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佛言( 1878年—1931年1月19日),原名世峄,初字桐生、息斋、芙缘,号迈钝,别号黄人、松游庵主、还仓室主,
黄县宋家疃人。近代著名
书法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东京政法学堂第四期。
简介
丁佛言,山东黄县人,名世峄,以字行,号迈钝,古文字学家,善籀篆,工刻印,曾任《
亚细亚日报》主笔。
家庭介绍
丁佛言是黄县丁氏家族光裕堂第15世孙,祖父丁培芬,父亲丁翰章,丁佛言为丁翰章第三子。其父丁翰章(1853—1917)字汉亭,附
贡生,诰封奉直大夫、
侯选同知。母亲王氏。丁佛言兄弟三人,长兄丁世崧、次兄丁世岷,他排行第三。 丁佛言发妻王氏病故后续弦山湘文,过继了侄子丁少言和外甥女丁孝佐为子女。丁佛言生前收藏的部分、拓本及著述手稿,由山湘文1950年捐赠山东古物管理委员会,现存
山东省博物馆。
人物生平
少年奋进立志救国
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书艺,19岁为县庠生员、补廪生。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痛心疾首,趋向革新,自剪辫子,动员妻子放足,遭父训斥,负气出走,1904年 (光绪三十一年)就读于济南全省师范学堂(今山东省师范学校)。1905年8月官费东渡日本,当年11月入东京
法政大学速成科学习,为第四期学生,与
沈钧儒同学。1907年5月学成归国。后执教于
山东法政学堂。
从政生涯
1908年积极参与了
同盟会领导的山东保矿会,反对德国侵占山东矿区。1909年(宣统元年)当选
山东省咨议局议员,开始从政。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爆发, 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济南各界1000多人在省咨议局开会,同盟会山东支部主盟人
徐镜心等草拟山东独立大纲七条,要求山东响应共和,脱离清廷,宣布独立。丁佛言等将独立大纲改为劝告政府八条,提交
山东巡抚孙宝琦,限三日内答复。
11月7日省城同盟会员等革命党人与绅商学各界人士集会,宣布取消省咨议局,成立山东全省各界联合会,作为全省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最高机关,推举
夏莲居为会长,丁佛言为
秘书长。11月13日山东全省各界联合会在济南原省咨议局召开独立大会,迫使
山东巡抚孙宝琦于11月13日宣布山东独立,丁佛言发表演讲。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3年
南京临时参议院迁北京后,他当选为
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为庶政委员会委员。正式国会成立后,又被推举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丁佛言全程参与了《
天坛宪草》的起草工作。1913年5月,进步党成立,被选为党务部长。10月18日脱离进步党,成立
民宪党。主编《
中华杂志》(1914年4月到1915年1月停刊,出13期),以笔名“善哉”撰文针砭时政,反对专制,为
袁世凯所忌恨,被誉为为新闻界三杰之一(另两名为
黄远生和
刘少少)较有影响的是《民国一年来之政党》《民国国是论》。
二次革命时,作为山东代表参加江宁会议,反对袁世凯称帝。1914年4月,同乡徐镜心被袁世凯逮捕后,他闻讯曾多方奔走营救。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他再次出任议员职。 同年8月1日,任
黎元洪大总统府秘书长,1917年2月25日辞职。1917年7月,国会解散,
张勋复辟。他赴上海拜访
孙中山后,去南方游说,力促恢复国会,继续制宪。
1922年旧国会恢复,他再次赴会,参与制宪。他写出《说明对于省权限提案之理由书》。1923年拒绝
曹锟贿选,隐退归里。
隐退回乡后他研究古文字学
1925年北平
故宫博物院成立,丁氏为“古物审查委员会”委员。1928年,为避
张宗昌裹挟由原籍抵京,暂住西城一住宅。以卖字为生,埋首于断碑古籍中。所得龟甲、彝鼎、泉玺、陶玉之属、拓片不下七八千种,潜心研究,造诣极深。留有《说文古籀补补》《续字说》《说文抉微》《还仓室述林》《古玺初释》《古陶初释》《说文部首启明》等著述。
1930年任民国大学文字学教授。1931年1月19日年病逝于北京。噩耗传开,海内外贤达名流敬赠仪幛、挽联,《
大公报》发表社论《悼丁佛言先生》,推崇其人品、气节、学问,称之为“一代之范”。
丁佛言政治上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山东独立宣言中关于联邦制的意见就是他的手笔。他是1923年国会中“省宪同志会”的首脑。
丁氏故宅
丁氏故宅各堂号房式一致,磨砖对缝、飞檐龙脊、朱檩画梁,墩石大门、花墙矗立、更道纵横,厅堂楼榭、华丽辉煌。
1987年被列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2000年,博物馆将丁氏故宅“爱福堂”“保素堂”“履素堂”的原客厅、卧室、厨房、账房、当铺、轿子房、私塾、磨房、碾坊、农具室、粮仓等部位进行的复原陈列开放。其中“爱福堂”大住房辟为丁氏后裔丁佛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