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
郑和碑”。大明
宣德六年(
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
王景弘和副使
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
西洋前夕,寄泊
福建长乐以等候
季风开洋,在重修
长乐南山的
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
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
碑文
天妃之神灵应记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神之灵固尝著于昔时,而盛显于当代。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神之感应,未易殚举。昔尝奏请于朝,纪德太常,建宫于南京龙江之上,永传祀典。钦蒙御制纪文,以彰灵贶,褒美至矣。然神之灵无往不在,若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乃于永乐十年奏建,以为官军祈报之所。既严且整,右有南山塔寺,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殿堂禅室,弘胜旧规。今年春,仍往诸番,蚁舟兹港,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妆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佥谓如是庶足以尽恭事天地神明之心。众愿如斯,咸乐趋事,殿庑宏丽,不日成之。画栋连云,如翚如翼,且有青松翠竹掩映左右,神安人悦,诚胜境也。斯土斯民,岂不咸臻福利哉?
人能竭忠以事君,则事无不立;尽诚以事神,则祷无不应。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无不竭忠于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师旅之安宁,往回之康济者,乌可不知所自乎?是用著神之德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
一.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一.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还。
一.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
一.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腊国有伪王苏斡剌,寇侵本国,其王宰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诉,就率官兵剿捕。赖神默助,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是年,满剌加国王亲率妻子朝贡。
一.永乐十五年,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剌法,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花福绿并狮子;卜剌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爪哇、古里国进麋里羔兽。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伟宝,莫不争先呈献,或遣王男,或遣王叔、王弟,赍捧金叶表文朝贡。
一.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都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
一.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
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真、王衡等立。正一住持杨一初稽首请立石。
碑文今译
大明皇朝统一了天下,它的功业超越夏、商、周三代和汉、唐两朝,远至天边地极,没有不以臣、妾这礼归顺我朝的,在那西域的西边,从那北疆往北,固然很遥远,尚能计其路途里程;若是海外那些番国,实在是十分远僻的地方,它们的使者都捧着珍宝,带着礼物,通过辗转的翻译前来拜访朝见。我们皇上对他们的忠诚友善之意深表赞许,委派郑和等人统率数万名的官吏、军官和士卒,乘坐一百多艘的大海船,携带了财宝礼物前往,赏赐给他们,以此宣扬朝廷的恩德教化并安抚远方的人民。
从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奉使命下西洋,至今已七次。我们所经历的海外务番国,从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进罗国、径直穿越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而后抵达西域的鲁谟斯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共三十余国;远涉重洋,航程达十万余里。
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遥望那些海外番国,在烟霞缥缈之中远隔分布着。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这些,实在是荷蒙朝廷赐给的恩威和福气,更是仰赖天妃之神妈祖娘娘的庇护、保佑的功德。
天妃的神灵不仅在往者称著,而且在当代大显灵应,我们在大海上航行,每当遇到大风大浪,就有一盏神灯照耀在船上,神光一旦降临,就化险为夷。即使在危难困顿之中,也能得保平安,及至我们到达外邦,遇上那些不恭顺的番王,就把他们活捉了;对那些胆敢来侵犯掳掠的异国盗贼,就把他们剿灭了。从此,少引航路清平安宁,海外各国人民仰赖我们。这都是天妃之神的恩赐啊!
