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蓬
菊科飞蓬属植物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 Pers.)是菊科飞蓬属植物,别名白顶飞蓬、千层塔、野蒿等,是菊科飞蓬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期6-9月。其植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糙伏毛。基生叶花期枯萎,长圆形或宽卵形;茎生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1.2-1.6厘米,排成疏圆锥状或伞房状,外围的雌花舌状,舌片线形。瘦果长圆形,边缘翅状。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高30-100厘米,基部径6毫米,直立,上部有分枝,绿色,下部被开展的长硬毛,上部被较密的上弯的短硬毛。
基部叶花期枯萎,长圆形或宽卵形,少有近圆形,长4-17厘米,宽1.5-4厘米,或更宽,顶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具粗齿,下部叶与基部叶同形,但叶柄较短,中部和上部叶较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9厘米,宽0.5-2厘米,顶端尖,具短柄或无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线形,全部叶边缘被短硬毛,两面被疏短硬毛,或有时近无毛。
头状花序数个或多数,排列成疏圆锥花序,长6-8毫米,宽10-15毫米,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草质,披针形,长3-5毫米,宽0.5-1毫米,近等长或外层稍短,淡绿色或褐色,背面密被腺毛和疏长节毛;外围的雌花舌状,2层,长6-8毫米,管部长1-1.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舌片平展,白色,或有时淡天蓝色,线形,宽0.6毫米,顶端具2小齿,花柱分枝线形;中央的两性花管状,黄色,管部长约0.5毫米,檐部近倒锥形,裂片无毛;瘦果披针形,长约1.2毫米,扁压,被疏贴柔毛;冠毛异形,雌花的冠毛极短,膜片状连成小冠,两性花的冠毛2层,外层鳞片状,内层为10-15条长约2毫米的刚毛。花期6-9月。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洲,在中国已驯化。一年蓬原作为观赏植物进入中国,2014年8月被列入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系统。一年蓬在中国的入侵形势具有显著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据记载,一年蓬1886年在上海首次被采集到;1930年以后为其快速扩散阶段,分布范围也由原先的华东地区扩散到了华中、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现在一年蓬几乎遍布中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广东、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广泛生长于路边、旷野或山坡。
生长环境
一年蓬能适应多种环境,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方极易生长,但是在土壤贫瘠的地方如山崖、陡壁,甚至在土壤稀少的石缝中也可存活。
生长习性
一年蓬喜阳,喜肥,对土壤要求不严,干燥瘠薄的土壤也能生长。
栽培繁殖
一年蓬可通过调节物候来加大繁殖力度,通常在秋季生产种子,越冬后,花作为营养型花,依靠光合作用积累能量,使其比春天发芽的植物在种子存活率上更具竞争优势。
一年蓬以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平均每株可结种子近30000粒,种子落地后能立即萌发,虽然发芽率低仅有5%左右,但种子数量多,繁殖系数仍相当可观。它的果实有冠毛,可借助风力传播到远处,扩散面积大。它的生活能力强,即使是在秋末冬初仍能见到新的幼苗。
近种区别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嫩茎叶可蔬食,有降血糖和抑菌作用。春夏季采摘嫩茎叶,经开水焯、凉水漂后,可炒食、凉拌、做汤等。
药用价值
一年蓬性苦、凉。清热解毒,抗疟。可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疟疾;外用治齿龈炎,蛇咬伤。
物种危害
危害特性
该物种繁殖系数大、扩散迅速且发生量多,常对旱作物、果园、桑园以及茶园造成危害。它是农田害虫红蜘蛛的越冬寄主,红蜘蛛易引发作物病虫害。其根分泌的聚乙炔化合物如母菊酯和脱氢母菊酯等对其他物种有化感作用,能抑制水稻等作物胚轴与根的生长。它还会与本土植物争抢水、肥和生存空间,在爆发扩散时通常会形成单优种群,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并且其花粉容易致使部分人群花粉过敏。
防治方法
草甘膦二甲四氯、百草敌等除草剂防除。
在低海拔地区,一年蓬种子在不同的埋藏深度表现出不同的出苗情况,随埋藏时期的增加,一年蓬种子的活力逐步降低,在土壤中埋藏12个月后,其活力只有27.38%。所以可通过不同时期的翻耕,将一年蓬种子深埋,减少一年蓬的危害。在高海拔1000m,刈割能够严重推迟一年蓬的物候性,阻碍一年蓬的繁殖生长。
参考资料
一年蓬.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Erigeron annuus (L.) Desf.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09: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