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
海峡两岸之间通邮、通商与通航
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发展轨迹
1.通邮
在邮政业务方面。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邮政部门正式互办挂号函件业务。
在电信业务方面。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通过1999年、2000年先后建成的中美、亚欧、亚太海底光缆,建立了两岸直达通信路由。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
2.通航
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2001年初,考虑到金门马祖民众的需求,大陆方面为金、马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通航尽力提供协助。双方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采用只挂公司旗的方式,开通了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
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门航空港龙航空分别开辟了澳台、港台航线,实现了大陆经澳门、香港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办法,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
3.通商
在两岸贸易方面。从1979年开始,大陆方面即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并给予免税、减税等优惠待遇。两岸贸易金额1978年为0.46亿美元,2003年增至583亿多美元。根据2002年统计,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
2008年12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正式从这一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这意味早就升火待发的两岸海空直航及通邮将全面启动,这其中包括海运部分不必再弯靠第三地,已经在实施的周末包机将扩大为平日包机,两岸邮件也将缩短成两天即可送达,这历史性的一刻,究竟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造成怎样的改变,将形成相当深远的效应。
中国时报:迎接大三通所改写的两岸新局 2008年12月15日
社论摘录如下:
先看平日包机部分,由于已扩大成每周对飞108班,这让先前周末包机一票难求状况立即改观,再加上航线截弯取直,不必再绕行香港飞航情报区,等于大幅缩短飞航时间。以往来最多的台北与上海航线为例,如今一趟仅需八十三分钟,所谓的上午赴上海开会,下午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将正式成为现实。可预见这也将立即造福包括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在下个月春节返乡上的便利,实施多年的“春节包机”算是正式迈入历史了。
当然,平日包机依旧只是周末包机的扩大版,在输运需求上还是无法取代正式的班机。以台湾与港澳间每周六、七百班的运量,平日包机每周108次的航班,其实仍不敷实际所需,俟两岸正式完成签署定期航班的航约。
海运截弯取直的冲击同样也很大,从这一天开始,台湾的十一个港口,将与大陆的六十三个港口直接通航,由于不必再弯靠第三地,所节省的时间与航运成本相当可观,据估计,每航次可节省十六到二十七个航行小时,可节省15%到30%的运输成本,初步估计,未来在航次还可望大幅增加的预期下,所可能创造利润将更多。
可想而知,两岸海运直航将全面改写两岸经贸的互动型态。最先受到正面冲击的当然就是几个港口,包括与台北有地利之便的基隆港,与中台湾工业区结合的台中港,乃至期待夺回世界深水港货柜吞吐量排名的高雄港,都将出现立即的荣景。据初步估计海运直航后货运量将增加三成,特别是台湾的几个港口若能发展成大陆华南货柜的重要转运站,则国际航运量也可望大幅增加。不要轻忽这个转变,台湾在地理位置上本来就享有相当有利的航运竞争优势,也最有条件可能成为区域航运的中心,以往就是因为政治上的阻隔,让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被糟蹋,如今这个机会真的不能再放过了。
记得我们曾一再提醒,台湾如果经济上还面临国际社会的边缘化,那就更严重了。按照时程推算,再没两三年东亚的自由贸易区将逐渐形成,许多东亚国家早早就已展开部署,设计全新的经贸战略来因应新局,而就在这同一个时间,台湾却一直都陷在要不要“戒急用忍”、该不该“有效管理”的争辩纷扰里,直航三通更是一直停留在纸上作业,加上意识形态的口水攻伐,不知道平白蹉跎了多少岁月,结果只见厂商不断外移,各国营运部门不断撤离台湾,台湾的竞争力更是不断下滑。如今最起码大三通启动了,我们真的需要与时间赛跑了。
没错,全球此刻正陷入百年罕见的金融海啸与景气萧条,没人敢保证开放大三通就能马上改变什么,不论是财经“内阁”官员,或是产业龙头,此刻都该思考怎么善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重新拟定产业竞争的战略。譬如政府在政策作为上,怎么利用大陆扩大内需的契机,怎么吸引台商及外商将营运总部设在台湾,怎么发展营运中心、运筹中心等;个别产业则是思考怎么透过区域的再布局,构筑全新的垂直与水平分工策略等,这些课题在大三通之后,都该要赶紧展开谋画了。
意义
大陆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台胞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了台胞投资。实际使用台资近360亿美元。自1993年始,大陆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地区。 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方面。
不过,两岸三通仍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
在通邮方面。两岸邮件总包仍需经香港、澳门转运,而且业务种类少,邮政包裹、小包、汇兑、速递等项业务均不能开办。
在通航方面。两岸船舶、飞机不能直接往来;两岸人员旅行仍需经香港、澳门等地中转;试点直航不能运输两岸贸易货物,两岸贸易货物仍需经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造成了“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怪现象。
在通商方面。大陆市场向台湾企业和商品全面开放,而大陆产品输台受到诸多歧视性的限制,许多大陆较具优势及台湾同胞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大陆的企业不能向台湾投资,必要的商务机构也不能在台设立;大陆企业难以在台湾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会、洽谈会;大陆经贸人士赴台考察、访问也受到诸多限制。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
这也是祖国大陆第一次明确“三通”的内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
