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
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
缘定三生。
天然矿石
三生石是一种
泥质石灰岩,呈褐红、朱红、玄黄、土黄等色。三生石产于孔子故里
曲阜城北的
九仙山上,其质地柔软、文理精腻,山体前面的三生石为褐红色,称为三生石阳石,经打磨抛光之后可现类似于木纹的图案或黑点点缀,所以又有石中
紫檀的美誉;而山背面的石头多呈玄黄色或
土黄色,被称为三生石阴石,阴石亦有黑色天然画面装点,大块儿石头经打磨后可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三生石中含有朱砂、石英、
方解石、
辉锑矿、
地开石、
高岭石等成分。
传说由来
相传
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历史典故
典故来源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观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
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
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观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典故
三生曾识 三生溪桥话别 三生石 三生石上 三生路 石上三生
李源
《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圆观〉~3089~
圆观者,
大历末,
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
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
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
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
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
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
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
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姻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和圆观和尚〈又传为“圆泽”〉的三世友情故事解说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
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即文中说的“圆观”),很会经营
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
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
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
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
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
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
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
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圆泽和尚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
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想让李源相信人的轮回,相信
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有幸,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和真性不朽的观点,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后话—未完未了的故事
后来,这个本为“须眉友情”的美妙故事,经《
红楼梦》改造为“只因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修成个女体”,就演绎成不折不扣的“男女爱情”绝唱版,三生石也就成了姻缘的铁定象征,所谓“
缘定三生”,就是指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典籍记录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袁郊《甘泽谣·圆观》,僧人的名字叫圆观,而非园泽。亦见于《西湖梦寻·三生石》和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宋朝文学家
苏东坡的《
僧圆泽传》流传最广,也题刻于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旧精魂》,根据的就是苏东坡的版本。
史料记载
师名圆观,居慧林,与
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
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
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
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寓意
情义守信
有人说,这是因为历代中国人都十分看重情义。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
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
实际上,和尚圆泽告诉李源此事,只是让他相信人的轮回,相信
三世因果。圆泽第一世没有找到他的姻缘,他就出家为僧。第二世,遇到李源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姻缘,只好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没有找到,他只能继续出家,等待下一生的寻觅。三生石,三生,其实就是人的三次轮回,石头,比喻为“坚固”,坚定的信念。如此而已!
生命永恒
三生石的传说如此美妙,但究其本质亦属虚幻之说,但从哲学的眼观来看,关于三生石的传说其实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而正是透过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乃至于宇宙永恒发展变化的理念。
中国所建立的这种理念对我们的思想意识,乃至于日常生活影响至深。
缘定三生
三生石是姻缘的象征,缘定三生。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
文化影响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而三生石又产于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传说中的缘池仙翁又为道家的代表。中国的宗教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道、释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种灵石。集“佛道”“人道”“天道”于一体的三生灵石面前,还有什么“邪”与“噩”可言呢?佛家讲究“治心”,
儒家叫做“正心”,道家追求“炼心”。在这背后,儒家讲“治世”,道家讲“治身”,佛家讲“治心”。再换一个角度来说,三家对人生的概括,儒家讲的是“未知生焉知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不要去着迷于云里雾里的事情,而要重视现世的修炼;道家讲的是“穷尽变化”,努力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佛家则讲“
缘起性空”,不要被
外部世界纷纷扰扰的现象所迷惑。所以,集
天地灵气于一体的三生石本身就是
儒道释
三教文化的精髓,佩戴三生石又是明法正心、驱除邪恶、寄托希望的一种实物变现形式。
相关诗词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
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红楼梦》第一回)
另有明代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三十卷《明悟禅师赶五戒》以此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现实存在。
名胜古迹
西湖
西湖十六遗迹。“三生石”位于杭州西湖的
灵隐寺,寺中三生石的传说,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三生石位于
杭州市天竺
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
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三丈许,由三块天然石灰岩组成,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
篆字。
杭州
灵隐寺前那块写着“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右走,经“三竺灵濛”牌坊入天竺路,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走完石板路面的天竺路,便到了三天竺法镜寺,三天竺法镜寺正大门围墙左边有一座小桥,过桥,由小路上山,石阶上杂草丛生,最特别的是,夏秋之季,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百足虫”,象
蜈蚣一类的“
长虫”,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只五六分钟,三生石就到了,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镌了字,便传奇了。四处少有人迹,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海枯石烂”,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现代中人,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私订终生”,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
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九仙山
曲阜九仙山上也有一块巨大的三生石,这块三生石位于曲阜城北20公里的九仙山上,传说此山乃掌管人间缘分的“缘池仙翁”的养道修行之圣地。历朝历代都设坛焚香敬奉。现存碑记可见,清乾隆四十三年、嘉庆十七年曾多次投资复修“缘池仙洞”,直至解放初还有出家人管理。缘池仙洞东南数里有一凌空屹立的巨石,有数米之高,上曰:“三生石”,传说是缘池仙翁洞察人间男女并安排有情人相遇的地方。
三清山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三清山
日上山庄西侧边,一巨石斜覆若洞,传说远古时大
禹到三清山治水,与
涂山氏家族的女儿“娇”联手斗赤松子门下的报雨宠物玉鸡精,夜晚恩爱歇息的地方。人有没有来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你把爱献给了谁。而此石就是见证大禹和涂山氏“前生爱是缘,今生爱是情,来生爱是义”的三生情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