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石经
中国的佛教石经
中国佛教徒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仿儒家镌刻石经之例,把重要佛教经典刻于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而藏之于石洞,以便永久保存。
摩崖石经
刻于自然岩石上,一般认为始于北齐。以山东泰山经石峪的大字《金刚经》和泰山东南徂徕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经》最为著名。清钱大昕谓此二经皆北齐武平中王子椿所书。以后,摩崖石经遍布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山东邹县的峄山、铁山、葛山、冈山、尖山等地所刻《大集经》等,都有北周、北齐年号的题记。其中铁山所刻《大集经》,规模超过泰山的《金刚经》,有北齐经主和僧人题字,保存完好。最后的摩崖石经,系北周大象元年(579)所刻的岗山摩崖石经。据《山东通志》记述,《楞伽经》石为北齐所造,《观无量寿经》石为北周所造。另外,宁阳县水牛山也留有北齐所刻《般若经》的摩崖石经。
石柱石经
刻在石柱上藏于石洞中。以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为代表。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等曾亲往察看。由于风峪石经三面被掩,今所见拓本皆是露出的一面,经文残缺,不能接续。近代学者认为刻于石柱的《华严经》,是唐刻而非北齐遗物。
碑版石经
刻于碑版、镶嵌于寺院墙壁和贮藏于山间石洞。嵌于寺院墙壁的,有唐长庆四年(824)惠皎于杭州西湖孤山镌刻的石壁《法华经》;大和三年(829)清晃于姑苏法华院刊刻的石壁《法华经》等。两处皆有当时刺史白居易和宰相元稹的题记。据佛教史传记载,其他碑版石经尚有唐末洛阳长寿寺《华严经》、圣善寺《法华经》、嵩山嵩岳寺《楞伽经》等。以上碑版石经,今已不存。宋代碑版石经有太平兴国二年 (977)宋宗室赵安仁所书《金刚经》,嵌于开封繁塔内壁间。其他见于文献记载的宋刻石经有苏州虎丘云岩寺的《普门品经》,杭州六和塔的《四十二章经》,江苏句容崇圣寺的《金刚经》等,亦均不存。现存的有北京西郊八里庄摩诃庵藏明代刻于汉白玉的64块《金刚经》石版。 中国佛教石经
碑版石经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好而具有代表性的是房山石经。此外,还有开辟石洞削平其壁面加以磨光而刻的壁面石经。河北响堂山大住圣窟(古称鼓山石窟)有北齐唐邕刻的《维摩经》《胜鬘经》、《弥勒成佛经》等,并留有《鼓山唐邕刻经铭》。近年在四川安岳县卧佛沟(唐卧佛院遗址)发现的藏经洞,系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开凿,共有45洞,其中16洞的三面石壁上刻有《大般涅槃经》、《报恩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共40余万字。同时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供养人等。其余29洞仅凿开洞穴或磨光石面,尚未镌刻。学者推测可能与9世纪时唐武宗禁佛有关。
从北齐至宋元时期,究竟刻有多少石经已无法统计。清代金石学者叶昌炽就他所掌握的拓片举出41种,从北齐起,经隋唐五代至宋、辽、金、元,历时800年,大小乘经皆有。而且认为,这些石经当时所刻必皆全帙,沉埋而未出者,盖不知凡几。
各地石经
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古老的雕版技术手工印制佛经的场所,同时也是一所佛学研究机构。金陵刻经处的创办人是19世纪中叶著名佛学家杨仁山居士。杨仁山居士以自建私宅为刻经处地址,在此刻经讲学40多年。终其一生,杨仁山居士一共主持刻制了木雕经版47000余片,成为中国木制经版的一座宝库。除刻经以外,这里还是百余年来著名佛教僧人和居士开展佛教教育与佛学研究之地。金陵刻经处所印之经,很多都是经过杨仁山居士及当时著名学者选编校勘过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文革”(1966—1976年)中,金陵刻经处的经书被毁,十万余经版被践踏破碎。但直到1981年才得以正式开展修复金陵刻经处的工作。20多年来,金陵刻经处将经版恢复到12万多片。这里印制的古典线装书籍受到国内外佛教徒及文化界的赞赏。日本佛教90多岁的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生前参观这一宝藏之地时说:“这是你们的国宝,也是我们的国宝”。
房山石经
在北京西南75公里的群山峻岭中,有一座云居寺,寺西南有一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塔下有一地穴,内藏刻有佛经的石板10082块。此外,在附近山中有九个山洞,每个山洞中都藏有石经,总计4978块。这些石板佛经的始刻者是隋代高僧静琬。静琬刻经于石板,是担心历史上灭佛事件重演。过去的佛经多为纸印,极易毁坏,一旦宝法不存,佛教何以弘传?静琬于是决心把佛经刻在石头上,再深藏山洞中,以备日后发生灭法,可以使佛经保存下来。这部石经被称为房山石经,从隋代始刻,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代代相传,不断续刻达千余年。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值得讴歌的事。
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着手将所有山洞和地穴中的石经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拓印。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拓印出三万张拓片,并以佛经顺序编号存档。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对房山石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整理,出版了34册影印本精装书籍,海内外宗教界、文化界皆认为房山石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1999年北京云居寺将出土10000多块的石经板回藏洞内,佛教界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宗教仪式。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是中国藏传佛教规模最大的印经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省德格县更庆寺内。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却吉登巴泽仁创建。现占地1600多平方米,大小藏式房屋数十间。德格印经院在历史上与拉萨布达拉宫印经院、日喀则那土唐印经院并称三大藏文印经院,也是现存的惟一藏传佛教印经院。经历代增刻,现保存藏文典籍书版217000多块和少数藏画版。德格印经院印有各种佛教译著、传记、历史、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历算等图书大小82部586册。著名的有《甘珠尔》、《丹珠尔》、《萨迦全书》、《四部医典》、《医学总集》、《西藏王统明鉴》、《宗喀巴全集》、《两藏宗教源流》、《唐东王传》、《佛教源流》、《诗例》、《卫藏神山寺》等,是研究西藏宗教文化的丰富宝库。所印典籍不仅发行藏、川、滇、甘,而且远播印度、日本、尼泊尔、东南亚和西欧各地区,促进了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23:06
目录
概述
摩崖石经
石柱石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