台湾方面则将叶剑英委员长的主要主张概括为“三通四流”(即通邮、通商、通航与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
现状
2009年4月26日下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第三次“陈江会”这一天签三协议、发表一共识,俾补阙漏,毕二次“陈江会”未竟之功,宣布将开通两岸定期航班、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致共识,标志着两岸“三通”已经全面实现。
机遇
祖国大陆一直以来主张实现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即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三通”。“三通”的核心是实现两岸之间的直航。两岸直航是指海峡两岸的飞机、船舶可以由双方机场或港口,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不经由第三地而直接航行至对岸。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两岸直航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属经济范筹的问题。但因两岸直航是中国内部的事务,这些问题完全能够通过协商、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加以解决。这的所有中华儿女期盼近59年的心愿。
两岸“三通”,这是几十年来海峡两岸未竟的诉求。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因为人为的因素变得如此复杂;一个起码的要求,却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为了台湾民众的福祉,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祖国大陆早已敞开“三通”的大门,以博大的胸襟、高瞻远瞩的目光,务实地推动着“三通”的进程,7月1日前实施“周末包机”,年底前实现“每日包机”;2009年6月改包机为定期班机,实现全面直航。同时提出全面扩大“小三通”。其中,“周末包机”是海峡两岸空中通航过渡阶段的一大发展,随后实现“每日包机”,则基本具备了定期航班的意义。衷心期盼着两岸“三通”的早日到来。
融冰之行
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同胞都会铭记这一天。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达成了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等四项重要协议。这意味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即将变成现实,过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将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
“两岸三通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两岸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两岸在近期内有望基本实现经贸正常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尽快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携手共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
携手应对
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下滑,中国大陆经济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2007年出现高点后逐步回调,台湾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迹象,未来两季度预测负增长。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日前表示,当前,海峡两岸加强交流与合作恰逢其时,机遇难得,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拟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拓宽台商投资领域,提高两岸合作层次,协助台资企业参与大陆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等。
张冠华说,台湾振兴经济的12项建设,大陆可以参与;大陆提出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项目,也给台商提供机会,有利于两岸共同抵御金融海啸。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增加了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迫切性。
他相信,新形势下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将对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以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两岸经贸合作架构的形成必然成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撑。
台湾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达业17年前到过北京,此番再来大陆时难以抑制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直航开通后,以后往来大陆就更加方便了,可以促使两岸民众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希望以后两岸在金融领域有更多合作。”
产业升级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曾说过:“如果实现两岸三通,他的企业会留在岛内,对产业升级有很大的好处。”事实上,由于下游企业在大陆设立工厂,企业不断向外转移,把上游企业也往大陆带,台湾产业曾一度空心化。
张冠华告诉记者,两岸三通可以达到经济整合的效果,台湾母公司与大陆子公司的联系和信息交换将更加密切,对增加岛内投资,提振台湾经济,帮助产业升级都有重要作用。大陆金融机构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据估算,两岸三通后可降低两岸营运成本,大概占两岸贸易额的2%左右,增加两岸货物流量,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进而促使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层次、拓展领域,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我们应该促进两岸加强第三产业的合作,航运的增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张冠华说,进一步增加整体产业合作,可以共同创建品牌、技术标准,推动台资企业投资现代服务业。
