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宗
汉语词语
1.殷商三宗:殷商三宗:太宗大甲、中宗大戊(一说祖乙)、高宗武丁。2.三宗指的是南北朝宋、齐时代名士周颙所立的三宗。周颙是个佛教学者,信仰佛教,曾做官于宋、齐二代,对佛教很有研究。他把当时佛教产生的学术思想,概括地归纳为三宗。作《三宗论》,有名于世。三宗的要义,是在解释空的含义不同而分宗不同。3.文学史上的三宗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殷商三宗
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
殷商三宗:太宗大甲中宗大戊(一说祖乙)、高宗武丁
1.“中宗大戊”说
(1)尚书无逸:昔在殷王中宗。孔安国传云:大戊也,殷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
(2)史记殷本纪: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3)诗商颂烈祖: 烈祖,祀中宗也。郑玄笺云:中宗,殷王大戊,汤之玄孙也,有桑榖之异,惧而脩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中宗。陆德明云:烈祖,有功烈之祖。
2.“中宗祖乙”说
(1)晏子春秋: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2)书君奭: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盤。盖史记殷本纪(帝祖乙立,殷复兴)本此。
(3)太平御览竹书纪年曰: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
(4)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王国维):有断片,存字六,曰:‘中宗祖乙牛,吉。’
三宗
[出宗镜录]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三宗。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二破相宗谓此宗一向说凡圣染净之法。一切皆空。本无所有。设见一法过涅盘者。亦如梦如幻。彼且本不立真。何况于妄。真妄名相。一切俱无。故名破相宗。(梵语涅盘。华言灭度。)三法性宗谓此宗说依真起妄。盖具如不变。不碍随缘。如云法身流转五道。如来藏受苦乐等。若悟妄即真。如云知妄本自真。见佛即清净等。是名法性宗。(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圭峰宗密
将大乘各宗总分为法相破相、法性三宗。其中,法相、破相二宗相当于华严五教的大乘始教,法性宗相当于终顿圆后三大乘。法相宗是始教中的相始教,指瑜伽、唯识二宗的教义。因其建立五位百法、三性二无我、四智三身等法相,故有此名。破相宗是始教中的空始教,指三论宗的教义。该宗主张四句百非、八不中道、无所得真谛,故有此名。法性宗是终顿圆三教的总称,以说真心缘起、缘起无性、法性自尔,故有此名。
宗密在《圆觉经略疏》卷上之一说,大乘教总有三宗,谓法相、破相、法性。又二分三宗为前二宗与后一宗,谓前者(破相、法相)对后者(法性)有十相违,后者对前者有五不同。十相违,即︰(1)三乘一乘之异,(2)五性一性之异,(3)唯心真妄之异,(4)真如凝然随缘之异,(5)三性空有离即之异,(6)生佛不增不减之异,(7)二谛空有离即之异,(8)四相前后同时之异,(9)能所断证离即之异,(10)佛身有为无为之异。其次,五不同为︰(1)无性本性之异,(2)真智真知之异,(3)二谛三谛之异,(4)三性空有之异,(5)佛德空有之异。
有关三宗论说
此处所在宋、齐时期,无著、世亲或瑜伽之学尚未翻译流行,当时佛教盛行的学说主要是《般若》、《涅盘》、《三论》、《成实》。而《般若》、《三论》、《成实》都是阐述空义的学说。在晋代研究《般若》就有六家七宗的不同,宋、齐两代,成实、三论诸师谈空也有多种不同,周颙因着《三宗论》以评判之。
第一
‘不空假名宗’。此解释空义,主张只空诸法实性,名为真谛,名为性空,不空因缘假法,缘起假有即是世谛,并非全无,若此都空,便堕断灭。此种主张,名为性空,不空因缘假名。据《名僧传抄》说︰宋代名僧觉世,善《泥洹》、《大品》,立二谛义,以不空假名为宗。
第二
是‘空假名宗’。主张空即假有,为空假名。意谓缘起诸法是假有,名为世谛。此世谛假法,众缘若散,即归空无,名为真谛。即前有假法而后空之。为空假名。此又名为空有二谛,有为世谛,空为真谛,有时无空,空时无有,空有不相即。此是《成实》者的析法空义,明空便空假假有,故称‘空假名’。
第三
‘假名空宗’。意谓从众缘生的假法即是空,为假名空。此义即不存空以遣有,也不坏假有而谈空,即假即空,是非有非无义,虽空而宛然假有,虽假有而宛然是空,空有无碍,不偏两边即是中道。
三论学派
着《三宗论》设‘不空假名’难‘空假名’,设‘空假名’难‘不空假名’,又设‘假名空’难前两宗。可见周氏所宗为‘假名空宗’。此《三宗论》常为三论学者所称道,并谓假名空义出自僧肇《不真空论》。《中论疏》说︰‘寻周氏假名空,原出僧肇不真空论(中略)。肇公云︰以物非真物,故是假物,假物故即是空。大朗法师关内得此义以授周氏,周氏因着三宗论也。’大朗即摄山僧朗,是三论宗的宗师。假名空义,三论学者视为正义
