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经营审计是指以审核、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及利用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性、充分性,以进一步合理开发生产力,挖掘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
内容
业务和经营审计的重点是对
企业生产过程的审查。生产过程是价对生产过程的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发展规划是否恰当。主要内容有: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有关产量、品种、花色、
质量等方面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计划。
(3)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职工
培训的
具体计划。
(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各种主要
经济指标有着较明确的赶超指标和具体措施等等。
3.审查被审单位的
生产计划是否全面。其主要内容有:
(2)审查生产计划是否与技术
组织措施、
原材料供应、
财务成本计划相适应。
(3)审查生产计划是否有利于提高
产品质量和有利于
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
(4)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设备的
产量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5)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
劳动定额是否先进合理,闲散的劳动力是否有合理的安排。
(6)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原材料的
供应定额、消耗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7)审查被审计单位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
生产能力是否相平衡,
生产周期、生产批量是否合理可行。
(8)审查实现生产计划的各种途径与方法是否落实等等。
4.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业绩是否真实。其主要内容有:
(1)审查其产量、总产值、净产值等指标是否如期完成。
(2)审查其生产进度是否正常。
(4)审查其主要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其使用效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指标。
(二)对供应过程的审查
对供应过程的审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审查
采购供应自身的效益。包括审查
采购费用、仓储费用、采购资金占用等等。
2.审查供应过程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包括审查企业生产所需的
物资是否按时、足量地提供、用量如何等方面的内容。
对销售过程的审查包括如下内容: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掌握
市场动态,做好销售预测工作。
4.审查被审计单位的
销售费用等是否符合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5.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拥有较高的信誉。
6.审查被审计单位产品的售后
信息反馈与
售后服务工作是否及时。
流程和方法
其具体内容有: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层
管理状况和
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
(2)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
(3)确认潜在的重大事项;
(4)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交谈讨论,进一步了解情况,搜集相关资料;
(5)编制工作方案,确定审计重点;
(6)围绕审计重点,编制相关的
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经济调量表;
(7)汇集、整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
A.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
业务经营审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考核、确认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并通过揭示
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来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提供
审计线索。
业务经营处理
流程图是指用图示形式来直观地反映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
流程。
业务经营调查表是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着审计目标和审计重心来编制的。其格式与管理调查表相同,只是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二)确定实现经济效益的途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效益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1.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制定和综合备选方案。
2.备选方的分析和优选,初步决定实施方案。
区别与联系
管理审计是一种对管理进行的审计,它以
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素质和管理效率作为对象。业务经营审计是一种为管理而进行的审计,它是以企业生产各要素的开发程度与开发潜力为对象。
管理审计与业务经营审计作为
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基本内容,它实质上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要素的开发离不开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而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又离不开生产力要素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