天妃神灵的感召显应,难到——枚举。从前,我们曾向朝廷奏请,在太常寺档案里纪录其功德,又在南京龙江之滨建立天妃宫,以永远传续其祭祀典制;又承蒙皇一恩准,颁发纪念文告,用以显扬神灵的惠赐,极尽褒誉赞美之词。然而,天妃的神灵无所不至。如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我们随舟师屡次驻在这里,等候顺风开船出发洋,于是在永乐十年(1412年)奏请建宫,作为官员将士祈祷、答报神灵的处所,十分严整壮观。它的右边,有南山三峰塔寺,经过久远的岁月,已经荒凉倒塌。我们时常就近如以修葺。经过几年时间,该寺的殿堂和僧舍,大大胜过旧时的规模。
1431年春天,我们继续前往海外各国,大小船只聚在这晨的太平港,修葺了佛寺和天妃宫,使之更加华丽美观;同时,还发愿——求无上菩堤堤之心——施舍钱财,在天妃宫的左边鼎力建造一所颇具规模的三清宝殿;雕塑妆点圣像,灿烂辉煌;钟、鼓和供奉的仪仗,没有不俱备的。
众人认为这样做,是希翼能充分表明心愿。大家怀着这个愿望,都乐意努力从事,宏伟壮丽的大殿和两座,不多的时日就建成了。
彩绘栋梁缭绕着云霓,象是振翅欲飞,同时,左右两旁还掩映着青松翠竹。这个神安人悦的地方,实在是胜地美景啊!这一方土地,这一方民众,怎能不因此而增添福祉吉祥呢?
人们要是能竭尽忠心来事奉君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能竭尽诚意来事奉神明,那么,祷祝就没有不灵验的,郑和等人,在上荷蒙圣明的君主的宠信、重任,在下负有转达敬重诚笃的情谊给远方外邦的重要使命,统率庞大的舟师,掌管巨额的七财,朝思募想,只怕不能完成使命,哪能不竭忠尽力为国从事,哪能不尽虔诚之心事奉神明呢!为此,特意勒石铭碑,彰显天妃之神的功德,并记载几度往返海外各番国的年月,以留下永久的纪念!
一、永乐三年(
1405年),我们统率舟师,到达古里等国。当时,海盗陈祖义在三佛齐国啸聚部众,洗劫抢掠外国商人,也来侵犯我们船队。当即有神兵暗中相助,一鼓作气歼灭了他们,到永乐五年(1407年),船队回国。
二、永乐五年(
1407年),我们统率舟师前往爪哇、古里、柯枝、进罗等国,当地的国王分别贡献了珍宝和珍禽异兽,永乐七年(1409年),船队返回国内。
三、永乐七年(
1409年),我们统率舟师去往从前到过的各国,途经锡兰山国时,那个叫亚烈苦奈儿的国王凭恃险要,态度傲慢不友好,还妄图侵害我们,仰赖天妃之神显应,发觉其阴谋,于是活捉了那个国王,在永乐九年(1411年)归国献俘;不久,得到皇上开恩宽待,认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去。
四、永乐十一年(
1413年),我们统率舟师前往忽鲁谟斯等国。其中,苏门答腊月了个伪王叫苏斡剌,发兵侵扰自己的国家,该国国王宰奴里阿比丁,派遣使者向我朝廷陈诉此事,于是,我们率兵剿捕伪王,仰赖天妃之神暗中相助,活捉了伪王,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归国献俘,同年,满剌加国王亲自率领妻、子等前来朝贡。
五、永乐十五年(
1417年),我们统率舟师前往西域。其中,忽鲁谟斯国进贡了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进贡了麒麒——当地称为“祖剌法”(
长颈鹿),以及长角“
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贡了“花福禄”(
斑马)和狮子;卜喇哇国进贡能行千里的骆驼和鸵鸟;爪哇、古里等国进贡“糜里羔”兽。这些都是藏于深山、隐潜海中的灵异之物;深伏沙漠、栖息陆地的、伟岸的珍宝,他们莫不争先呈献;有的还派遣王子,有的派遣王叔、王弟、携带捧奉着金叶制成的表奏文书,前来朝见。
六、永乐十九年(
1421年),我们统率舟师,让忽鲁谟斯等国久留我朝京都的使臣,全部返回自己的国家。此后,这些国家比以往更加守职分、作贡献。
七、宣德六年(
1431年),我们还要统率舟师前往这些海外国家,开读诏书、赏赐礼物。驻泊在这个港口(
太平港),等候北风开船出洋。回想过去,曾经屡次仰仗神明的相助、庇佑的功德,因此在石碑上镌刻了这篇碑记。
宣德六年(1431年),
岁序是
辛亥年,
仲冬(旧历十一月)里的一个好日子。
正使太监郑和、
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和都指挥朱真、王衍等立碑;正一派道门主持人杨一初叩首请求立碑。
历史背景
如今保存在
福建长乐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
郑和碑)是郑和、王景弘等人于明
宣德六年(1431)十一月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船队在长乐停泊等候季风开洋起航,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后,镌刻而成,置于南山天妃宫内。
碑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篆书“天妃灵应之记”,两旁阴刻如意云气纹,正文四周镌刻缠枝番莲花纹。碑文楷书31行,刻文1 177字。
此碑详细记述了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的时间和所经诸国,是研究郑和航海史的珍贵文献碑刻。
碑文涉及地名
西域
在
古代,狭义的“西域”指
玉门关以西、
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义的“西域”指越过“狭义的西域”向西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
中亚、
西亚、
印度半岛,直至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其西域之西”中的“西域”指狭义西域,若与下文“迄北”对应,似可作“西部
疆域”解;“西域忽鲁谟斯国”中的“西域”指广义西域。
西洋
元、明时的西洋,指南中国海以西(约
东经110°以西),相当于今
文莱达鲁萨兰国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远至
印度半岛、
波斯湾及
红海沿岸、非洲东北部一带。
占城国
亦称
占婆,古国名,在今
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
林邑、环王。当地盛产
稻谷,称“
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
宋代传入中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中国
长江、
珠江、
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
占谷”或“
黄占”,直至
20世纪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
印度尼西亚的
爪哇岛(Java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
诃陵”、“
阇婆”、“社婆”、“
爪哇”等。该岛北临
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
雅加达(印尼
首都)、
万隆、
三宝垄、
泗水(华裔
长乐人聚居地)、
苏拉卡尔塔(
梭罗)。
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
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
苏门答腊岛上的
古国,
国都约在今
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慕西河畔。
进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
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
14世纪中叶,由进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进罗湾。现首都为
曼谷,泰国的
华侨与
华裔人数居
东南亚首位。
南天竺
天竺是
古印度的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
