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又称为本土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
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
出口国。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
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它源自新
古典贸易理论解释复杂贸易实践的理论局限和新贸易理论经验证据匮乏的困境,在探寻两种理论范式相对解释力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随着空间经济学的迅猛崛起而成 为新经济地理范式的核心特征之一
一个更大的本地市场对区位于其中的厂商是不是个有利条件?对于非对称的
市场规模对
产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克鲁格曼的
垄断竞争模型给出了两个相关的结论。首先,Krugman(1980)证明了即使两国有相同的
偏好、技术和禀赋,
规模收益递增会导致两国贸易,对某种产品拥有更多消费者的国家将是此种产业的贸易剩余者。其次,Helpman and Krugman(1985)进一步发展了此模型,证明了在
规模报酬递增产业,更大国家的厂商份额要超过其消费者比例。
本地市场效应(
HME,Home Market Effect)是对
规模收益递增产品有相对大需求的区域会有更大比例的产出,换句话说,在厂商水平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的产业,两个区域中的相对大区域将是净出口者(Head and Mayer,2003)。相比之下,在不变
规模收益的比较优势框架下,需求大的市场往往是此种产品的进口国,因此
HME可以将以递增规模收益(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IRS)为特征的经济地理和以不变规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为特征的比较优势两种范式区分开来(D-W,2003)。
本地市场效应是
新经济地理(NEG)的重要理论基石(Head et al ,2002),但假说本身是否是对现实世界的有力抽象需要不断修正和检验才能得到其是否有效的结论,由于Krugman以及H-K(Helpman and Krugman,1985)依赖于特殊的假设条件(称为D-S建模技巧),模型的推导也异常复杂,很多研究试图修改K氏模型的严格假定,以获取本地市场效应有关存在性和稳定性的结论。修改主要集中在贸易成本、农业部门、贸易空间单元数量、
市场结构和企业战略行为假设等。这些修改一方面完善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内在机制、存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另一方面,相对于集聚经济机制的研究,地理要素的丰富和
新经济部门的引入使得模型抽象更加贴近现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