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是唐代诗人
高适的诗作。此诗首句起兴,以景兴情,以优美欢快之春景反衬悲伤凄凉之别情。次句由景入情,“春风”为景,“送客”为事,“使人悲”直接抒情,引起下文。“怨别”二句,上言今日之别,下言往昔之交,“千里外”为空间,“十年时为时间,通过时空来表现二人的深情厚谊。“云开”二句以别景写别情,照应开头二句。“汶水孤帆”表明李少府此去走水路,“梁山匹马”则表明自己返回走陆路,“孤帆”“匹马”景中有情,备言离别之苦楚。结尾二句直接抒情,照应首二句,以乐景衬哀情。全诗感情真挚,语浅情深,成功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结构回环照应,十分巧妙。
作品原文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⑴
黄鸟翩翩杨柳垂⑵,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⑶。
云开汶水孤帆远⑷,路绕梁山匹马迟⑸。
此地从来可乘兴⑹,留君不住益凄其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东平别前卫县李寀(cài)少府:此诗敦煌选本题作《别李四少府》,明覆宋刻本《
高常侍集》题作《送前卫县李寀少府》,《
御选唐诗》题作《送卫县李寀少府》。东平,郡名,今山东省东平县。卫县,《
新唐书·地理志》:“卫州汲郡有卫县。”唐时属河北道汲郡,在今河南省淇县。李寀,诗人朋友,曾作过卫县少府。李寀此时已卸任卫县县尉之职,故曰“前”。。
⑵黄鸟:一般指黄鹂、黄莺。《
尔雅·释鸟》:“皇,黄鸟。”
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翩翩:飞行轻快貌。《
诗经·
小雅·四牡》:“翩翩者骓,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朱熹《
诗集传》:“翩翩,飞貌。
⑶论交:论说交谊。一说结交朋友。《
说苑·建本》:“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
⑷汶(wèn)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
清一统志》卷一四二:“汶水……又西流经东平州南境,又西南流入兖州府汶上县,俗呼为大汶河。”大汶河发源于泰莱山区,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泰安、汶上、东平等县市,又经东平湖流入黄河。
⑸梁山: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南,周约十公里。《新唐书·地理志》:“郓州东平郡寿张县有刀梁山。”《清一统志》卷一四:梁山在东平州西南五十里。迟:缓慢。
⑹从来:敦煌选本作“犹来”。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⑺益:越发,更加。凄其:寒凉貌,引申为悲凉感伤。《
诗经·
邶风·绿衣》:“缔兮给兮,凄其以风。”敦煌选本作“悽其”。
白话译文
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使人伤感。
你将到千里之外我自然产生别怨,论交情我们已有十年。
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道路曲折匹马迟缓。
此地本可乘兴游赏,难以留下你使我更觉凄惨。
创作背景
高适旅居东平,与卸任的卫县(今河南淇县)少府李寀分别,遂作这首送别诗。高适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秋和天宝六载(747)春在东平,则此诗作于天宝六载春。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能不倍感“悲”愁。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情寓景,景异情,情景相对,富有艺术魅力。颔联“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写友人此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由“惊”而“怨”。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来说,诗人与李寀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不可能不“悲”伤。这是原因之二。高适在《
邯郸少年行》里有“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之句;而他和李寀的交情,经过“十年”的考验,更显得纯洁无瑕,肝胆相照。在此临别之际,更觉珍贵,更值得回“忆”,同时也愈增添了离别的“悲”伤,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突显出深厚交情和怨别愁怀。前四句中诗人运用反衬,以回顾曲折之妙笔,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
诗的前四句侧重于临别前的复杂心理描写,颈联则转入分别后的形象刻画:“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云开日出,春光格外艳丽,但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却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一个“远”字,一个“迟”字,这两个字表象述意,十分精妙。所谓远者,表现了诗人目驰神往,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的神态,也曲折传达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正因为山长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而一个“迟”字,正是这种主观感受的形象写照。尾联“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再回应前文,直抒内心的凄然之情。出句先宕开一笔,春光明媚,正可乘其兴致,畅叙情谊。而友人去意已定,“留君不住”,自是倍感“凄其”。用典而不着痕迹,借其一端发挥出深长的诗意,正是高诗“篇终接混茫”(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的本色。
此诗起句以景衬情,然后以“千里”“十年”补足“悲”伤之由。继而写分别后的极度惆怅,最后再正面点出“凄其”之情。格调舒缓,语言流畅自然,使一腔“悲”“怨”之情如潺潺细流,曲折蜿蜒而出,凄楚缠绵,在以豪放著名的高适诗中确为别具一格之作。
名家点评
明·
顾璘《
批点唐音》:此篇托时起兴,接句便见春景,乃以别旧而悲。下面情联切实而清婉,景联切实而典丽,且优柔有余意。如此制作森整,极可为法,学盛唐,此其门径也。
明·
凌宏宪《
唐诗广选》:纯以真语写真情,不假绘丽语为工。
明末清初·
邢昉《
唐风定》:结构大成,无熔炼之迹,而雄浑悲壮自在其中。
明末清初·
金圣叹《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远”字见去者之太疾,“迟”字见送者之不舍。
明末清初·
黄生《
唐诗摘钞》:因是十年交情,故结处写得万难分手。
清·吴昌祺《删定唐诗解》:“怨别”即指此日,非追忆别家也。五、六一彼一此,不可并入少府。
清·刘邦彦《
唐诗归折衷》:唐云:直而浅,步骤之便浅。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三、四二句一气倒叙,笔劲而醒。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春风和煦,黄鸟方相逐于柳阴深处,而人方送别。当此之时,即新知近地且犹不可,况以十年之谊,而为千里之游乎?所以忽然而惊,猛然而忆,而卒至怅然而悲也。此四句(按指前四句)从未分手时言。于是而去者去矣,帆非远,我偏觉其远;归者归矣,马非迟,我偏欲其迟。此二句写一种恋恋不舍情事,逼真如画。
清·
吴瑞荣《唐诗笺要》:离愁别怨,转似步步兴会。“论交”句是倒插法。诗家最难于起结,非重复即肤软,予于达夫二诗(《按指此诗与《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得起结之妙。
清·
沈德潜《
唐诗别裁》:少府之行(“云开汶水”句下)。自己之归(“路绕 山”句下)。情不深而自远,景不丽而自佳,韵使之也。
清·
方东树《
昭昧詹言》:先写时景起,二三句正点,四句挽回,五六收同前(按指《夜别韦司士》诗后半)。常侍每工于发端,后半平常未奇也。高、岑二家,大概亦是尚兴象,而气势比东川加健拔。
近代·
王闿运《
湘绮楼说诗》:脱手弹丸,明七子专慕此种。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
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