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是2008年1月1日由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加深。本书选取近200个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出错的根源。
内容简介
本书既反映读音错误的规律,又凸显语音错误背后所隐含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后者又主要通过本书的选字原则和编写特点体现出来。
本书选取的字是“常用的字”,而且是“普通话中容易读错的字”,当然还是“最容易读错的字”。
在编写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鞭辟入里,寻根求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中国人读错字的种种原因;二是,“就字论字”与“旁及其余”的辐射状结构和同类联想的思维方法;三是,学术性、现实性、通俗性的结合。
图书目录
“艾”你在心,口不难开
读错“褒贬”也“别扭”
易犯错的“匕首”
神秘的“秘”
“吐蕃”应该怎么读
难继承的“衣钵”
曲终收拨当心画,收成“拔”字画什么?
“不”的读音大不同
粗糙不是粗制滥造
“谄媚”非陷媚,“献媚”自有音
“霓裳羽衣”
不同场合“场”不同
“乘客”也是上帝,读错罪当何如?
“踟蹰”与“踯躅”
“豆豉”罐头形似鼓,读作“豆鼓”岂能食?
“炽热”“炙热”的音义混乱
与古人“撞车”的“憧憬”
并不难处理的“处”
容易串音的“舛”字
并非“创造”的“创伤”
亲爱的“打”“令”
“逮”与“逮捕”的不同
都是“当日”,音却有别
“档案”与“档次”
提防“提防”
莫“沾污”了“玷污”
“调头”即“掉头”,调整误作“条”
平淡的“氛围”,平和的“气氛”
读“分外妖娆”,须分外小心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一“幅”画和一“副”对联
咖喱VS咖啡
“力能扛(kong)鼎”已惊人,仍输霸王三分雄
未“注册”的“辣炒花蛤”
保障“供给”
呱呱叫·拉呱·呱呱坠地
“纶巾”虽亦纺织品,却与“腈纶”音不同
不识“贞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声”中
读成“粗矿”太“粗犷”
瑰宝价昂不读“贵”,玫瑰虽美“疵”亦多
“壬癸”非“葵”,“戊己”非“已”
“骸骨”与“颌骨”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纵横捭阖辨“横”音
内“工”引发的“内讧”
徘徊在“徘徊”与“徘回”之间
读音“混乱”的“混”
“即”和“既”
“麂皮”还是“鹿皮”?——来自眼镜布的困惑
不稳定的“成绩”
悠然见南山,“见”该读什么?
校对学校
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攻讦”不读“攻奸”
“情不自禁”读错“禁”
“尽管”不易区分,“尽量”不要读错
以“儆”效尤
读错“劲旅”真没劲
读错“针灸”应内疚
《狙击战神》为“狙击”正名
说“橘”道“桔”
“矩”字读音有“规矩”
“角”字读音“角色”多
看书与看孩子的区别
“不卑不亢”甚得体,不“吭”不“抗”算什么?
尚未注册的“甲壳虫”
悬崖乱“勒马”,后果大不同
别被“蒙”字搞懵了
“按摩”的音变与“质变”
神秘的“宓”姓
“那”字用作姓氏时,要知应读“那”个音?
“按捺不住”的“捺”,无可奈何的错
“拘泥”“水泥”“泥”不同,准确读音要分清
堂堂《大宋提刑官》,频频小错不服民
宁静的生活不宁静,两个“宁”音是否同?
难以区分的“区”姓
“蹄膀”应该怎么读?
“香喷喷”与“喷喷香”
“鞭辟入里”析“辟”字
孔雀开“屏”乱人耳
来自“千里走单骑”的争议
两位歌星唱错的“低绮户”
卡被卡住了
荨麻与荨麻疹
“强人所难”的“强”字
一起一落“跷跷板”,“蹊跷”声调是阴平
“翘首”“翘尾”都是“翘”,却只声同调不同
“锲(qie)而不舍”精神可嘉,“弃而不舍”
自相矛盾复仇的“仇虎”
丢了“入场券”,如何“胜券在握”?
