,讨论地区经济和社会形势、扶贫、全球化和社会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上海宣言》,还通过包括《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区域行动倡议》、《亚太经社会技术合作项目执行工作》、《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亚洲及太平洋二类作物开发扶贫中心》、《振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太平洋业务中心》和《太平洋城市议程》等6项议程。亚太经社会61届会议于2005年4月21日至27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2006年4月,亚太经社会第62届年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12项旨在加强地区性合作的决议及有关发展基础设施的《雅加达宣言》。第63届年会将于2007年11月举行,主题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居住系统”。如果没有成员主动请缨,那么下届年会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
成员名单
截至2004年4月,“亚太经社委员会”共计有53个成员、9个准成员。
亚太区域
阿富汗 - 澳大利亚 - 不丹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巴基斯坦 - 朝鲜 - 斐济 - 菲律宾 - 柬埔寨 - 基里巴斯 - 老挝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马绍尔群岛 - 孟加拉国 - 缅甸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蒙古 - 瑙鲁 - 尼泊尔 - 韩国 - 日本 - 所罗门群岛 -斯里兰卡 - 泰国 - 汤加 - 图瓦卢 - 文莱 - 瓦努阿图 - 新西兰 - 西萨摩亚 - 新加坡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越南 - 中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哈萨克斯坦 - 阿塞拜疆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土库曼斯坦 - 亚美尼亚 - 俄罗斯 - 帕劳 - 土耳其 - 东帝汶
非亚太区域
法国 - 荷兰 - 英国 - 美国
准成员
北马里亚纳群岛、库克群岛、关岛、中国香港、纽埃美属萨摩亚、中国澳门、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
主要任务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1980年第36届会议组织了一个工作团,该工作团在开发署的支持下,于当年中期对成员国的需要进行评估并拟定了一项区域遥感方案。根据该工作团的报告,亚太经社会在开发署的支助下,于1983年开始实施区域遥感方案。
在第四十八届会议上,与会者提请亚太经社会注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合作与协调的问题。因此,亚太经社会1993年第四十九届会议通过了题为“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的第49/5 决议,该决议除其他外,呼吁筹办召开一次亚洲和太平洋空间应用促进发展问题部长级会议。方案取代了区域遥感方案,其任务如下:(a)促进和协调区域发展空间合作,组织和执行区域空间应用项目;(b)提供政策、模式、技术、信息和分析,进行与空间应用种种问题有关的研究;(c)建立由国家联络点和主要空间技术应用部门工作组组成的区域网络,发起建立大学和工业之间的联盟;(d)通过区域项目与合作促进空间应用国家能力建设;(e)通过在本区域各国发展空间应用教育设施,安排高级研究研究金和举办讲习班和研讨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f)提供技术援助,例如提供有关下述方面的咨询服务:有关建立空间机构/空间应用中心的国家政策、方案编制和规划,设备和软件选择,设备测试认可,设备投入使用运行,促进一般空间应用等;(g)建立有关空间技术和应用、空间组织和专家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库;(h)定期提供有关本区域内外空间应用和技术发展以及其他活动的信息资料,以促进对空间技术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认识;(i)促进诸如下列一些问题的解决:设备标准化、数据格式、数据的不断获取和利用、系统方便用户、发射太平洋静止卫星、租赁通信卫星部分转发器能力等;(j)把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同亚太经社会的其他方案,特别是同与农业、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环境和灾害管理有关的方案联系起来;(k)同本区域各国、捐助国、联合国各机构、银行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系并加强协调;(l)筹备空间应用促进亚太发展问题第二次部长级会议。
目标组织
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旨在援助亚太经社会的发展中成员和联系成员通过综合利用空间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来解决迫切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援助各国执行《21世纪议程》推动本区域的空间应用促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安排长期研究金和举办培训班和讲习班促进国家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通过举办讲习班和各种其他会议促进知识转让。协调并在有冀南情况下执行区域试办项目;开展区域信息服务活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政策研究加强区域和分区域空间应用合作。
亚太经社会由于执行区域遥感方案11年多的经验和在区域与遥感方案框架下建立的现有网络,已通过其空间技术应用科被公认为是实现该方案目标的一个理想机构。由区域遥感方案政府间协商委员会改组重建的政府间协商委员会继续发挥其政策咨询作用就以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有关的问题对亚太经社会秘书处提供咨询;审查年度计划并就该区域方案总体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审查并促进对其在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案下建议的项目提供资金。组织建立了四个附属区域工作组,这四个工作组函盖了体现成员国共同利益的空间技术应用的一些主要领域。这四个工作组即遥感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区域工作组,卫星通信应用区域工作组,气象卫星应用和自然灾害监测区域工作组以及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区域工作组。亚太经社会的40个成员和联系成员加入了本网络。
