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新秩序是在世界新闻信息传播不平衡、不合理的情势下,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口号,即改变世界新闻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非均匀流向,建立合理的世界新闻流向。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消息来源集中于只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地区。其次,四个拥有世界通讯社的国家仍然是老牌
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新闻可以传遍全球,但传播和接收这两者是极不平衡的。只要检查一家西方大通讯社发出的消息,就可以发现,来自发达国家的消息和来自其他地区的消息是何等悬殊,而且,即使有第三世界的消息,也几乎总是介绍他们的缺陷或灾难,而不是他们的努力和成功。从世界新闻机构的分布上可以看到,不平衡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含义
第三世界国家为改变
国际新闻报道和传播中的不均衡和不公正状况而要求建立的新的世界性
新闻格局。
背景
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
新闻规模的失衡
1、报纸: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3/4,其报纸种数占总种数的1/2,发行量仅为总发行量的1/4。北美发达国家的报纸普及率是每3人1份,而到80年代还有8个非洲国家和3个阿拉伯国家根本没有日报。
2、广电:在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占有了全世界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的90%。发展中国家平均每40人才能占有一台的电视机。至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仍然买不起一台电视机,而一个美国的五口之家完全可以拥有4台电视机。
3、 因特网领域:美国的公民中有一半以上是网民,而且上网方式多是在家庭上网,而在阿拉伯国家、非洲和南亚网民尚不足总人数的1%,并且上网多在网吧。
目前,全球互联网业务中有90%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互联网81%的网页是英语的;互联网中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终点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全球的数字鸿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差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信息流量的失衡
美国影片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
传播内容的失衡
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统治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
“把它们制作的那些经过他们过滤、剪裁和歪曲的新闻传播给发展中国家。跨国的新闻媒介把它们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
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
问题的提起
1948年3~4月,在
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通过了“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其中包括美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采访及传递公约”,法国提出的“国际新闻错误更正权公约”,英国提出的“新闻自由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00多个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它们在世界新闻体系中的地位,如同他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一样,与之远远不相适应。到20 世纪 60年代中期,这一问题开始在国际上引起重视。1968年在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 ”讨论会上,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问题,会议讨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必要性。1969年,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就卫星直接广播问题展开辩论。 美国主张自由广播,一些国家反对,最后建议用卫星直接广播必须取得接受国政府的事前同意。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意见
从1970年起,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届大会和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以上问题成了引起争论的重要议题。许多
第三世界国家指责西方四大通讯社的国际报道忽视第三世界国家,对这些国家抱有偏见和不负责任。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则强调新闻媒介有在任何地方自由搜集、传递和发表新闻的权利。在1970年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几个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了传播媒介分布不平等的问题,要求组织更加合适和更加均衡的国际新闻交换系统。1972年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的一般性辩论决议草案指出:“新闻工具如被滥用,也可成为控制世界舆论的工具或成为道德、文化污染的根源。此外,如果通讯的传播被少数国家垄断,通讯的国际流通常常是单方向的,这就可能导致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的严重损害。”这两次大会先后决议,反对将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宣传战争、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要求就这方面提出一项基本原则宣言。在后来的讨论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要求摆脱具有垄断性质的为私人利益效劳的外国大媒介机构的影响,谴责某些国家的传播媒介不能理解和报道其他国家和民族关心的事情和愿望,认为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以对付不负责任的报道。
“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提出
1973年, 第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绝大多数国家已沦于少数几个中心播发的消息情报的消极接受者的境地。1976年,不结盟国家举行传播问题讨论会,首次提出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同年,教科文组织第19届大会设立了世界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由爱尔兰人S.麦克布赖德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认为在传播问题上各国根据不同的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格局以及需要和可能,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十分重要;把预先设想好的模式拿到所有地方普遍应用是行不通的;应当高度重视消除传播及其他各种机构中、特别在消息情报流通中存在的不均衡和悬殊状态,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和传统来发展自己的传播格局,从而加强统一、独立和自力更生。
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1978年教科文组织第20届大会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致力于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促进人权和反对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和战争煽动的基本原则宣言》。同年,第33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上述宣言通过33/115号决议, 指出需要“ 在新闻自由流通及更广泛更均衡地传播新闻的基础上,为加强和平和国际了解而建立新的更公正和更有效的世界新闻和传播新秩序”,并决定成立 “ 联合国新闻政策和活动审查委员会 ” 。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34/182号决议将该委员会改称为“新闻委员会”,规定其职责为审查联合国的新闻政策和活动及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1984年中国被委任为该委员会新的成员国。
《塔卢瓦尔宣言》
1981年 5月,以发达国家为主的 20 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塔卢瓦尔举行会议,通过《塔卢瓦尔宣言》。重申“
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严厉抨击麦克布赖德报告有默认甚至鼓动政府从事新闻检查的倾向。会后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教科文组织停止为世界新闻新秩序起草标准,否则美国将停止承担为教科文组织提供经费的义务。1984年美国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在此之后,发达国家又提出“交流权”问题,认为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是人权的内容之一。这种观点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1985年,教科文组织第23届大会继续就“交流权”问题进行辩论。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问题,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建立,还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历史进程
斗争的第一阶段
196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播和国际了解”大会 1970 在UnESCO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NWICO的问题
1973 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1974 UnESCO第18届大会
1975 在UnESCO召开的政府间大会上,就
新闻自由和政府及传播工具的责任问题展开严肃的讨论
1976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UnESCO第19届大会
这次会议在世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指示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研究当代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组织了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6位专业人事组成的“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
斗争的第二阶段
1980年UnESCO第21届大会通过《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与明天》。
1981年发达国家在法国召开塔卢瓦尔会议,重申“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1983年UnESCO专家会议,展开自由与责任之争。
1983年UnESCO第22届制订了1985-1989年建立NWICO的中期计划。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在联合国范围内赢得广泛支持。
1983年底,美国国务卿舒尔茨通知UnESCO美国将于1984年12月31日退出该组织。1985年美国和英国先后退出UnESCO。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The McBride Report)”。这份报告是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s Problems,又称McBride Commission)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三年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平等、公平的传播结构的立场、观点与合理要求。
麦克布莱德报告对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提出了82点建议。指出,“个别传播大国对世界信息流通系统的支配是推行文化扩张主义的过程,而发展中国家的牵制和反抗是抵制文化侵略的过程”。
斗争的新阶段
UnESCO决定暂停有关NWICO的争论
不结盟国家强调为建立自由而平衡的NWICO而继续斗争
更多的国家认识到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部分发达国家的本国文化保护
美国重返UnESCO
《文化多样性宣言》
“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捍卫文化的多样性与尊重人的尊严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自己的母语来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要消除这种威胁,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一些有活力的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世界文化多样性公约》
这个文件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中法两国还发表联合宣言,要共同推动文化多样性,支持并愿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起草的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各项活动,一致认为亚欧会议能够推动世界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理解和相互尊重作出贡献。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要遵守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共同原则,一国不能凌驾于一国之上,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只有这样人类才可能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达到和平、民主和进步的目的。呼吁大会通过一个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法律。菲律宾也表示支持文化多样性原则。
但是美国与英国、荷兰等批评法国是打着文化多样性的旗号实行文化保护主义。
斗争成果及未来
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主张已在联合国得到广泛支持和理解
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增加
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的技术优势短时间内不会丧失
发展中国家间意见不甚统一
斗争的结果最终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