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go to market)是老舍于1930年到1934年在齐大任教期间创作的作品。
作品
集子内容介绍:
《五九》
描写一个懦弱的中国人不断地重复着国家要灭亡了,但他却没有勇气起来斗争。
写了一个发生在旧社会,即使妻子出轨,只要她再回来也可以面不改色并欢天喜地地接受她的小邱。对于小邱,最重要的只要他老婆在身边.在他的心里,小邱嫂是否爱他并不重要的一个小故事。
叙述了一个让人
莞尔的小故事:我因听了妻子与小姨子关于见一曾相识男子的谈话而起了误会,在街上将那男子骗走,却在回家后得知其实那男子是她们逃亡多年方才回家的哥哥。
两个被拒绝了的求爱者回顾他们受挫的往事。
《大悲寺外》
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篇,故事虽建立在叙述者的回忆之上,但事件的过程不再由叙述者简单地讲述出来,而是很小心地进行了处理。黄学监是一个好好先生,在学潮中被一个学生失手打死。叙述者每年回到北平都要到他的墓前祭扫。然而,直到小说的末尾,叙述者才在墓前邂逅那个伤害黄先生的学生,作品很精彩地描写了后者的变态心理。
一个旅行者自负而且毫无顾忌,好像火车上只有他一个人。
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但是好景不长,他们最后终于天各一方。
描写三个江湖骗子开医院的故事。
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模仿了英国作家贝尔斯弗德的奇幻小说《恨世者》,但在命意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若干改造。贝尔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题是“恨世”,但老舍《歪毛儿》的主题却具有多义性。
是
老舍著作的短篇小说,其中主要写到了三个女性,一个是受苦受难的王家媳妇,另外一个就是她的
小姑子,还有一个是她们的邻居张家屋里的。这三个女性,无可避免地将流入同样的
命运悲剧中。
此短篇围绕一个家庭中第三代出生死去的前前后后,讽刺了以王老太太为代表的一批
老古董陈旧的思想为家庭带来的伤害,老舍语言的讽刺特性在此达到了一个几乎无法赶超的巅峰。全文区区几千字,句句精彩,反讽力度拿捏之恰到好处,角度把握之妙至毫颠足以令任何一位敢于自称讽刺幽默大师之作家汗颜。各种语气的交互使用,词语的费心斟酌,各种俗语、双关语的杂糅,各种修辞手法的穿插,使这部作品的语言可说是一气呵成,精妙无双。
老舍的短篇小说一般采用单线结构,但《黑白李》却采用了类似鲁迅《药》的双线结构,在传奇故事的外壳下,隐藏着革命文学的内容,构思非常独特。
采用了这种方法,就是一副老式的
近视眼镜居于中间位置,联结起三个完全不同的人物:那个浅薄的学生以为不需要整天戴眼镜也可以处理好所有的事情,那个贪财的洋车夫捡到了眼镜以为能卖个好价钱;那个愚蠢的商人儿子以为戴上这副并不合适的眼镜可以很体面,结果遭遇了交通事故,故事就这样自然地展开。
是老舍的短片小说,老舍小说充满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以北京市民社会和底层人民为描写中心,作品中充满了浓烈的“京味儿”。
序的内容
序
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不是;这是说这本集子里的十几篇东西都是赶出来的。几句话就足以说明这个: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沪战后,刊物增多,各处找我写文章;既蒙赏脸,怎好不捧场?同时写几个长篇,自然是作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戏改唱
短打。这么一来,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写短篇了,还有什么说的?写吧,伙计!三天的工夫还赶不出五千字来?少点也行啊!无论怎着吧,赶一篇,要快!”话说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于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写得不成东西,还没法不硬着头皮干。到如今居然凑成这么一小堆堆了!
如今要出集了,本当给这堆小鬼一一修饰打扮一番;哼,哪有那个工夫!随它们去吧;它们没出息,日后自会受淘汰;我不拿它们当
宝贝儿,也不便把它们都勒死。就是这个主意!
排列的次序是依着写成的先后。设若后边的比前边的好一点,那总算狗急跳墙,居然跳过去了。说真的,这种“
歪打正着”的办法,能得一两个
虎头虎脑的家伙就得念佛!
蒙载过这些篇的杂志们允许我把它们收入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济南。
创作过程回目录
虽然老舍不止一次地表白:“我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我们仍不能不感到吃惊:他在十多部长篇小说之外,不也创作了近50篇短篇小说吗?这些短篇小说起初散见于各种报刊,随后作家把它们收集起来,结集出版。老舍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名为《赶集》,1934年出版,收入15个短篇,前言作于济南。老舍曾说:“因为新起的刊物多了,大家都要稿子,短篇自然方便一些。”短篇小说的情节没有长篇那么复杂,钱也来得快一些,这也是原因。但以为这种文学样式容易把握却是误解,老舍后来承认考虑不周,但他把草率写作的责任部分
归咎于环境,称:“好些篇是
一挥而就,乱七八糟的,因为真没工夫去修改。报酬少,少写不如多写;怕得罪朋友,有时候就得硬挤;这两桩决定了我的——也许还有别人——少而好不如多而坏的大批发卖。这不是政策,而是不得不如此。”
来进行考察,其作品的故事体艺术特征逐渐地转化为了短篇小说美学,下面我们将展开来论述。
老舍把他的短篇作品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笑话”。他在《赶集》的前言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些故事都采自一些简单的趣闻,目的只是为引起读者发笑。有时,故事的叙述者直接在故事中露面,谈话对手可能就是故事主人公,与人物面对面可以强化讽刺的艺术效果:一个懦弱的中国人不断地重复着国家要灭亡了,但他却没有勇气起来斗争(《五九》);一个旅行者自负而且毫无顾忌,好像火车上只有他一个人(《马裤先生》)。有时,叙述者在故事中不出场,这是为了让故事中人物的滑稽性格更加突出:《抱孙》中那个虔诚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个孙子,由此导致了她的媳妇和婴儿的死亡;在《同盟》里,两个被拒绝了的求爱者回顾他们受挫的往事。老舍在《老牛破车》中承认:“(那时候)我还有点看不起短篇,以为不值得一写,所以就写了《抱孙》等笑话。随便写些笑话就是短篇,我心里这么想。随便写笑话,有了工夫还是写长篇。这是我当时的计划。”
第二组作品颇具特色,作家把《赶集》中除笑话外的几篇与其他集子中的几篇分在这一组,而且根据一些区别将它们分为四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短篇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老舍据以分类的标准是作品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他指出:“第二组里十几篇东西的材料来源大概有四个:第一,我自己的经验或亲眼看见的人与事。第二,听人家说的故事。第三,模仿别人的作品。第四,先有了个观念而后去撰构人与事。”这些告白是平庸的,它们并不能证实作家已具有深刻的美学观念:屈从于一个先验的存在,或是熟识的人物,或是别人讲的故事;但作家不能不这样走过来,逐渐地由观念的奴隶变成艺术的行家,达到创造的自由。那些先验的原始材料,经常被作为故事的题材,而短篇小说居于第一位的要素却是理念,即爱伦·坡(Edgar Poe)所说的“前置设计”,它要求叙述的整体与之协调,同时也涉及到小说的情节安排及人物性格描写。
角色介绍
创作过程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蒙载过这些篇的杂志们允许我把它们收入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