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指先秦时期至鸦片战争(1840 年)以前的中国史学。是指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古代史学追本溯源,萌发于古代先民对于远古英雄人物的传说
中国古代史学追本溯源,萌发于古代先民对于远古英雄人物的传说。
黄帝、蚩尤之战是关于部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传说,羿射九日、女娲补天是关于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中的英雄人物的传说,禹善治水、稷善耕稼是关于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英雄人物的传说,还有许多关于创造发明、
祖先崇拜、血统承传的传说。这是在文字出现以前先民的原始
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的最初形式。
殷、周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有了简单的文字记载,为史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古代史学从最早的官文书《
尚书》和史诗即《
诗经》中的《雅》《颂》出现为萌芽起,历二千余年,经过5 个发展时期,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尚书》中的《盘庚》《牧誓》等篇记载了殷、周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雅》《颂》反映周室东迁前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情况和有关封国、征伐、农事等活动,它们与金文记载都表现出明确的
历史意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国史”发展起来,称“春秋”、“梼杌”、“乘”,均编年纪事。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开私人撰史的先河。战国时期私人撰史逐渐增多,《左传》和《国语》是记述春秋史事的,《战国策》和《
战国纵横家书》是记述战国史事的,《竹书纪年》和《世本》是记述远古至当世史事的通史,政治形势走向统一的趋势在史书中多有反映。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确立。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巨著《
史记》和《汉书》,前者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为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西汉初年诸家史论和东汉末年
荀悦撰写的第一部断代编年史《汉纪》,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学成果。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
隋书》、《南史》、《北史》等 13 部“
正史”的编撰,是这个时期史学的重大成就。它们占了《
廿四史》的半数以上。
刘知几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
史通》(唐中宗景龙四年,即公元 710 年),
杜佑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制体通史《通典》(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即公元 801 年),扩大了历史撰述的领域。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家史、家传、谱牒、域外史等,都有很大发展,史书的数量、种类和体裁也都明显的增加。
五代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郑樵的《通志》、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代表了编年、纪传、典制三种体裁的通史撰述的新成就;
袁枢的《
通鉴纪事本末》是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等 7 部“
正史”的编撰,以及对于当代历史文献的整理,也都反映出史学继续发展的势头。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李贽的《藏书》、《续藏书》、《
焚书》、《续焚书》,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是这个时期的史学名作。对于历史文献的考订、整理、校勘和对于古史的考信,
王鸣盛、
钱大昕、
赵翼、阮元、
崔述等,是为名家。封建正宗史学思想仍居统治地位,同时出现了批判和揭露
封建专制主义的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