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药理学家
丁健,男,汉族,1953年2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江苏无锡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肿瘤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53年2月20日,丁健出生于上海市。
1969年9月至1975年9月,在江西省崇仁县插队落户。
1975年11月至1978年11月,在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医学系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78年10月至1986年9月,在江西医学院担任助教。
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6年10月至1991年10月,在日本九州大学学习肿瘤病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1992年2月至1994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
1996年8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在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担任主任。
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担任所长。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担任主任。
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3月,任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丁健重点围绕抗肿瘤新靶向分子发现、新作用机制探明、新生物标志物确证这一系统研究目标,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抗肿瘤新药研发创制方面,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个候选新药在中国国内外处于临床I-III期临床研究,2个新药正在申报临床,另外有一批候选药物正在进行系统临床前研究;在药物作用机制探索和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系统阐明了一系列抗肿瘤化合物或候选新药的作用机制,发现了数个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
2024年6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靶向c-met激酶抑制剂谷美替尼片(研发代号scc244)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具有metex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沈竞康与耿美玉研究员共同领衔、联合丁健与甘勇研究员合作研发,由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接续开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
据2022年6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网站显示,丁健在Cell、Cancer Cell、Cell Res、Hepatology、Nat Commun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40余篇,申请中国国内外发明专利近300项。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丁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
人才培养
丁健认为,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支撑、职能部门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新药研发和研究所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切实推进科研创新生态建设,努力实现更多“原创靶点、原创技术、原创新药”。另一方面,切实推进科研人员减负,推进药物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狠抓工作落实,发扬“敢为人先”精神,沉下心来做事,持之以恒推进新药研发。
2015年6月10日,丁健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学术报告厅作题为《精准医疗时代的抗肿瘤新药研发》学术报告。
2021年6月13日上午,丁健应邀做客郑州大学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在郑州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
荣誉表彰
人物事迹
丁健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抗肿瘤药物靶向筛选和贴近临床的药效学评价体系,领导研发的15个抗肿瘤候选新药在国内外进入临床研究,其中c-Met抑制剂谷美替尼已经分别在中国和日本获批上市,20个新药完成成果转化。领导团队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肿瘤精准医疗药物转化研究平台,发现了一批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标志物和用药方案,为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1953年,丁健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家庭并不是医药家庭,他是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进入南昌大学医学院(原江西医学院)。
人物评价
丁健尤其为中国抗肿瘤原创新药研制及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作为中国药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多年来,丁健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成就斐然,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澳门科技大学评)
丁院士是中国药学界杰出的领军人物之一,为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的自主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广西药用植物园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21: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