制定亚洲和太平洋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为执行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提供一个框架。加强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能力建设,应用空间技术解决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特别是《21世纪议程》明确的那些问题,根据区域做法把空间技术同可持续发展国家规划结合起来。
通过空间应用可解决的区域性问题包括环境退化、特别是由不可持续发展和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所造成的环境退化、资源灾害、缺乏稳定可靠的先期预警和减灾服务、自然资源统计资料不足、人口教育水平低下、卫星保健状况差和就业机会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航、搜寻和救援。需要从区域角度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这些类似的问题不只一个国家存在,这些问题可通过调集本区域的资源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从而可避免重复,提高成本效益并促进本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行动计划在考虑到有关空间应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亚洲和太平洋促进空间技术应用的国家和区域活动。在国家一级的关键问题是,用户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私营部门参与,科学和技术基础设施,采用和便通使用迅速发展的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和信息服务等。
而区域一级的关键问题是,亚太经社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资源不足,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变化的政策,数据和社会标准化,技术转让的限制和与执行《21世纪议程》有关的其他问题。此外,行动计划还谋求减少努力的重复,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提出协调统一建议,促进“应用吸引力”而不是“技术推动力”的概念,安排利用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合作项目。
行动计划还号召经社理事会的各参加成员和联系成员通过各自的国家空间机构或空间应用中心,解决在国家一级确定的有关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此外,行动计划还界定了政府间协商委员会的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了关于下列一些方面的区域活动建议: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气象学、空间技术发展、开发和发射小型卫星、卫星导航和定位、卫星数据收集、开发科学卫星、空间科学发展和执行“21世界议程”。亚太经社会秘书处将根据其中期工作计划制定每个方案领域下的项目,为满足已确定项目的需要而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确保成功的执行。行动计划的时间期限定为自1995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将定期在亚太经社会年度会议上加以审查,1999年将召开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作为最后一次审查。
活动
过去的活动
亚太经社会自70年代未以来一直参加促进空间应用方面的活动。区域遥感计划于1983年3月开始实施,第一阶段已于1987年3月结束,第二阶段始于1987年4月,于1991年12月结束。
亚太经社会在其第四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题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合作与协调”的第47/8号决议,呼吁其成员和准成员继续支持在区域遥感方案下建立的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网络,请执行秘书把遥感和地理信息应用纳入亚太经社会的经常方案活动。亚太经社会第四十八届会议的建议中重申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放在高度优先地位,并一致同意,为了确保在该区域协调地发展空间遥感应用并使此种活动持续下去,该区域各国应在亚太经社会的主持下实施一项空间应用方案。
亚太经社会第四十九届会议通过了题为“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的第49/5号决议,决定在1994年召开一次空间应用促进发展部长级会议以发起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并在同一会议期间召开一次高级官员会议以最后确定关于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的建议并将之提交部长级会议审议。
亚太经社会第一次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发展的部长级会议于1994年9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亚太经社会32个成员国和准成员国的 36名部长为首的近300名代表以及来自24个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代表。在该次会议上发起了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方案。
会议期间起草了赞同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的空间技术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为执行上述区域方案提供政策指导的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合作战略、为通过区域做法执行上述区域方案提供一个框架的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在亚太经社会秘书处,1995年将空间技术应用股改建为空间技术应用科以作为执行上述区域方案的联络点。区域遥感方案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建立了一个空间技术应用区域网络,该网络由参加国的空间技术应用国家联络点和信息及教育服务国家联络点构成。该区域网络在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4个区域工作组都增设了国家联络点。每个区域工作组都依照自己的职权范围,在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安排下执行合作项目。
现在的活动
