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葡萄
车前子创作现代诗
《一颗葡萄》是近现代诗人车前子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通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观的又主观的流动视角,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一颗坠落的葡萄和“一架绿色的软梯”之间有着精神上的呼应,葡萄是实在的,“绿色的软梯”则是无形的,纯粹精神性的。这首诗通过虚实相应、平行推进的结构,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作品原文
一颗葡萄
一颗葡萄被结实的水①
胀得沉甸甸沉甸甸后,坠落了②。
坠落就是展开的过程。
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一直③
拖到大地上。
结实的水被泥土吮干④。
那些核就从一扇门里出来⑤
又开始爬向梯顶⑥。
葡萄更多更多了乱哄哄地说
跳呵跳呵一起往下跳。
从很遥远的地方⑦
跳下。 跳下⑧
我们。 我们⑨
一直跳到大地上
梯子从自己的影子中探长双手叉开两腿⑩。
梯子把黑暗的影子从身上脱下⑪。
从很遥远的地方
我们跳下后又爬上梯顶超越墙头眺望天外⑫。
接近天堂的是梯子穿过地狱的是门⑬。
星球转动我们生生死死。
但有一颗葡萄不会消失⑭。
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从高处展开⑮
一直拖到了大地上。
词句注释
①结实的水:指果肉,它可表示葡萄晶莹透明的质感。
②坠落就是展开的过程:是就生命的繁街而言的。
③软梯:比喻坠落的轨迹,“软”可表示“虚”的意思。
④吮干:是相对于“水”而言的,指果肉的腐烂。
⑤门:比喻核的外壳。
⑥爬:比喻生长。梯顶:指先前生长的高度。
⑦地方:表示“年代”的意思。
⑧跳下:可理解为“产生”、“诞生”。
⑨我们:指人类。
⑩双手:指“梯子”上端的两根竖木。两腿:指“梯子”下端的竖木。
⑪脱下:表示“消失”的意思,它可将“影子”比喻为衣服。
⑫墙头:指人类认识的疆域。天外:指宇宙万物。
⑬梯子:指生长的高度。门:指种子的外壳。
⑭葡萄:比喻生命
⑮高处:指生命进化的高度。
创作背景
车前子深受现代诗风的熏陶,其竭力将情感与思想淡化控制,显示出其作品鲜明的现代个性。《一颗葡萄》属于先锋派诗歌,非常有特点的是诗人把自我隐去,或者说是诗人幻化为葡萄了,诗中表现葡萄的“坠落”、“跳下”的展开过程,非常巧妙地处理好了抽象与具象的关系。诗中把一颗葡萄比喻成“绿色的软梯”,而且贯串全诗,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深层联系。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小诗。作者通过对一颗葡萄的坠落和升华的“呈示”,揭示了死亡与新生这两种生命情调的共存。
首先,作者通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观的又主观的流动视角,讲述了个美妙的“故事”。一颗葡萄成熟后,就坠落到了地上。而坠落也意味着新生,于是,这颗葡萄的核又生根抽芽长叶,“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一直拖到了大地上。”于是,它又“爬上梯顶超越墙头”,于是,它又“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从高处展开,/一直拖到了大地上。”并且,伴随的是不断的跳下、跳下、跳下。诗人在这里反复讲述颗葡萄的生命循环过程,即死亡和新生。不过,它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升华。
其次,一颗坠落的葡萄和“一架绿色的软梯”之间还有着精神上的呼应。葡萄是实在的,“绿色的软梯”则是无形的,纯粹精神性的。这两个复现意象造成的是虚实相应、平行推进的结构前者是“事态”的具象发展,而后者则是“事态”的抽象进程。前者用诸多短句进行简洁的“交代”,后者着意采用绵长的句型完成无限弥散的“具象的抽象”。诗歌结构的复杂深入和孤立,于此可见一斑。这里如果再进一步借用立体派的审美眼光来看此诗的结构,可以发现,这里有端凝的诗行像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有绵长絮叨的诗行像一架绿色的软梯,而第五节的排列形式则像一篷葡萄架。这些格外考究的外形,既是为作品的内容服务,又增强了阅读时的快感。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态度不是一般的“体验”式的,而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讲说”。作者没有“进入”葡萄,也无意于“移情”,说来说去他只是做一个“窥视者”,说来说去那只是一颗葡萄。在作者看来,葡萄不一定非得和人的意志有关才显得重要,葡萄本身的生命力就足够他赞美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作者不是“发现”,而只是“呈现”罢了(当然,这种“呈现”也不是完全排斥作者的“主观”参入)。正由于只是“呈现”,便会有更多的东西有待于读者去“发现”。