文学史三宗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病逝于广西宜州南楼。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
也是苏轼门下的重要诗人,为苏门六学士之一。他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至35岁时才由苏轼的举荐而任州学教授。他视苏轼为师长,曾不顾朝廷禁令私自离境为出守杭州的苏轼送行。但陈师道作诗的方式的“闭门觅句”式的苦吟,与苏轼挥洒自如的方式迥然不同。所以他写诗并不学苏,而以同样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自称
陈师道作品
:“仆于诗,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答秦觏书》)虽说陈师道的诗最终自成一体,但毕竟与黄诗有一层渊源关系,因此他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陈诗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但字面上已洗净风华绮丽。这正是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思理见长特色的一种表现。
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以后,诗坛空气趋于凝固。经过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努力,宋诗的特征已基本定型,黄、陈法度森严的创作更为青年诗人提供了法则和规范,而严酷的政治局势又从外部促使诗人的心态更加内敛。于是,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这也是当时整个诗坛的倾向。
突然发生的靖康事变打破了诗坛的沉闷空气。崛起于东北的金国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灭辽,第二年就攻陷汴京。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淮河以北成为金的领土。在短短两年之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变,金兵的铁马胡笳彻底打破了诗人们宁静的书斋生活,整个诗坛震惊了,代表诗坛风气的江西诗派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金兵围攻汴京时,吕本中正在城中,他最早用诗歌记录了那场事变,《守城士》描写了抗金将士的奋勇抵抗,《兵乱后寓小巷中作》刻画了人民遭受战祸的惨状,《城中纪事》控诉了敌军烧杀抢掠的罪行。金兵退后,吕本中又写了《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以抒愤,其一写道: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沉郁悲壮,写出了爱国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其他经历了靖康事变的江西诗派人也有一此类似的作品,例如韩驹的《陵阳先生诗》中就颇多呼吁抗金的诗。即使在咏物、咏史一类传统题材方面,也时而可见他们的忧国伤时之思,如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和徐俯的《咏史》: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扣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楚汉分争辩士忧,东归那复割鸿沟?郑君立义不名籍,项伯胡颜肯姓刘?
前一首表示了对沦陷山河的怀念。后一首借古讽今,联系到徐俯在张邦昌僭位时故意名婢女为“昌奴”之事,诗中肯定寓有提倡民族气节的意思。随着宋金和议的签订,江西派诗人又渐渐地恢复了早期的题材内容,但他们在靖康事变后的一度振作毕竟是值得重视的。
在南宋初期,江西诗派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庭坚的诗论中本来就包含求新求变、自成一家的精神,江西诗派中几个比较杰出诗论家都理解并继承了这种精神。曾季貍在《艇斋诗话》中指出:“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的确,从陈师道徐俯吕本中韩驹,江西诗派成员的诗学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黄庭坚诗论基本精神的首推吕本中的“活法”之说。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国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3:09
目录
概述
殷商三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