亚太经社会是由空间应用区域合作战略和空间应用行动计划确定的。亚太经社会通过空间技术应用科正在开展或通过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曾经开展的一些值得提出的方案、项目和能力建设活动详见以下各段。
名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综合应用促进可持续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四年期开发署资助的项目旨在援助该区域各国建立国家能力,从用户一级到政府的规划和决策一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促进综合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确保在区域遥感方案下建立的区域网络可以长期维持下去。在该项目下,亚太经社会每年举办召开8至10次会议、研讨会和讲习班。还筹办了若干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合作试办项目以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方法。
还在进行一项研究,以协调统一各项活动以促进亚洲和太平洋空间技术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为此组织进行了三次高级别对话。参加国政府已决定建立一个区域对话论坛以便把协调统一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并在一段时期内研拟建立一个空间机构的计划。亚太经社会/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名为通过对利用日本高级地理探测卫星数据进行研究增强国家能力建设促进可持续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的联合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利用先进卫星遥感技术的能力促进亚太经社会区域的可持续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发展一个利用日本高级地球探测卫星数据的专家网络。该项目正在由来自亚太经社会15个发展中成员国的20个专家组执行。
法国政府正在资助名为促进特别侧重于卫星教育促进亚太区域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技术应用合作的项目。此外,还向潜在的捐助者提出了两个项目建议,这两个项目建议名为通过发展和应用社区卫星远程服务中心概念加强综合乡村能力建设和促进利用卫星多媒体工具对小学教师进行远距离培训的区域合作。法国政府还在资助一个由四个国家参与执行的名为侧重红树生态系统的沿海地区环境管理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将多种关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关于红树生态系统的资料纳入地球信息系统,以便可加强对沿海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援助参与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沿海地区资料分析的能力建设。
空间技术应用科通过遥感技术中心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支助下,进行了亚洲和太平洋地球空间信息网络规模可行性试点研究。该项研究旨在通过对潜在网络参加者的现场考察和从其他资料来源来确定在本区域建立一个实用的地球空间信息网络的可行性,以帮助存取和传播供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该项研究包括确定所需数据和信息、网络设计概念、配置和成本以及与政策和机构事项有关的问题。正在研究该项研究提出的重大建议,以便在由日本和美国政府联合实施的GOIN项目下执行。空间技术应用科在大韩民国政府的资助下进行了一项名为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小型卫星数据应用的研究。通过该项研究出版了一个名为“小好:可胜负担的亚洲和太平洋促进可持续发展空间飞行任务”的一个小册子。
空间技术应用科定期编写出版物、招贴画和其他宣传资料,如研究成果促销目录、区域空间技术重大新闻和活动以及有关各种空间技术主题的会议、研讨会、讲习班和对话记录。空间技术应用科除了举办有关各种空间技术应用问题的区域研究会和讲习班以外,还为空间技术促进科持续发展区域方案问题政府间协商委员会和四个附属区域工作组的年度会议提供方便并出版这些会议、研讨会和讲习班的记录。空间技术应用科积极争取中期和长期研究金以便对成员国的一些人员进行空间技术应用培训。
空间技术应用科正在筹备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发展问题第二次部长级会议,该会议作为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一个后续行动将于1999年底举行。空间技术应用科已举办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次会议。
未来的活动
空间技术应用科计划在空间技术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的框架下继续执行空间应用区域合作战略和空间技术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问题行动计划。预计,第二次部长级会议将发起实施第二个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
年会
第76届年会
2020年5月21日,ESCAP第76届年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会议主题为“促进海洋经济、社会、环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年会就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促进亚太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等展开讨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对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决议,肯定联合国特别是世卫组织协调全球应对疫情的重要作用,强调多边主义和团结合作,传递出亚太国家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积极信息。
第77届年会
2021年4月26日至27日,ESCAP第77届年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主题为“通过区域合作推动亚太地区危机后的更好重建”。会议通过主题决议,呼吁亚太各国坚守多边主义,强化区域团结与协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重建家园。
第78届年会
