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公园
福州长乐市境内公园
郑和公园(zhenghegongyuan)也叫长乐郑和公园,位于福州长乐市区中心的南山,公园原名“南山公园”,占地面积约7公顷,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南山公园改名为“郑和公园”。
公园简介
郑和公园,占地面积约7公顷,始建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距今900多年。公园历经宋元明数代营建,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待港候风期间,全面整建,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众多,成为佛、道教者朝拜圣地。
郑和公园所在的南山山势回环,上列兰茗、香界、石林三峰,又称三峰山。山上有宋古塔及塔坪,故又称塔山、塔坪山。公园上有亭、台、楼、阁、塔、寺等建筑。北峰兰茗峰又名隐屏峰,主要有圣寿宝塔郑和史迹陈列馆、介寿廊、徳馨亭、西山门牌坊等。由井银池西折攀登阶梯而上即达塔坪,西门坊中联云:“首石山鸣,乐道连魁甲榜;双江水满,犹传七涉重洋。”中峰香界峰建有明志亭和长乐设市纪念碑等。南峰石林峰建有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陈亨源墓、养生池、印心亭和郑和公园南山萃秀门坊。坊中联云:“古迹溯吴航,一塔三峰资胜概;远洋开海运,九州万国仰先驱。”
园内的圣寿宝塔,又名三峰寺塔,位于郑和公园西门,始建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塔为石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高27.4米,第一层开一门,第二层至第六层均开二门,第七层开四门。郑和多次“奉施喜舍”重修该塔。三峰寺塔是当年郑和登塔俯瞰其停泊太平港庞大船队的瞭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前在太平港候风时,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奏请明成祖恩准在长乐南山塔东面的三峰塔寺旁,建造一座雄伟壮观的“天妃宫”,为船队官员祈报和谢神之处。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馆藏珍贵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系明宣德六年(1431年)冬,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在长乐候风时亲自撰文镌立的石碑。
郑和简介
郑和的祖父与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他幼小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闻。明初,入宫做宦官,后在北京服侍燕王。在燕王朱棣起兵与建文帝朱允争夺帝位的斗争中有功,成为明成祖身旁要人。明成祖派郑和带队,以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他们于1405年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达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于1408──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1403──1433年出海远航,前后28年,7次远航,历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所乘的船只,最大的长约148米宽约60米,可容1000人。这些航行比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舰队的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远远超过了他们。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丝绸、瓷器、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的特产,“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不可计量)”。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派使者随船来到中国,促进了国际间的交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20:14
目录
概述
公园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