张冠华还表示,两岸正常往来后,可以进行制度方面的协商,包括金融合作机制,银行、证券监管备忘录及货币清算机制,两岸投资保护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产业合作机制,这是下一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指日可待
在海峡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下,“两会”即海协会与海基会中断近10年的复谈,2008年6月13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纪要与协议都自签署之日起7天后生效。
“三通”后庞大的人流、物流将不再通过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将会降低一半以上的运费,缩短两天的到货时间。“三通”将会给两岸创造超过6700亿美元的间接贸易额,这将给海峡两岸的运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会给两岸的港口和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以这三地形成的繁华的区域物流经济也将会对中国整个物流行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贯彻物流标准化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以及各种新型的物流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将带动整个物流行业走入高效、低耗、高附加值的物流新纪元。
搭建框架
两岸将开通空中双向直达航路,使客运包机常态化并开通货运直航包机,两岸将相互开放主要港口进行海运直航,还将实现直接通邮,同时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协处机制。这意味着两岸“三通”在两岸同胞持续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经制度化协商搭起了框架。
大事记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
1979年2月,大陆邮电部门率先开办经第三地对台电报业务,3月又开办了对台长途电话业务,5月、6月先后开始受理寄往台湾的平信和挂号信函业务,但均经香港邮局转寄。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张。
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了持续38年的戒严令。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常州籍台胞周纯娟成为首位获得大陆方面入境证件的台湾同胞。
1990年11月,设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12月,我国设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3年4月27-29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会谈,就各项问题进行了调整与协商。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对台八项主张。其中提到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事务性商谈。
1998年10月,辜振甫在北京进行了第2次两岸的会谈。
2003年,两岸首次实现台商春节包机,随后,两岸空中通航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了两岸航空公司双向、对飞执行“春节包机”、“节日包机”、“周末包机”等。
2006年,两岸实现了货运包机,航线与此前两岸春节客运包机的航线一致。飞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不经第三地中转便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包机航点
大陆(21个):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大连、桂林、深圳、武汉、福州、青岛、长沙、海口、昆明、西安、沈阳、天津、郑州 、石家庄
台湾(8个):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
直航港口
大陆(63个):
1.海港(48个):深圳丹东、大连、营口、唐山、锦州秦皇岛、天津、黄骅、威海、烟台、龙口、岚山、日照、青岛、连云港、大丰、上海、宁波、舟山、台州、嘉兴、温州、福州、松下、宁德、泉州、肖厝、秀屿、漳州、厦门、汕头、潮州、惠州、蛇口、盐田、赤湾、妈湾 、虎门、广州、珠海、茂名、湛江、北海、防城、钦州、海口、三亚、洋浦
2.河港(15个):太仓、南通、张家港、江阴、扬州、常熟、常州、泰州镇江、南京、芜湖、马鞍山、九江、武汉、城陵矶
台湾(11个):基隆(含台北)、高雄(含安平)、台中、花莲、麦寮、布袋、金门料罗、水头、马祖福澳、白沙、澎湖马公
活动影响
1、政治上互信度加强,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
2、经贸和民间交流可进一步加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两岸“三通”的实现使台湾工业品销往大陆的运费降低,利于闽台“两山”“两水”等著名旅游景区的对接,使两地居民赴对方景区观光更为便捷。
历程回顾
在海上通航方面,自1988年起,台湾商船间接绕道运输两岸间的贸易货物,大陆方面给予台湾船舶优惠待遇,陆续批准台湾船公司在大陆设立独资及合营公司、航运代表处。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次年,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2001年,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客、货运航线开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89年起,两岸民航业界陆续开办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等合作业务。2003年起,两岸空中通航不断取得突破,从台湾航空公司单方执行“春节包机”到两岸航空公司双向、对飞执行“春节包机”,从航机须经停港澳到只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从“春节包机”到“节日包机”“周末包机”。
在通商方面,台商不断深耕大陆市场,大陆连续多年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期,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7.6万个,实际使用台资逾464亿美元。
但是,由于过去台湾当局的限制和阻挠,两岸“三通”长期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特别是,大陆人员赴台活动及投资受到种种限制。
生活圈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不断扩大,经贸依存度不断提升,“三通”议题凝聚了两岸主流民意,经过不断累积的实践经验和充分准备,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成为时代最强音。
