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楷模(拼音:yī dài kǎi mó)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后晋·
刘昫《
旧唐书·李靖传》。
成语出处
后晋·
刘昫《
旧唐书·李靖传》:“公能识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代楷模”。
成语典故
隋朝末年,
隋炀帝穷兵默武,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
正在山西马邑任地方官的
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有着清醒的认识。李靖不希望天下大乱,他来到京城,面见执掌军政大权的越国公杨素,打算说服杨素,拿出办法,稳定政局。交谈之后,李靖深感失望,立即辞去官职。回家深入研究兵书战策。
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名将,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经常与李靖在一起谈论心得体会。每次畅谈之后,韩擒虎都十分慨叹,称赞李靖的看法。不久,杨素病死,他的儿子杨玄感举兵造反。接着,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李靖来到太原,帮助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李靖由刑部尚书调任兵部尚书。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和吐谷浑经常袭扰边境,抢劫牛马,屠杀百姓,成为唐朝的边患。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立即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兵北征,彻底解除西北边疆的威胁。一次,李靖仅率三千铁骑,出奇制胜,将突厥逐出境外,而后李靖为平定边患,经常统兵在外,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升为尚书仆射。
李靖看到天下基本平定,估计以后不会有大规模征战,觉得自己是员武将,在朝廷已经不会有太大作为,决定辞去职务,告老还乡。
一次,唐太宗派李靖到各地察访民情,李靖推辞说:“我年龄有些老了,只怕辜负陛下的信任,还是派别人去更好些。”李靖回到家把他的想法详细写进了奏章,呈送给唐太宗。
唐太宗看了李靖的奏章,觉得措辞十分得体,态度非常恳切,内心很感动,立即同意他辞职。第二天,唐太宗派中书侍郎向李靖传达其旨意,说:“我看从古至今,做了大官而能知足的人太少了,不论聪明人或庸俗的人,差不多都不能自知。有些人本来没什么才能,还留恋权势,不肯辞官,还有人生病,根本不能办事,仍然占据高位。我同意你辞官,不仅成全你的志向,更重要的是想把你树为一代楷模,让人们学习。”
成语寓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一时的榜样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榜样。榜样,是人们心中的一面旗帜,他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动人心弦,什么是正人君子。面对灾难,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站到灾难的最前线,贡献自己所能贡献的所有力量;面对利益,他们会悄悄地退到队伍的最后面,等到所有的人都已有所得,才轮到他们;面对艰难与辛苦,他们总是当仁不让,替所有人扛下苦与累,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成为一代楷模并不容易,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要成为一代楷模又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要对自己有足够高的要求,并以此指导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楷模与榜样。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一代楷模”指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
孙应时《上提举李郎中启》:“伏遇某官,一代楷模。”
明·
温纯《与董浔阳宗伯》:“惟翁三朝耆硕,一代楷模,一字之褒,华衮匪荣,而顾不弃菲劣,岂真有所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