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
集合名词
时空(spacetime),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时间+空间)(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比如光线经过引力场时,光子会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
[time and space] 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
时空是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的基本概念。在力学和物理学中,这些概念是从对物体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测量和描述中抽象出来的;涉及物体及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广延性和持续性
引证解释
指时间和空间。
陈原《社会语言学》2.5:“为打破时空的限制,人们发展了书面语——即文字。”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一:“它能冲破时空局限,使生活从平面变为多棱多角。”
物理概念
理论
历史与概念
空间和时间也是人类文明中一些最古老的概念。
远古时期原始的耕作、放牧需要丈量大地、顺应天时,产生了简单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
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之说,这里的“宇”和“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这也是原始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概念,并和宇宙密切联系起来。
近代科学的发端,必然涉及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近几个世纪以来,力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大体上可分为相互交织的两条线索:
从以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代表的空间-时间概念,经过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发展到现代宇宙论,这是一条线索。
同时,从经典力学经过量子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到追求量子引力、超弦和M理论,这是另外一条线索。
物理学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有待解决,还在不断地发展。
通常,为确定一物体的大小,要知其形状和尺寸。
对于长方体,知其长、宽和高,利用欧几里得几何的公式就可计算其体积,只要知道它相对于另一个可忽略大小的静止参照物的上下、左右和前后距离,同样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就够了。
描述运动物体的瞬间位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瞬间的速度和加速度。由此,可抽象出三维空间坐标系和一维时间坐标的概念。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与采用怎样的空间坐标系和时间坐标来度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确定惯性系,L.牛顿抽象出三维绝对空间和一维绝对时间的观念。绝对空间满足三维欧几里得几何,绝对时间均匀流逝,它们的本性是与在其中的任何具体物体及其运动无关的。相对于绝对空间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坐标系,才是惯性系。
在经典力学中,任意一个物体对于不同的惯性坐标系空间坐标量和时间坐标量之间满足伽利略变换。在这组变换下,位置、速度是相对的;空间长度、时间间隔、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绝对的或不变的。时间测量中的同时性也是不变的;相对于某一个惯性参照系的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是不变的。相对于某一个惯性参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相对于其他惯性参照系也必定是同时的,称为同时性的绝对性。牛顿力学的所有规律,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其形式是不变的。这一点可以抽象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惯性参照系的变换下形式不变。同时,不变性守恒律密切相关。运动物体在伽利略变换下的时间平移不变性,对应于该物体的能量守恒;在伽利略变换下的空间平移和空间转动不变性,对应于该物体的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
牛顿力学定律及其在伽利略变换下的不变性,促成对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怀疑。
如果存在绝对空间,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的运动就应当是可以测量的。
这相当于要求某些力学运动定律中应含有绝度速度。但是,在牛顿力学规律中并不含绝对速度。换言之,牛顿力学定律的正确性,并不要求一定存在绝对空间。
在牛顿提出绝对空间概念之后,先后有人对这种观念提出异议。事实上,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存在绝对空间。然而,随着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极大成功,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也一直在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界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在牛顿体系中无法建立简单的宇宙图像。
一种简单的宇宙图像是:在无限大的绝对空间和无穷长的绝对时间中,无限多恒星或星系在其中大体静止,平均光度大致均匀。然而,这种朴素的宇宙图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是不稳定的,而且连为什么夜间天空是黑暗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
19世纪J.C.麦克斯韦总结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这组方程中出现了光速C。随后又发现了电磁波
受牛顿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支配的物理学界,自然认为在绝对空间中充满着以太,麦克斯韦方程仅在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的惯性参考系中成立,电磁波是以太的波动。