2022年5月23日至27日,ESCAP第78届年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主题为“促进亚太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议程”,通过部长级宣言《纪念ESCAP成立75周年曼谷宣言:促进亚太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议程》。会议充分肯定亚太地区发展成就及ESCAP作用,呼吁深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合作,鼓励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强调加速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承诺努力实现疫后复苏。
第79届年会
2023年5月15日至19日,ESCAP第79届年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主题为“加速亚太气候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主题决议,呼吁各成员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会议审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执行情况,充分肯定各国低碳转型举措,强调推进亚太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作
(一)派员参加了2005年12月由UNESCAP秘书处和印尼外交部、印尼南南技术合作中心在印尼联合举办的“海啸和相关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南南合作工作研讨会”。
(二)2006年12月12-15日,减灾中心派员参加由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和国际电信联盟机构在驻泰国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召开的“亚太地区灾害通信研讨会”。
(三)2006年9月26-27日,减灾中心派员参加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在中国香港召开的“应用空间信息减轻旱灾区域合作机制研讨会”。
(四)2007年2月5-10日,减灾中心派员参加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组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五)2007年11月26-27日,减灾中心派员参加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届会的预备会议——亚太区域执行会议。
(六)2009年3月,罗平飞副部长率团赴泰国曼谷参加了“UNESCAP减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区域减灾合作高级别圆桌会议”并在圆桌会议上做了发言。
(七)2009年9月,“加强亚太地区减轻灾害风险区域合作项目”立项。减灾中心专家担任并承担项目顾问工作。
(八)2009年12月,UNESCAP秘书处制定了《中国- UNESCAP减灾合作项目规划书》,将在2010-2011年间与减灾中心联合举办灾害管理研讨会。
(九)2010年9月14-16日,减灾中心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干旱监测预警区域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机制)专家会议及利益攸关方会议。
国际合作
区域遥感方案和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在区域和分区域一级的活动得到了传统捐助者的资助,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和荷兰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如开发署和亚洲开发银行。非传统捐助国如中国和大韩民国也对某些活动提供了支助,另外,大量的参与国政府还提供了实物资助。亚太经社会在执行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区域方案过程中同大量的组织进行了合作,这些组织包括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气象组织、欧洲航天局、亚洲技术研究所、亚洲遥感协会、国际航空航天测量和地球科学研究所、东西方中心和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1994年建立了由联合国一些机构和政府间组织组成的一个关于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问题机构间小组委员会。其目的是监测亚太经社会区域的空间技术应用趋势,交流有关参加机构方案的资料,查明需要加强互补性和研究的领域,拟定共同项目建议,为一些建议确定支助安排。亚太经社会的一些有关成员被欢迎作为观察员出席其会议。自从建立以来该机构间小组委员会已举行过三次会议,并联合实施和执行了若干项目。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ESCAP前身“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发起国。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亦恢复参与ESCAP活动。1973年以来,中国派团参加历届部长级年会。中国一直积极参与ESCAP活动,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2015年ESCAP年会通过中方提出的“加强亚太区域内和跨区域互联互通”决议,首次将“一带一路”写入联合国文件。2016年4月,时任执秘阿赫塔尔访华期间与时任外长王毅签署《中国外交部与ESCAP关于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向书》。2019年4月,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应邀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执秘阿里沙赫巴纳在北京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5月23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出席ESCAP第78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出版物
《亚洲-太平洋遥感杂志》已改名为《亚洲太平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杂志》每半年出版一期,目的是提供广泛分享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专业知识的论坛,以帮助提高该区域遥感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力。《遥感通信》季刊现改名为《空间技术应用通信》报导该区域的空间技术应用发展情况。还出版了四个区域工作组和政府间协商委员会年度会议及亚太经社会举办的各种会议的报告。编制了100多种技术出版物、会议记录和报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5 08:1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