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锡兰山国
亦即
锡兰(Ceylan),或称
狮子国,今称
斯里兰卡(Srilangka),为南亚
岛国,隔
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
佛教古国之一,主要
民族为
僧伽罗族与
泰米尔族。首都
科伦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古里国
又称“
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西南部
喀拉拉邦的
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
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
柯钦(Cochin)一带,是
航道要冲和重要
港口。
忽鲁谟斯国
即
霍尔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故地在今
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
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
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
阿巴斯港所取代。
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
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
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
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
13世纪以前建有
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南京龙江
明初设“
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
下关三汊河附近的
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
龙江,出
龙江关通
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
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
船坞叫“船作”,
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
水塘。
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
舵杆,长11.07米,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
龙江船厂志》载,
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
海船247只,备使
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
天妃宫,已
圮。
长乐南山
因位于
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
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
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
塔,称
三峰塔(
圣寿宝塔);有
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
天妃行宫”,祀
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
钟即“
郑和铜钟”,原件
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殿均已圯,塔
巍然存,加固整修,更为壮观。
198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
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
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
郑和公园”。
兹港
指
长乐的太平港。该港通
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
吴航头一带的
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
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
《
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
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
沧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
水道,通小
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
居民区,该居民区
主干道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
苏门答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
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
棉兰。
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
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
马来半岛上的
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州一带,居
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
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
妻子、
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
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
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
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
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
亚丁,故地在今
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
宝石、
珍珠集散地,15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
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
半岛上,曾为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南也门)首都。
1990年5月,南也门与
北也门合并为
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
经济首都”。
卜剌哇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
索马里共和国
布拉瓦(Brava)一带;15世纪前期与中国友好往来,互通使节,郑和船队曾到此访问,布拉瓦东临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