这种观念的必然推论是,在地球这个相对于绝对空间运动的系统中,麦克斯韦方程仅近似成立。电磁学或光学实验应该能够测量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
但是,所有这类实验都得到否定的结果。这表明,忽略地球的非惯性运动的效应,麦克斯韦方程仍成立,并不存在以太漂移。这样,牛顿的绝对空间和以太观念都受到了挑战。
相对时空
20世纪初,A.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扩展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仅要求力学规律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具有同样形式,而且要求其他物理规律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也具有同样的形式。
爱因斯坦还假定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单程光速C是不变的。据此,不同惯性系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之间不再遵从伽利略变换,而是遵从非齐次洛伦兹变换
根据这类变换,尺的长度和时间间隔(即钟的快慢)都不是不变的;高速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高速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
同时性也不再是不变的(或绝对的);对某一个惯性参照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另一个高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就不是同时发生的。
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不变量,因而时间-空间间隔(简称时空间隔)亦是不变量;一些惯性系之间,除了对应于时间平移空间平移不变性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之外,还存在时间-空间平移不变性;因而,存在能量-动量守恒律。根据这一守恒律,可导出爱因斯坦质量-能量关系式。这个关系在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极为基本。
狭义相对论否定了19世纪以太的存在,电磁波是电磁场自身的波动。这样场就成为与实物有所不同的物质形式。
同时,这也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并通过光速不变原理把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联系了起来,成为相互联系的四维时间-空间。H闵科夫斯基首先发现了这一性质,因而称为闵科夫斯基时空。四维闵科夫斯基时空的几何是度规具有符号差的欧几里得几何,其不变群就是非齐次洛伦兹群
狭义相对性原理要求所有的物理规律对于惯性参考系具有相同的形式。然而,把引力定律纳入这一要求并不符合观测事实。爱因斯坦进而提出描述引力作用的广义相对论,再一次变革了物理学的时间-空间观念
按照广义相对论,如果考虑到物体之间的惯性力引力相互作用,就不存在大范围的惯性参照系,只在任意时空点存在局部惯性系;不同时空点的局部惯性系之间,通过惯性力或引力相互联系。存在惯性力的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四维闵科夫斯基时空。
存在引力场的时空,不再平直,是四维弯曲时空,其几何性质由度规具有符号差的四维黎曼几何描述。时空的弯曲程度由在其中物质(物体或场)及其运动的能量-动量张量,通过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来确定。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空间不再仅仅是物体或场运动的“舞台”,弯曲时间-空间本身就是引力场。表征引力的时间-空间的性质与在其中运动的物体和场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物体和场运动的能量-动量作为引力场的源,通过场方程确定引力场的强度,即时空的弯曲程度;另一方面,弯曲时空的几何性质也决定在其中运动的物体和场的运动性质。
如太阳作为引力场的源,其质量使得太阳所在的时空发生弯曲,其弯曲程度表征太阳引力场的强度。最邻近太阳的水星运动轨迹受的影响最大,经过太阳边缘的星光也会发生偏转,等等。
广义相对论提出不久,天文观测就表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计算与观测结果是一致的。
然而,20世纪中后期的研究表明,在物理上可以实现的条件下,广义相对论的时间-空间必定存在难以接受的奇异性。在奇点处时间-空间亦即引力场完全失去意义,这是广义相对论在理论上存在问题的表现。
宇宙的整体性
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一直与宇宙的认识密切相关。现代宇宙论以宇宙学原理和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为基础。
宇宙学原理认为,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上是演化的,即有时间箭头,在空间上是均匀各向同性的。
20世纪中期,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解释了河外星系红移,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于宇宙的演化、星系的形成、轻元素的丰度等都能给出了基本上与天文观测相一致的解释,也解决了牛顿体系无法建立宇宙图像的问题。
可以说,宇宙作为一个演化的整体的认识的一个重要成就和标志。然而,前面提到的奇点,却又处在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或星系核或黑洞的中心,这就给宇宙起源星系演化带来新的问题。
20世纪初物理学从经典力学到量子理论的变革,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同样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引起物理学界的窘迫。
量子力学描述的系统的空间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他们满足不确定度关系;经典轨道不再有精确的意义等,如何理解量子力学以及有关测量的实质,一直存在争论。20世纪末,关于量子纠缠、量子隐形传输、量子信息等的研究对于时间-空间密切相关的因果性、定域性等重要概念,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结合导致的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电弱统一模型,包括描述强作用量子色动力学在内的标准模型,虽然取得很大成功,但也带来一些挑战性的疑难。在深刻改变着一些有关时间-空间的重要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原则问题。