只知“鸡茸”能做料,未闻“鸡耳”可做汤
“儒(ru)”的家族病,尚“需”一起治
“散”字读音并不“散”
“封禅”读音不“禅让”,只读“善”声不“参禅”
“搭讪”难为情,读错遭“讥讽”
张韶(shao)涵是谁?
“余”“佘”本同姓,汉后不同音
亦真亦幻难取“舍”
谁(shei)没错,谁(shui)也没错
“妊娠”与“分娩”
台阶能登不能捡,“拾”级而上另有音
“说”就能说清楚
“好似”与“似的”
奇怪“骨髓”壮骨粉,广告“髓”音“随”人变
“挑(tiao)大梁”责任重大,“挑(tiao)大梁”谁吃得消?
如何读“帖”才“妥帖”?
时“垂”时“唾”,孰是孰非?
“唯一”的“唯唯喏喏”
“违”“韪”道来
“因为”不能为所欲“为”
“毋”“勿”读音勿误读
容易出问题的“膝”关节
“吓(xia)唬”与“恐吓(he)”
读错“弦”,一点都不玄!
听着难受的“享(xiang)受”
“惟妙惟肖”的“肖像”
混“血”
一“芯”可以二用
母乳馨香儿难忘,奈何“臭”味终不干?
令人眩晕的“眩晕”
“造诣”不深成“造纸”
“源远流长”的误读
“载不动”许多愁
“暂时”错了马上改,时间长了后果多
爱“憎”分明是平声,岂能再“赠”一声调?
“择菜”是另一种“选择”
“占便宜”和“占卜”
“破绽”非“破腚”
令人头晕的“涨”
“鹰爪”和“猫爪子”
“丁丁”与“铮铮”
有弹性的“脂肪”
“吱声”若读错,不如不“吱声”
体验“桎梏”的桎梏
“中肯”中的“中”
众口难调的“作料”
作者简介
杨加深,男,1969年生,
山东利津人。现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国古文字学,中国书法文化史,文化产业等。先后获
英国语言
文学学士学位(1993),
汉语史硕士学位(1998),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目前在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
中国古钱文书法研究。
编辑推荐
解析读错字的种种原因,探索记忆字音的科学方法,一本播音员、
主持人、教师、学生的必读书,一本一夜即可读完,却可以迅速、直接提升文化品位小册子。
本书看点:
许多人在公共场合读错字,本书寻根求源,旁征博引,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中国人读错字的原因;学术性、现实性、通俗性结合。
本书的编写特点,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鞭辟入里,寻根求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
中国人读错字的种种原因。
对
中国人读错字的原因分析,又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
多音字的读音错误。2.不知古音演变知识而导致的读音错误。3.读音规范调整导致的读音错误。4.拼音输入
软件导致的读音错误。5.音译外来词的特殊读音错误。6.口语中常见,文本中不常见而导致的读音错误。
以上六个特点,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总结出来的,实际上这六个特点并非完全孤立,边界清晰,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交错,共同构成
中国人读错字的综合“土壤”。
(二)“就字论字”与“旁及其余”的辐射状结构和同类联想的思维方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本书只是“就字论字”式的专就198个字进行了分析,但实际上,本书的辐射面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除“就字论字”外,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善于联想到许多相关的易读错字,一并附写在相关容易读错的字的字条中,并按照相同的出错规律进行解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有“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意义。
(三)学术性、现实性、通俗性的结合。作为一本具有“语音诊所”性质的书,学术性当然要有,而且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这是本书的写作基点。离开了这个基点,本书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尽管限于本书的性质,在学术创新方面并没有超越前人的突破,但传统语言学知识的充分运用,无疑是本书学术性的体现。
现实性则是指本书选字的针对性。
通俗性则是本书的写作基调。尽管强调学术,但本书毕竟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书,而不是一本面向专家的书,因此,也强调通俗易懂,语言平实,不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读得进去,这也是编者定“通俗性”为这本书写作基调的用心所在。
本书的编写,是编写组集体心血的结晶。其中,
杨加深、李丹丹、
韩松、尹承、张静、张薇均承担了部分内容的写作,杨加深则于写作之余,负责了整个书稿的最后修改和定稿。
愿这本小册子能为纠正错误的读音尽到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