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二级学院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现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专门培养野生动物高级管理与研究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现设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三个本科专业。2019年,更名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学院介绍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第一个培养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现设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三个本科专业,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遗传育种、农业推广、林学、生物工程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院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另聘有客座教授30余人。50多年来,培养的近4000名毕业生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野生动物学报》编辑部等10个机构挂靠学院。设有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0多处实习基地。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与英国、美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50多个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
历史沿革
1960年,东北林学院林学系设立森林动物繁殖与利用本科专业。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0年,独立为野生动物系。
1992年,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内唯一的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8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9年,更名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成为我国首个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科研设施
学院建有1万多平米的教学科研大楼、4个教学实验室,2个研究实验室及1个野生动物标本馆,4个动物标本室,收藏1400种16000号各类脊椎动物标本,其中毛皮标本种类数量居全国之首。
此外还建有藏书和资料2万多册的学院资料室,并拥有30多个校外科研教学实习基地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就业方向: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领域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管理以及预测和决策的能力。本专业以多处教学实习基地为依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还要将理论与野外技能相结合,尤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培养。就业方向主要是全国各级各类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博物馆、教育培训、科研监测、保护执法、进出境监管、非政府组织以及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单位等。
主干课程:动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鸟类学兽类学、野生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营养学、野生动物管理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饲养学、野生动物疾病防治、毛皮学,其中野生动物管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毛皮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
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动物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与管理,野生和家养动物疾病调查与监测、诊疗、预防、检疫,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兽医生物制品研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受到疾病调查、监测、诊断分析、治疗、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疾病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专业以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和管理为特色,注重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等健康问题的统一与联系,使学生具有从事保护医学实践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就业方向主要是全国各级各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管理监测机构、野生动物救护机构、动物园、教育培训、科研检测、兽医制品、生物技术以及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单位等。
主干课程:野生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野生动物内科学、野生动物外科学、野生动物产科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野生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病毒学、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寄生虫学等,其中动物生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
动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培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营养饲料、产品利用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学生具备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经济野生动物生产与管理、遗传育种、繁殖、营养与饲养、产品加工与检测,以及野生动物法律法规、产品市场、国际贸易、产业经济、野生动物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接受与野生动物产业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饲养、繁殖、遗传育种、饲料配制、产品加工、生产与管理 的基本技能。就业方向主要是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单位、动物园、教育培训、保护执法、进出境监管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等。
主干课程:动物营养学、动物饲料与加工学、野生动物产业管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动物生产学、动物基础医学、动物产品及饲料营销学、毛皮学、动物国际贸易、野生动物物证鉴定学等。其中,毛皮学为国家级精 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
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马建章
院 长:邹红菲
党委书记:吴庆禹
副院长:郑冬
副院长:宗诚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苏永涛
挂靠机构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编辑部
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本关于专门发表野生动物生物学、保护、教育、驯养、利用等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即将升级为《野生动物学报》。
黑龙江省动物学会
成立于1979年,团结全省动物学工作者、教育者和爱好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
成立于1984年,围绕野外资源调查、资源管理与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和管理、经济动物驯养与繁殖利用等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成立于1994年,围绕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开展野生动物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进化与适应、保护与管理等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研究。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
成立于1994年,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行业自律、优势互补、交流协作的桥梁和纽带,为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技术性指导及信息咨询,促进利用野外资源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转变。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
成立于1994年,主要面向国内外,开展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生产利用、自然保护、公众教育、政策法规等在职培训。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
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首个野生动物法医物证鉴定中心,也是国家濒危物种产品的科学监管提供技术依托单位,收藏大量的珍稀动物产品。
东北林业大学保护医学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成立于2011年,以生态安全风险界定和对策,通过野生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研究、动植物转基因流监测,以及环境风险评价,建立野生动物疫病公共安全危害风险评价体系,研究防控策略,开展环境、生态两个层面的调控和修复,消除生态安全隐患。
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
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猫科动物保护研究的技术和信息平台,研究以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和技术手段,示范和推广濒危猫科动物保护的成功经验。
参考资料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简介.东北林业大学官网.
学院简介.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0 10:22
目录
概述
学院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