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原常务理事刘锡庆、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王富仁:这是一首象征性的抒情诗,揭示的是死亡与新生的辩证关系。诗人以两种视角切入诗歌。前四节与后两节,他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叙述葡萄的“故事”,中间两节诗人化为“一颗葡萄”自述“我们”的“爬上”与“跳下”的游戏。这种入乎其里出乎其外的抒情结构,使得小诗摇曳多姿,活泼风趣。一颗沉甸的葡萄,通过“绿色的软梯”与大地发生了精神的联系、情感的呼应。“绿色的软梯”,它不仅是“葡萄”的藤,而且是生命的“葡萄”成长的过程,“葡萄”的水分缘此而来,“葡萄”的上下靠它展开。事实上, “梯子”、 “葡萄”是一种象征,通过绿色我们可以联想到生命,联想到堕落/升华、至善/罪咎、死亡/新生……。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并没有一味地葡萄下去。他用“接近天堂的是梯子”,将“爬上”、“超越”、“眺望”沟通起来;用“穿过地狱的是门”,将“坠落”、“跳下”相联系。最后把星球的转动、人类的生死与葡萄的循环对接起来,进一步将“葡萄”生命化、宇宙化。这种具象的抽象,显示了诗人的非凡才华,在先锋诗歌中的确不太多见。另外,这首诗的语言非常平淡,一望便知,但由于词句之间的神秘组合,便滋生了流动不居的意味,你可以豪不费力进入语言层面,但很难穷尽语言背后的意义。(《中学生阅读与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卷》)
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超:这首诗造境奇幻,但意味却是很好体会的。看来,诗人关心的是美本身,而不是什么诗歌之外的“深刻”这颗葡萄是一个象征。是理想的、纯净的、生命的象征。当它成熟后,被沉甸甸的液汁坠落了。但这是生命成熟的标志。你看,它的水被泥土吮干后,那粒生命的核又冒出新芽.重新攀上梯顶。落入泥土是为了更加认识梯顶外的天空,更多的成熟的葡萄纷纷跳下大地,“跳下后又爬上,梯顶超越墙头眺望天外”葡萄藤长长地拖在地上、它的绿荫被诗人看做从身上脱下的影子。这棵葡萄是怎样的一棵空幻晶美的葡萄呵、但它并不纤弱、它蓬松地往上生长,它要搭一架接近天堂的梯子。而这一架梯子就是从“……扇门里出来”的那颗葡萄核街生的。诗人说“穿过地狱的是门”,就道出了理想、纯净和生命是穿过地狱、炼狱。东终接近天堂的。这是一个不断回归的起点。真实的生命必将反复燥芽、坠落、再媒……“星球转动我们生生死死。但有一颗葡萄不会消失”这颗葡萄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向上的精神。它死去了,但它会在另外的地方重新生长,“这颗葡萄像一架绿色的软梯从高处展开一直拖到了大地上。这首诗写得精致丰美,像一颗晶莹的葡萄:但不淡渺轮曼,像一颗沉甸甸的葡萄。这是一颗诗的葡萄,它成熟、透明、甘甜、浑圆。(《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超:从语言上看,这首诗在文本接受方面几乎一无障碍。这里的语言态度不是一般的“体验”式的,而是一种冷客观的“讲说”。诗人没有“进入”葡萄,也无意于“移情”,说来说去他只是做一个“窥探者”,说来说去那只是一颗葡萄。在诗人看来,葡萄不一定非得和人的意志有关才显得重要,葡萄本身的生命力就足够他赞美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诗人不是“发现”,而只是“呈现”罢了。这种不动声色的客观化处理,使诗的语言成为不可穷尽的东西,因为它没有表现更多,反而有着更多的东西被读者表现出来。(《新诗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车前子(1963—),原名顾盼,又名老车。诗人、散文家、艺术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苏州人,居住在北京。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在海内外出版有诗集与散文随笔集《纸梯》《怀抱公鸡的素食者》《散装烧酒》《像界河之水》《明月前身》《手艺的黄昏》《云头花朵》《江南话本》《鱼米书》《好花好天》《茶饭思》《不寒窗集》等;举办过个人艺术展;参加过书画联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01:2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