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訸上歌
何训田所做歌
长篇圣歌《一訸上歌》是音乐大师何训田‘为刹那融入宇宙的所有物种而作’,是‘人类第一部前意识音乐’。它跳离思维与意识的引力,摆脱生存与记忆的时空,创建了一个‘异时空’。
作品内容
《一訸上歌》有832行诗作为人声吟唱的内容。
832是《一訸上歌》的 神秘数:吟唱者共32人,三牛铃一羔羊五苍蝇三野蜂群二鸟七雷一阵雨一阵风三铃群三罄群三钟群共32项,与声音相伴有832行诗等等。这个数与表象的数字相关,与内部结构相关。
《一訸上歌》超出人类现有的作曲理念和感受经验,隐约唤醒了前世在一訸的潜意识,回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整体。。
创作背景
音乐的源泉来自梦中,作曲家自述在2008年的某天夜晚,他去了自己的梦境,一个名为“一訸”的梦土。
在绵绵起伏的山谷上飘飞,靠近一座山峰时,他遭遇了天音,那声音透过层层光也如同光一般阵阵耀来,他融入其间,已感觉不到独立的光独立的声独立的自己,一个极致的状态。
作曲家认为,是他到了一个真实的空间,是他在那个空间里感应音乐。因这音乐太干净太纯粹,起初想叫它‘圣歌’,但不想和已有的宗教产生关系,后来定为‘上歌’。加上梦里的地名:‘一訸’,就是《一訸上歌》的由来。
作品意义
《一訸上歌》带来了一场听觉的革新。人耳听觉范畴20HZ至20000HZ以外的声音频率被真实地纳入“一訸”梦土,何对物理属性数理范畴的延伸和对声学空间音场维度的扩展使‘异时空’的想像找到了精准的技术依托。“
《一訸上歌》有超出人耳听力范围之外的声音,这些超出人类听力范围的声音,是可以被仪器测出来的。拥有这些频率在内的音乐,若你耳朵够好,能听出些不同。就像在乌云边缘上闪烁的逆光,哪怕是很薄很薄,肉眼都看不到,但你会感觉到它有不一样的东西。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充满无数的噪音,两万赫兹以上的,二十赫兹以下的,只是人类的耳朵刚好把它们屏蔽了,觉得周围很安静,其实很多动物植物已经被吵死了。这里,声音的接通渠道不只是耳朵而是来自身体的各个感官蔓延至整个身体,超越人耳的声音频率冲击听觉极限带来的全方感知,互为感应贯通其中;频率的散发方位亦不仅在人种而是朝向自然的各方物种延伸至整个万物,超越人体的频率空间突破物种范畴呈现的多面视角,交错穿越聆听彼此。
耳朵无法感应的或许正是皮肤可感应的,听觉缺失的那个范畴或许就是其他器官的感知范畴。人类无法感应的或许正是大象可感应的,人种极限的那个范畴或许就是其他物种的正常范畴。那些聆听到的,对自己而言,是全部;对整个世界,是局部。未听到的,对自己而言,是茫然;对所有物种,是全然。
作者简介
著名音乐家。1981年创立“三时说”和“音乐维度论”等元理论;1982年创立“RD作曲法”,是中国当代第一位用自己的作曲技法创作的作曲家;1995年开创了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第一张中文唱片的历史,创作的《阿姐鼓》、《央金玛》等音乐全集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销量数百万张;1996年创立“结构流作曲法”;2003年完成人类第一部献给所有物种的元音乐《声音图案》;2008年完成人类第一部前意识音乐《一訸上歌》。
作品获得“1989~1990美国国际新音乐作曲家比赛/唯一的/杰出音乐成就大奖”等十五项国际作曲奖;获得“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等十三项国家作曲奖;获得“第四届梅赛德斯国家精神造就者”大奖等多项荣誉奖。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BBC、ABC、CNN、NHK等全世界数千家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评述了他的作品、作曲技法和创作思想。他的理论和作品被喻为“具有划时代意义”。 纽约时报称他“帮助中国人实现了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
相关其他
2012年6月国际风潮出版发行了《一訸上歌》CD版。2012年8月上海红坊举行了《一訸上歌-832聆听会》,融入者们各自接应到“我的肢体失去控制”;“与宇宙的频率共振”;“创世纪之声”;“微复调彩虹”;“颠覆了音乐欣赏的音调、节奏、和声或音色等程式”;“带我们的心灵看不同的世界”;“犹如被光引领进入一种空性的感觉,无限大而美,沉静中飘逸飞行”;“来自天地、自然和人间的声音,并流淌在我们的感觉里”;“触摸到圣乐充满质感的音符”;“如同母亲体内听到的世间声音组成的音乐”;“上天赐给一个叫一訸的地方的一首圣歌”;“不是音乐,是一种能量”;“32声部的圣灵,832句非人类语义的祷诗,像万束奇特的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30 14:41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