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并发表会谈新闻公报。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双方提出,促进两岸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建立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海空直航,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问台湾,并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政与两岸食品安全。双方同意开通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开放多个货运包机航点和常态化客运包机航点。双方同意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船舶,经许可得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开放包括数十个港口。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共设13封发局,同意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
12月15日,随着两岸海空运直航和每日包机的启动,早就提出的“两岸一日生活圈”概念化为现实。两岸同胞期待多年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正在实现。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岸“大三通”五周年 福建将推动闽台车辆互通
两岸“大三通”五周年
我省将推动闽台车辆互通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实现了海上通航、空中通航和通邮的全面“三通”。2008-2013年来,闽台空中直航、海上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实现,闽台海上快速通道建成,初步构建了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15日恰逢“大三通”五周年。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下一步我省将推动闽台两岸车辆互通,并力争在2014年开通连江黄岐至马祖北竿的客运航线。
8条海上客运航线全在闽台
据省交通运输厅、省“三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闽台相继开通了厦门至高雄、平潭至台北客滚班轮航线。“目前,两岸正常经营的海上客滚班轮航线共5条,全部在闽台之间”。
相关负责人介绍,加上我省独有的“小三通”,闽台共有8条海上客运班轮航线,每周航班多达339个,平均每天近50个。
空中方面,福州、厦门、晋江、武夷山机场均可直航台湾。其中,2013年11月,泉州晋江至台北桃园的空中客运定期航线开通,闽台空中直航取得新的突破。
据介绍,灵活的海空航线等,实现了我省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台湾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中等全面双向对接,吸引了大量民众经由我省进出台湾。根据统计,2008-2013年以来,闽台海空直航共运送旅客突破千万,达到1042万人次。
2014年力争开通连江至马祖航
据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建设厦门邮轮母港,引入国际大型邮轮公司,经营以厦门港为母港的两岸邮轮航线。同时,我省正积极推进连江黄岐至马祖北竿客运航线的相关工作,并力争在2014年开通。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中之重”,我省将推动闽台两岸车辆互通,允许台湾牌照机动车辆通过闽台客滚航线,进入平潭综合实验区行驶。
“交通运输部将‘小三通’管理权限下放省交通运输厅执行,实现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两岸往来主通道和综合枢纽”,已完成厦门东渡厦金客运码头等5个对台客运码头的改造,新建成平潭澳前客滚码头等。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再朝着全通、畅通、联通升级”,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继续先行先试,全面提升两岸三通服务水平。
纪录
“大三通”5年之“最”
航线最多、航班最密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大三通”,我省8个港口口岸全部对台开放。2008-2013年来开通了福建沿海至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澎湖的海上运输航线。“尤其是开通了平潭至台中、台北的高速客滚航线”,取得了两岸海上直航的重大突破。
“实现了福建与台湾所有港口海上直接通航的全覆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2013年来共运送旅客745.35万人次,占两岸海上客运量的98%以上。“福建已成为大陆与台湾间海上运输航线最多、航班最密、往来人次最多、两岸往来最频繁、最便捷的海上主要通道。”
空中客货直航点最多
据介绍,我省已成为两岸空中客货“直航点最多的省份”。
空中客运方面,至2013年底,闽台空中直航航线由2008年的2条发展到定期航线9条、不定期航线5条,每周航班由4班增加到61班。
空中货运方面,我省于2010年9月开通福州至台北的空中货运航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闽台两岸间货物空中直航。
相关报道
我们结婚吧
海峡两岸集体婚礼在厦门鼓浪屿举办
伴随着婚礼音乐的响起,新人们彼此交换作为爱情信物的玛瑙戒指。近百对新人齐聚厦门鼓浪屿马约翰广场,共同参加“爱你一生·欢唱相随”两岸新人集体婚礼。其中有5对新人来自台湾台中市。
参加婚礼的新人们分别来自厦门、台中、泉州和漳州,新人们用各自极具创意的方式走进活动现场。更有一对新人将两人甜蜜的照片贴在新娘白色的礼服上,两人手持小纸牌,上面写着“我们结婚吧”。随后,由组委会评选出的3对最具创意的新人与到场领导共持礼刀切下幸福蛋糕。
来自台中的新人刘佳峻、吴孟涵告诉记者,他们很幸运被选中来到厦门参加两岸集体婚礼,可以让更多人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
两岸“三通”5年间:海空直航两岸成“一日生活圈”
2013年12月15日,是海峡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5周年纪念日。2008-2013年来,方便快捷的海空直航,让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而直接通邮,又使得两岸鸿雁从此不再辗转。与此同时,因为双向投资的实现,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使得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上一层楼。两岸“三通”的真正实现与积极进展,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自两岸实现全面“三通”来,闽台两岸海空直航航线累计运送旅客达1042万人次。12月15日,乘两岸直航班机飞往台中的台胞王先生在福州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一日生活圈 方便又快捷
