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肇基于2007年9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并组建管委会,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历史沿革
2009年9月,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开办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
2010年3月,在国际学院中法硕士项目日益成熟的基础上,法方合作院校提出希望能够在中国成立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法学院,将中法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高度的设想。
2010年7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作为中法学院试验培养的第一届金融本科实验班由学校招生就业处统一在当年高招中招生。当年9月,首批57人在学校本部入学,次年9月进入国际学院学习,并于2012年8月赴法国高校进行第三学年的学习。
2010年10月22—23日,首届中法高等教育论坛在沪举行。在此期间,时任校领导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校长Georges MOLINIE、保罗—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三大)校长Anne FRAISSE、马赛商学院校长Bernard BELLETANTE共同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合作协议》,法国驻华大使苏和(Hervé LADSOUS)等中法两国教育部、外交部及有关大学校长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这份《合作协议》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申报中法学院的基础性法律文件
2011年7月28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专家组来人民大学考察。专家组就中国人民大学申请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1年10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请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意见》,要求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合作方案和教学计划,迎接专家组再次实地评审。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专家组再次来到人民大学实地考察,了解人民大学申办中法学院的完善情况。考察后,教育部专家组对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筹办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2年3月27日,教育部正式发出《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批复》(教外综函〔2012〕14号)。文件明确了中法学院的办学主体、性质、规模、地点和办学要求等一系列重要事项。
2012年4月6日,学校召开中法学院建设专题办公会议。会议讨论了学校领导《关于办好中法学院的基本思路》,认为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中法学院意义重大,要举全校之力办好中法学院,为全校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国际性、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良好示范。
2012年6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成立大会在苏州隆重举行。会议前夕,还举行了“乐湖之夜——庆祝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成立文艺晚会”,中外来宾和师生代表三百余人参加。至此,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并组建管委会,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KEDGE商学院共同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
中法学院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她沐浴着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享受着中国—新加坡工业园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成果。中法学院所在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称号,该示范区为全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种类最全、学历体系最完整的区域。
中法学院秉承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牢记“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行走的国际性人才为目标。
中法学院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习,其中包括法语和英语的强化学习,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等;第三学年赴法国合作院校学习,合格者获得法国学士学位;第四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学习,合格者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而且这一学年特别补充法方合作院校硕士阶段第一学年课程;第五学年学生可自愿选择赴法方合作院校进行硕士第二年的课程,合格者获得法国硕士学位。
中法学院围绕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国合作院校的优势学科,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法语专业。2020年,教育部批复同意中法学院增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力资源管理传播学三个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现任国际学院院长由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小虎兼任。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主要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风险管理方向)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法国马赛商学院、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设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平台上,建立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学院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中心(苏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分园)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联合办公室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度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工业园区2010年度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学生代表队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学院2009年开学以来先后举办的纪念郭小川诞辰90周年诗歌朗诵会、新年晚会和新年舞会、“五四”歌咏比赛、龙舟比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学院主办的院报《人大江南报》已面向院内外广泛发行。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将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26日,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法人二级学院,由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和苏州校区等单位合作共建。主要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留学生,办学地点设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当代中国研究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关键举措。丝路学院经过数年筹备,旨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国际化办学经验和高端智库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热爱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发展经验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未来精英领袖。
丝路学院依托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的已有经验,利用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以一流的师资、完整的培养体系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热爱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发展经验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和未来精英领袖。
师资力量
中法学院的师资团队由中国人民大学本部、法方合作院校派出的骨干教师组成。中法学院坚持中英法三语教学,2/3课程采用国际师资授课。中法学院努力营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接受法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创造中法两国学生直接交流的氛围。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简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官方主页.
院情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6: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