如真空不空、存在着零点能和真空涨落,大大改变了物理学对于真空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量子电动力学的微扰论计算可给出与实验精密符合的结果,然而这个微扰展开却是不合理的。对称性破缺的机制使传递弱作用中间玻色子获得质量,然而黑格斯场的真空期望值和前面提到的零点能,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宇宙常数,其数值却比天文观测的宇宙学常数大了几十到一百多个数量级
量子色动力学描述夸克胶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但夸克和胶子却被囚禁在强子内部,没有发现自由的夸克和胶子,这个问题可能与真空的性质相关。
另一方面,量子理论预示,在10^-33厘米、10^-43秒这样小的空间-时间尺度上,空间-时间的经典概念将不再适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理论上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即量子时空理论。然而,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如何结合一直没有解决。一个或许有希望的候选者是超弦理论或M理论。
可是,在量子意义上自洽的超弦理论或M理论,只能在一维时间-九维空间或一维时间-十维空间上实现。
这就引起一些深刻的问题:如何回到一维时间-三维空间。为什么现实的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或许宇宙仅仅是高维时空中的“一片”(可称之为“膜”)。然而,从高维空间-时间回到四维空间-时间显然有不止一种方法。那么,在“膜”宇宙以外,是否可能存在其他的“膜”宇宙?在宇宙产生于大爆炸之前,是否还会有其他的阶段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与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宇宙常数等问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力学和电磁学规律对于把惯性参考系从左手系变为右手系是不变的。把时间反号也是不变的。这些称为空间反演时间反演不变的规律性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密切相关。同时,还存在与这些对称性相联系的正反电荷对称性。但在微观粒子弱相互作用中,空间反演不变、时间反演不变和正反电荷反演不变这类规律性不再成立。从20世纪中期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并为实验证实开始,物理学正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不过,还不清楚更深刻的本质是什么。
暗能量和宇宙常数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天文观测有了很大的进展。已经确定,看不见的暗物质和与通常的能量完全不同的暗能量至少分别占据宇宙中总的物质和能量的两成和七成以上;宇宙常数为正,约为10^-52厘米^-2。这样,宇宙空间-时间就不再是渐近平坦的,而应该是渐近正的常曲率时空。但是,对于正的常曲率时空,不仅超弦或M理论具有原则上的困难,通常的量子场论、量子力学,乃至经典力学都会遇到困难。因为,在理论上还没有公认的方式自洽地定义物理和力学的可观测量。至于宇宙常数的数值为什么这样小,也是一大难题。
结论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都不是完备的、存在问题的,只不过有些问题一时没有发现而已。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正是这样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着。
其它相关
认识
下面这段文字并非出自科学理论,更像空想家即兴之作,但对于“时空”的思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存在与虚无是世界的本原,形式为变化的存在,时空即出于此”
1.空间由物质(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决定
2.空间是有限无界的,又是相对无限的;
3.空间位置的差异,实质上也是规律的差异
4.空间的维度是无穷的
5.变化是全向的,但其作为时间本原又是单向的
6.空间处于变化层面上,构筑上层建筑“宇宙”。
7.时间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
8.时间空间而已看做是一个扭曲的图形看似无限其实是有限
9.对时间,空间与运动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是虚拟的思维感觉。有找不着,离不开的真实感受。
10.空间无限包容所有存在,包括物质及非物质的存在。
11.时间无限充满空间,与所有存在密不可分。
穿越方法
还有一种理论,即使超越光速,也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折射出的事情的光影,也就是说你能超越光速去当时光影看到事情经过。你无法去影响它的发生。
我们在第三章中已经阐述过“什么是时间”和“什么是空间”,并认为通过强能场或力场的手段是无法使时间倒流,也不可能以超光速使时间倒流。相对高速的运动只会让单位时间延缓,即一秒的时间的“嘀~嗒”间隔拉长。而从“空间”角度,我们也从第三章中了解“空间”是宇宙基态真空,而不是相对论中的重力场引力场线构成的。因此即使有方法制造出“超空间”,也一样不可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同样,如果利用某些特殊的天体,如:黑洞的强大力场,也是不可能令时空倒流。因此,我们也许会失望地看到:电影“星际迷航”中的黑洞时空穿梭隧道其实是忽悠人的方法。
而同样,现代物理学中的超弦理论,去寻找物质体的最小本源的“弦”,这种拥有“十一维空间”结构的概念一样不会提供“虫洞”“孔洞”的途径让我们去穿越时空。这些只是幻想,都是由相对论里对时空错误理解而引发后来的理论对时空的认知。
尽管如此,也不代表绝对无法穿越时空,至少在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的范畴里,我们还是可以延缓时间去未来的。至于回到过去,也不是绝对没有方法的。我在早期研读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时,也曾非常失望过,认为我们的宇宙绝对不可能提供一个时空穿梭的途径。但是后来,我在我所逐渐拓展的对宇宙起源宇宙结构的认知的基础上,我找到一种可能的渠道。请注意,这个方式可能是可行的,但整个过程仍旧有许多科学技术无法突破的障碍。
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时间处于第四维空间并超高速运动,三维空间所有事物相对其静止。如果顺或逆时针超高速(指超过时间运动的速度)运动,则有可能穿越时间
基态真空
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空间折叠”。而在介绍“空间折叠”中,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这也可能是现代物理学忽略的一点:基态真空为0能量,即没有一切形式的能量,包括振动、波动等一切形式能量。而在第三章中,我们也简单介绍了“什么是时间”中,也解释了“时间”是能场或力场的表现,人们的感性认知。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态真空是0能量的同时,时间也为0.