2013年10月9日上午11时30分,位处台湾新北市八里区的台北港,迎来了从福建平潭县乘坐“海峡号”高速客轮首航来台的331位旅客。这也是台北港首度启动“客运”服务机制。当日下午,“海峡号”从台北港首航前往平潭。“海峡号”往来平潭、台北港,翻开两岸海运直航新页。
平潭、台北港航线开通后,闽台之间有了厦门至基隆、台中、高雄以及平潭至台中、台北共5条客滚定期航线,每周有17个航班。换言之,福建从周一到周六天天都有到台湾的航班。台湾海峡已经从天然阻隔的“黑水沟”幻化成两岸城际往来的“黄金线”。平潭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薛清德认为,北台湾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区域,这条航线的开通,使得平潭与台湾的互动更加紧密,也使“闽台一日生活圈”进一步成形。
2008年12月15日上午,上海东方航空与台湾复兴航空的两架客机先后从上海、台北起飞,其后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完成历史性的直接交接,两岸同胞期待数十年之久的空中直航变为现实,两岸“一日生活圈”也正式成型。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已达64个,其中大陆航点54个,每周共飞行670个班次。双方达成一致,2014年春节后定期航班将增加到每周828班。
作为两岸和平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于2009年3月在台注册成立国航台湾办事处,同年9月正式成立了国航台湾分公司。国航以及国航旗下子公司深圳航空和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在台飞行台北松山、桃园、台中三个机场,飞行大陆12个城市、13个机场,每周客货运进出港航班总量达到130个。2012年全年,国航、深航在两岸航线承运旅客数量已经接近100万人次。回首前尘,展望未来,国航台湾分公司总经理胡建表示,随着两岸和平发展的巩固深化,随着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的日趋频密,两岸航线的航班量也会快速增加,通航城市的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展,国航已经做好了准备。
鸿雁不辗转 方寸寄深情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一湾海峡,曾经让两岸鸿雁辗转。直到2008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才正式实现。那一天,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的特制透明邮筒前,出生在台湾、居住在北京的八旬老人郑坚投下发往台湾的第一封直邮家书。
也是从这一天起,两岸同胞音信往来频繁,邮品数量暴增。统计显示,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两岸函件往来总数4118万余件;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累计分别达到48万余件和208万余件。直邮启动后的2009年,两岸包裹和快捷邮件数量剧增,增幅分别达到惊人的2017%和2215%,其后逐年稳定增长。就拿福建省厦门市来说,作为大陆方面8个邮件封发局之一,厦门海关2008-2013年来共监管直邮两岸函件、包裹、快件788.1万件,361.32吨,其中多为食品、衣物等一般亲友间往来的礼品和日常信函。
2013年1月,两岸首条横跨台湾海峡的海底光缆“海峡光缆1号”开通,两岸通讯业务至此告别“绕航”实现“直航”,成为两岸通邮的又一重要进展。这条由两岸电信运营商共同建设的光缆从台湾淡水直连福州长乐市,总长约270公里,它使两岸通信能力大幅增强,彻底摆脱过去依靠国际海缆的状况,两岸信息流互通实现了向更高质量、更高速率的升级换代。
谈起两岸邮政业务的交流与合作,台湾中华邮政董事长翁文祺表示,希望两岸邮政加强深入广泛合作,发挥邮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优势,提升两岸邮政合作品质,扩大两岸邮政合作范围,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双向投资热 经贸新阶段
2013年11月底,在台北举行的京台科技论坛分论坛上,陆资企业京泰发展与台湾力麒建设公司达成了收购污水处理项目的合作意向。这一收购项目包含高雄市楠梓地区和宜兰县罗东地区的两家污水处理厂,分别是台湾地区第一个和第三个以BOT(建设—经营—转让)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规模合计近90亿元新台币,规划处理污水量为日均12万吨,服务人口近50万人。
京泰公司董事长雷正刚告诉记者,按照台湾地区对陆资参与水处理行业的参股上限,京泰发展准备收购不超过1/3的股权,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们有机会将母公司——北控集团的主营业务拓展到台湾市场,同时也为京泰发展寻找到一条直接服务于台湾民众生活的经营路径。
2009年6月,台湾方面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岸进入双向投资的新阶段。根据岛内相关部门的统计,自2009年以来,已有455家大陆企业在台投资8.46亿美元。陆资赴台为台湾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陆资企业雇用台湾员工人数达6771人。
2012年,为了建立服务平台,岛内热心人士成立了陆资来台投资采购服务协会,首届理事长张平沼表示,台湾开放陆企投资不管是金额或家数都太少了,台当局应进一步开放项目。张平沼说:“我们既然欢迎大陆的资金来台投资,就应思考哪些障碍太多,是该去除掉的,让人家来这里投资感觉是很方便、是有保障的。”
而在台商投资大陆方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2万多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11亿美元。
在双向投资热潮不断的同时,两岸金融合作也时报佳音。2013年12月10日,交通银行香港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4家陆资银行首次推出的“宝岛债”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同步挂牌交易,合计67亿元人民币的“宝岛债”受到岛内市场热捧。岛内舆论认为,“宝岛债”是两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将进一步有利于两岸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三通”意义
两岸实现“三通”,不仅为双方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往来、拉近两岸同胞的感情距离、加强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具有深远意义。随着“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形,海峡两岸迎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3:23
目录
概述
发展轨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