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简称ISM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全球性
音乐教育组织。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级各类的音乐教育和谐发展。它在历史进程的每一个阶段中,能够发挥世界性、权威性组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理念,把握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动向,促进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历史背景
成立于1953年的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至今(2010年7月)已组织过28届会议。历届会议的主题,是根据每次会议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国际教育界的发展动向,特别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各项计划和目标,还考虑会议东道国的情况,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性的思考出发设定的。
在中国
2006年,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交部和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CSME)和中国音乐学院(CCM)代表中国向ISME递交了申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申请,得到了全体会员国投票通过。
2008年7月15日至25日在意大利举办的第28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参赞杨长春,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等中方领导参加了闭幕式暨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会旗交接仪式。
历届情况
第1届
比利时 1953年 布鲁塞尔 主题:音乐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届
德国1955年 林岛 主题:音乐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届 丹麦 1958哥本哈根 主题: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音乐——作为国际理解的一种手段
第4届
奥地利 1961年 维也纳 主题: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
第5届
日本 1963年 东京 主题:音乐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与音乐教育
第6届 匈牙利 1964年 布达佩斯 主题:音乐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7届
美国 1966年密西根州 主题:古今外来文化队音乐教育的贡献
第8届
法国 1968年 第戎 主题:技术、手段对当今音乐的影响
第9届
俄罗斯 1970年 莫斯科 主题:青少年生活中音乐的作用
第10届
突尼斯 1972年 迦太基 主题:音乐与社会、审美和社会语境中的音乐教育
第11届
澳大利亚 1974年 珀斯 主题:音乐教育的新挑战及各边缘学科间的联系
第12届
瑞士 1976年 蒙特勒 主题:作为终身教育的音乐教育
第13届
加拿大 1978年 伦敦主题:以人为第一的音乐教育
第14届
波兰 1980年 华沙 主题:民族文化——音乐教育的一种动力
第15届
英国 1982 布里斯托尔 主题:音乐与音乐教育中的传统与变迁
第16届
美国 1984年 奥勒冈州 主题:为了我们地球的音乐
第17届
奥地利 1986年 因斯布鲁克 主题:音乐的新展望和音乐教育的新作用
第18届
澳大利亚 1988年 堪培拉 主题:世界音乐教育的展望
第19届
芬兰 1990年 赫尔辛基 主题:面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第20届
韩国 1992年 汉城 主题:让我们公共拥有全世界的音乐
第21届
美国 1994年 坦帕 主题:音乐的传统与变化
第22届
荷兰 1996年 阿姆斯特丹 主题:面向21世纪的音乐教育
第23届
南非 1998年 比勒陀利亚 主题:人类社会的音乐教育
第24届
加拿大 2000年 埃德蒙顿主题:地球的音乐
第25届 挪威 2002年 卑尔根 主题:音乐与超越疆界多样社会的各种活动
第26届
西班牙 2004年 特纳里夫 主题:探索声音的世界
第27届
马来西亚 2006年 吉隆坡主题:超越不同文化和民族的音乐的融合
第28届
意大利 2008年 罗马 主题:所有年龄的人们的音乐——音乐与幼儿、音乐与儿童;音乐与青年、音乐与成年人;音乐与老年人。
第29届
中国 2010年 北京 主题:和谐与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