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软件园占地2.6
平方公里,聚集国内外700余家知名
科技创新企业,从业人员近8万人。截至2020年底,园区聚集企业近700家,其中上市公司70家,收入过亿企业87家,总收入突破3366.3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1300亿元。
中关村软件园规划总占地面积139公顷,
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容积率0.44,平均建筑层数3层。园区由商务区和
自然形态的研发区组成。商务区设在园区东、南两侧,建筑
平面布置以街区的形式排列,建筑之间以庭园绿地相互连接。该区
孵化器、公共
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宾馆等已建成使用。
国际会展中心、
体育场馆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软件研发中关村软件园位于上风上水的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园区东临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靠规划
绿化带及
北大生物城,西接东北旺
苗圃,北至东北旺北路,与
颐和园、
西山景区相伴,
自然环境宜人。园区与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呈三角状分布。中国科学院以及海淀区众多高校为入园企业形成强大的科技区位支撑和技术依托。中关村地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中关村软件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客观条件。
周边同步规划的有“领秀·
硅谷”
住宅小区,“
国际商城”大型娱乐购物中心;
上地实验小学、中学近在咫尺,为入园企业的员工、家属解决居住、生活、入学的后顾之忧。优越的
地理位置为中关村软件园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园区东侧有
城市轻轨和
八达岭高速公路,南侧接
上地信息大道,
圆明园东路,西侧有
圆明园西路,处于交通
大动脉的包裹之中,占据独特的交通优势。
江泽民主席关于“创建有中国特色的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指示指导下,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北京市政府结合
北京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已将
软件产业作为首都
知识经济时代的
支柱产业。中关村软件园就是在此种情况下筹划酝酿而成的。
中关村软件园在立项之初即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底,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亲自踏勘选定了园址。2001年7月12日,中关村软件园被国家计委、
信息产业部共同确定为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4年8月3日,中关村软件园又被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作为全国四个“双基地”之一,中关村软件园从其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凝聚企业、整合资源,促进软件
产业发展的使命和任务。中关村软件园的
产业定位正是为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
服务体系。作为政府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大力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对北京软件产业保持领先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年7月消息,中关村软件园正在着力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和
试验田,成为北京智慧标杆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园区基于《智慧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规划了“1+4+1”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其中
大数据平台是实现智慧园区的关键步骤。
自然环境:中关村软件园位于上风上水的北京市
海淀区东北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西侧,南靠北大生物城,西临东北旺苗圃。周边金融、教育及
交通环境十分便利。
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39公顷,绿化面积近60% ,
容积率低,是一个健康环保的花园式软件
研发基地。
中关村软件园的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要旨,充分考虑到了整个园区的环境及功能布局,主要由软件研发区和公共配套
服务区两部分组成。软件研发区以组团的形式,围绕中心绿地和水面呈自由状分布。公共配套服务区设置在园区边缘东南两侧,建有软件广场、信息中心、孵化器、体育场馆、宾馆、公寓等
配套设施。园区中1.6公顷的自然水面布局非常适合时刻需要
创作灵感的软件企业。
园区设有软件企业评估与
认证中心、知识产权登记中心、软件
产品质量评测中心、
软件工程咨询中心等。其中,软件产品质量评测中心投资1.35亿建设全国最大的“三库四平台”(
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软件质量管理平台、软件开发
试验平台、
软件测试平台、
软件工具库、开放源码库和软件
构件库),为软件企业的
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提供服务。
出口
服务中心:为软件企业提供国际商务、会展、会议、贸易等服务;成立软件出口联盟,为软件
出口企业提供拓展市场、
资源共享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