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棋
棋牌类小游戏
三三棋也称侗棋、打三棋、棋三。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于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尤其是侗族壮族人民的一种双人对弈的版图休闲娱乐棋类游戏,现已流传到我国其它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部分地区的棋牌类游戏“下连”的规则与玩法亦与三三棋类似。
简介
其棋盘由3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按重心重合套在一起,有4条连接四个顶角和4条连接3个正方形对应角边中点的线,最小的正方形完全空心,共24个棋眼。对弈双方各执12枚棋子(可以小石子等充当),双方棋子的颜色或形状应有区别。对奔时,双方轮流布子,谁先三子成二线,谁就可提掉对方任何一子。谁的棋子无法走成三子一线或无路可定时为输。
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劳动之余,常在村口屯后屋前树下等等稍平整的地方随手用粉石画出棋盘呼朋唤友即便开张。对弈双方各持棋子若干(最少十二颗,一般多备几颗用于压对方被吃的棋子),棋子可信手拿来,可以是小树枝、小石子、小瓦片、小纸团、小干果等,自己一方的棋子要一致,但要能够与对方互相区分。侗族民间一直沿袭有下“三三棋”的习俗。老人们坐在桌子旁或者地上,一面聊天一面下棋,“三三”之声喊个不停。
三三棋简单易学而又奥妙无穷,下棋规则体现的都是三。棋盘是由三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按重心重合套在一起,三个正方形同一方向上的顶点和边上的中点都分别相连,有4条斜线连接四个顶角,4条竖线连接3个正方形对应角边中点的线,最小的正方形完全空心,由此构成了20条直线、24个点,即24个棋眼。对弈双方各执不同的12枚棋子,双方棋子的颜色或形状有所区别就行了。双方轮流在棋盘上放子(又叫摆子、布子)、走子,先放(摆)子者后走。
规则
1、下棋分两阶段进行,即下子阶段和行棋阶段。
2、对弈双方通过手握数个棋子猜单双,以便定出谁先下第一子,之后便轮流下子。
3、行棋一方争取把棋子连成三个一线而另一方则千方百计地阻挠,同时自己也要争取连三。
4、每成功地“”的逢三一方可“欸”(用自己的棋子压在对方的棋子上面,只作标识用,暂时不能拿走)对方已在棋盘上的任意一子,放满为止,然后把被标记的“夹子”清理出棋盘,留下空“交点”用于走子。(但不能压住对方成三棋子,即“连”不吃“连”,走棋也是一样的。)
5、棋布完以后,若没有空棋位,可以拔子。可以拔去对方任何棋子一枚,再走棋子。轮流行棋,后下子者先行棋,每次可移动棋盘上任何一个已方可移动的棋子,每步只能移动一格,棋子只能移走到相邻的空交点处。
6、下棋行棋技巧:移动棋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向已方的棋子靠拢以做成“逢三”,又要注意阻拦、破坏对方。移动后“逢三”即可吃对方在棋盘上的任意一子,把对方的子吃光赢取胜利。或者就算没吃光对方的子,但能够把对方的子逼到死角无法行棋,也算赢棋。
7、一盘棋下完后,羸家如果够大气,就会主动要求不再猜单双定先手,而是给输家先行棋。
术语
逢三:当已方的三颗相邻棋子在同一条线段上排列成一线时,如***,这时得逢三者就会大喊一声“三!”在下棋和行棋的阶段都会有逢三。(东北地区喊“连”)
子:在下阶段得逢三者用自己的额外准备的子来压住对方在棋盘上的任意一子,以标记这是被吃的子,是死棋子。到棋盘下满后,这些压的棋子和死的棋子都被清理出盘。“欸”本是壮语中的一个动词,念作[è]。要原意翻译成汉语就不很雅观。这个动词大意也含有“压”的意思。
交点:是放棋子的位置,棋盘上总共有24个交点。
火炉:可连续攻击的棋子布局,由五个以上的棋子组成。如同五子棋中的双三或双四一样。
大角:一次吃不完的逢三机会,由五个以上的棋子组成。
四门:一次吃不完的逢三机会,由四颗棋子组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9 13: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