也许你会发问,真空(基态真空)不是会因为西格斯机制自发破缺能量元吗?而我可以告诉你,基态真空在相对地球上的我们人类历史小范围时间上,甚至基态真空中的某些区域可能是非常稳定。实际上,我们应该已经发现,我们各个时期地球历史时间上的基态真空的时间都为0.也就是说基态真空的0时间映射着我们宇宙可视世界里的所有相对时间历史。
图基态真空映射的地球历史时间,其小范围内基本是稳定的,可视基态真空的时间为0时间。
我要说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地从图中看出,穿越时空的方法就是要进入基态真空0速度初始惯性系状态,不要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相对基态真空以无限大速度的粒子形态世界。由于宇宙的背景空间场(或是U惯性系能量场/也可能是宇宙常数)衰退的缘故,真空中的光速变成了可视世界里的最快的速度极限,并且,真空光速早期宇宙的真空光速要慢的多了。要想进入基态真空进行时空倒流,就要先突破光障。除此之外,即便能侥幸进入0能量0时间状态中,也不一定能找得到“相对时间的方向”。也许,你反而会到未来,甚至莫名的地方。
本章所阐述的时空穿梭的方法,还有一个疑问。当时间机器从A时间回到过去的B时间时,A时间里的宇宙总能量就会比B时间少。这个总能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基态真空的某些区域异常,使原本稳定的区域0时间0能量场不稳定。从而使时空穿梭的 频次受到影响,有可能令回到过去的人无法随时回到原来的时空中。
隧道理论
时空隧道:从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的通道。
形态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时空是平滑的而不是泡沫状的,这项研究成果可能意味着在这方面爱因斯坦的理论战胜了其后的许多量子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由于地球的自转效应,地球周围的时空将不仅仅是凹陷的,还会存在一些扭曲。这一结果被美国宇航局的引力探测器B所证实。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将时空描述为在根本上是光滑的,只有在受到能量或物质的作用下才会发生扭曲。然而一些量子物理学家们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时空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由大量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不断出现和消失。而根据此次最新的研究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可能是正确的。
一个科学家小组对三颗穿越漫长恒星际空间的光子开展追踪。这些光子是从大约70亿光年外的一次伽马射线爆发事件中被释放出来的。在经过漫长的旅途之后,在2009年5月,这些光子最终被美国宇航局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每颗光子之间的时间间隔仅有1毫秒。
研究的结果强烈支持爱因斯坦的理论。这些来自伽马射线暴事件的光子波长极短,因此按道理它们将可以和量子物理学家们所提出的时空泡沫颗粒发生反应。
如果这种泡沫真的存在,那么这3颗光子在其长途跋涉中其路径应当会受到轻微影响。研究者指出,考虑到这种情况,这3颗光子几乎同时抵达费米望远镜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从此次探测结果来分析,这项结果对于认为时空泡沫存在的量子论是一个重大打击,尽管这还并非致命性的一击。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密歇根理工大学科学家罗伯特·涅米洛夫(Robert Nemiroff)表示:“如果这种泡沫真的存在,那么其粒径必定要小于普朗克长度,这就可能意味着需要涉及其它的物理学领域。”所谓普朗克长度是一种几乎小到难以置信的长度单位,其具体数值大约相当于一颗氢原子直径的万万亿分之一。
涅米洛夫2013年1月16日已经将相关研究结果提交美国天文学会第221次会议,他说:“这里当然可能存在统计误差,或者这种时空泡沫和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一种和我们的设想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这项研究成立,那将产生重大意义。
在一份声明中,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科学家布莱德利·施莱弗(Bradley Schaefer)表示:“如果未来对于伽马射线暴的研究能够证实这项研究结果,那么就说明我们可能已经了解到有关宇宙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性质。”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8 17:59
目录
概述
汉语词语
物理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