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
中国古代乐器
丝竹是中国古代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是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丝”指弦乐,包括弹弦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轻柔、秀丽、雅致,善于表达喜悦愉悦的情绪。丝竹乐种包括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等。
历史渊源
黄淮流域的贾湖遗址所出土的骨笛,八千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华夏先民给尺骨钻上了孔,从此人类世界响起丝竹声。
“丝竹乐”盛行于中古时期。经历了汉代“相和大曲”(常用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7种,其中琵琶即阮,均为汉族乐器)、魏晋时期的“清商大曲”(常用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依然为汉族乐器,享有“华夏正声”美名)和唐代“燕乐大曲”(包括“龟兹乐”、“西凉乐”、“清商乐”3种不同风格音乐及其乐器组合)三个阶段。
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唐·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历史背景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版,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八大名曲
乐曲是主要方面,选入了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传江浙沪二泉映月阿炳聂耳刘天华
对江南丝竹音乐的论述文字及相关资料,乐人乐社,大事记,丝竹活动等尽收其中,另还附有丝竹专论、音响资料索引、版本资料、演奏符号乃至演出广告、乐器形制等。
书的行套中附有新录制的三碟CD光盘,8首优秀的传统乐曲和8首未曾面世的1987年、1992年江南丝竹音乐创作、演奏比赛中获奖创作乐曲。
有60余幅弥足珍贵的丝竹演出、活动的历史照片在选,可谓图文并茂。
该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家速泰熙先生精心设计,构思新颖别致,用材考究,首次将竹片用入书籍装帧,极其精美,充分体现了江南丝竹音乐的特性。
乐器地位
文化遗产
1、江南丝竹音乐是我国也是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2、编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以下简称《大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有基础
其一,该音乐出在江浙沪,总得有一地挑头来完成它。其二,我们江苏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过著名民族音乐家甘涛先生的《江南丝竹音乐》,但这仅仅是甘氏的一家之言。其三,江南丝竹音乐资料丰富,地位显见,散而未集,集大成即集瑰宝。其四,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江南丝竹的音响等出版物大量涌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并产生兴趣。其五,诸多音乐人士早已心存夙愿,为未能让江南丝竹音乐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出版而扼腕!
纠误匡正,承前启后
3、《大成》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书,资料浩繁,面广量大,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要做到纠误匡正,承前启后
编出《大成》首先是建立一个好班子,其次是明确编辑思想和宗旨。我们充分考虑到困难和问题,经过充分筹备,于2002年3月组成了编撰班子,立了编委会,经选举产生了主编、副主编等。执行主编李民雄先生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民间音乐家;主编乔建中先生是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主编周大风先生是浙江省音协前任主席,著名民间音乐家;主编陈鹏年先生是江苏省音协主席,教授;执行副主编唐文清先生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副研究员;副主编沈凤泉、闵季骞、马友德先生均为著名民间音乐家、演奏家、教授。经编委们反复论证,一致认为将全面、系统、准确、高质量作为我们编辑的宗旨。确立了历史性、经典性、学术性、实用性、资料性的原则,力求编成:全本、善本、珍本。现看我们已经做到,可谓为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
抢救性的工作
4、《大成》的编辑出版,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
继承拓展,开发利用
5、继承拓展,开发利用是我们编出《大成》的最高目的
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乐曲奏响了国际乐坛。1987、1992年在上海举办过两届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产生了不少优秀丝竹音乐作品。江浙沪是传统民间音乐金三角,是个富矿区,有待开发、整合。传承--变异--复兴,通过努力,江南丝竹音乐必有十分美好的前景,必将为中国乐坛和世界乐坛增光添彩,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发展前景
江南丝竹音乐的市埸前景广阔:大量的乐曲资料可供研究者研究,创作者作为创作素材利用;它的大量乐曲,可加以改编,作为娱乐、社交、广告、喜庆、宾馆音乐利用;不少乐曲也可作为练习曲,如改编成小丝竹更会受到广大少儿的欢迎;至于成熟相对规范的大曲、名曲供文艺团体、民间丝竹团体演奏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诸多参预者和知情者从内心深处认为:该《大成》编撰出版,功德皆备,是中国乐坛一大盛事。较之已声名远扬的云南纳西族音乐,普为人知的广东音乐,江南丝竹音乐应该说更为丰富多彩,将其发掘利用,前景、效益自不用多说,关键是过去我们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
相关古籍
《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韦应物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名词解释
词目:丝竹
拼音:sī zhú
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1)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
①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
②奏乐的声音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2) [music]∶泛指音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大悦,于是解衣卸冠,与梁邱据欢呼于丝竹之间,鸡鸣而返。”
丝竹:在《陋室铭》中指奏乐的声音,也指宫廷中的音乐。
sī zhú
丝竹(丝竹)
③丝绸和竹子(现代汉语中的丝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09:5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