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于1985年成立,由陆军第十二军编成,隶属
南京军区,后转隶
东部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的前身为
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它从1932年11月在
鄂豫皖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74师一部和
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129师
东进纵队一部队、第129师
386旅771团一部队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发展而来。1945年10月15日,
晋冀鲁豫军区将
太行军区部队组成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
王宏坤任司令员,
段君毅任政委。下辖第16、第17和第18旅。
1945年11月5日,晋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以所属太行军区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分别编为第16、第17、第18旅,连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机关及直属队,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纵队司令员,段君毅任政治委员,王近山、韦杰任副司令员,张廷发任参谋长,鲍先志任政治部主任。纵队共1.3万余人。随后参加在峭河、白晋、安(阳)北等地的作战。
1946年7月下旬,第6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编成内南下豫东作战。王近山任代司令员(后任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姚继鸣任参谋长。8月~1947年5月,第6纵队先后参加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等战役和豫北攻势,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在巨野战役中,第18旅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首创思想、技术、体力三互助经验,成为闻名的战斗英雄,不久,在人民解放军全军中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1947年3月,鲍先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初,第6纵队在汤阴地区开展军事整训,加强炮兵、工兵和后勤建设。经过整补,全纵队达2万余人。6月30日,第6纵队随野战军南渡黄河,转入外线作战,在鲁西南战役中攻克定陶,全歼国民党守军第153旅及地方保安团队4000余人,取得纵队第一次单独全歼国民党正规军1个旅的重大胜利。随后参加六营集、羊山集战斗。8月,跨过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向大别山挺进。至汝河北岸时,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军展开激战,护卫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安全渡河。进入大别山区后,在鄂东地区攻克10余座县城,完成战略展开。10月中旬,第6纵队抽调第48、第51、第53团组建
鄂豫军区第4、第5军分区。下旬参加高山铺战役。1948年3月撤出大别山区,开赴豫西南战场。4月,在河南省叶县进行新式整军。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
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李震任政治部主任。随即参加宛东战役。7月参加襄樊战役,歼国民党军1.4万人,俘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祺。第17旅第49团在围攻
襄阳的战斗中战功卓著,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称号。8月,第6纵队进至河南省方城地区整训,重新组建第48、第51、第53团,分别隶属第16、第17、第18旅。11~12月参加
淮海战役。
1949年2月9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在安徽省蒙城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萧永银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任副政治委员,李开湘任政治部主任。第16、第17、第18旅依次改称第34、第35、第36师。原留鄂豫军区的第48、第53团归建,并组建工兵营,全军共2.5万余人。4~5月参加渡江战役。随后在浙江省兰溪、永康、义乌、寿昌地区休整。9月向湘西集结。11月初进军西南,参加川黔作战,从湘黔边界直出川东南,攻占秀山、酉阳等地,并会同友邻部队解放重庆,之后参加成都战役。
1950年1月,第十二军归第三兵团兼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重庆市北碚,第34师为军区机动部队并兼负重庆警备任务,第35、第36师分兼壁山、涪陵军分区。随后,全军执行剿匪反霸、组建地方武装等任务。
1950年12月,
曾绍山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军长。1951年1月,第十一军第31师编入第十二军建制。尔后,第十二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中,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将第十二军调为兵团的战役预备队,成立了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上甘岭前线作战的第十五军、第十二军。李德生带第十二军上去的时候,工事已经基本被炸毁,他们想方设法坚守阵地,打退了美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军长:
王春宁少将(2014年任职)、孟中康少将(2017年1月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