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是
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历史沿革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斌(邓小平)及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4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在广西百色举行武装起义,成立红军第7军。张云逸任军长,邓斌任中共红7军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龚鹤村(龚楚)任参谋长,陈豪人(陈昭礼)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第3纵队,共4000余人。
红7军成立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创建右江苏区,部队迅速发展到7000余人。
1930年2月4日,红7军在向南宁进击途中,于隆安城外遭到国民党军桂系军阀部队3个团的进攻,激战至7日,伤亡300余人,撤至东兰、凤山地区休整。
3月中旬,为避开国民党军进攻和解决给养困难,前委决定留第3纵队在东兰、凤山地区坚持斗争,军部率第1、第2纵队向桂黔边境出击。4月,红7军军部率第1、第2纵队先后攻占河池东南的怀远镇和贵州省榕江县城。5月初,国民党军桂系军阀部队到湖南参加蒋冯阎战争,红7军主力乘隙回师右江苏区。
6月初,重占百色。7月中旬,在平马镇(今田东县城)进行整训和补充。10月23日,在凌云县上岗村(今属乐业县)与转战中越边境和桂滇边界地区到达右江苏区的红8军余部会合。
11月上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7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河池召开。会后,部队整编,李明瑞任总指挥,张云逸任军长,邓斌任政治委员,龚鹤村任参谋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9、第20、第21师和炮兵营、特务营、教导大队。原第1、第3纵队一部合编为第19师;原第2、第4纵队和原红8军的第1纵队合编为第20师,共7000余人。
整编后,由韦拔群率特务连以第21师名义到右江苏区扩大武装,坚持斗争,至1931年1月,第21师正式组成,后改称红军独立第3师(又称右江独立师)。
红7军军部率第19、第20师从河池出发,转战黔、桂、湘、粤、赣五省边境,后于1931年4月到达湘赣苏区永新。在此之前(2月下旬),邓斌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由许卓代理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
7月下旬,红7军进到中央苏区雩都(今于都),编入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建制,李明瑞任军长(后龚楚),许卓任政治委员(后葛耀山),张云逸任参谋长,许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55、第56、第58团。随即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3月,红7军由3个团扩编为3个师。
1933年3月,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红7军和红21军缩编为第3军团第5师。
军部旧址
百色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粤东会馆。该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
道光和
同治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坐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三进厢房和庑廊,整个建筑古朴雄奇,尤其是檐下雕刻精美绝伦。
1929年12月11日,
邓小平、张云逸、
雷经天、
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在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军政治委员。百色起义前后,粤东会馆成为红七军党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指挥部所在地。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
俞作豫等领导
龙州起义,创建了红八军和
左江苏维埃政府。俞作豫任军长,
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至此,初步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不久,红八军遭敌袭击而失败,余部转移到右江编入
红七军。
1977年8月7日,邓小平亲笔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88年1月13日,红七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20日,
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字“
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1997年6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观众已达270多万人次。
古州
榕江古州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古州中路西侧,原为清 代镇台
衙门,已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红七军为摆脱国民党桂军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围困,开展游击战争,于30日击溃黔军第二师副师长史远勋部,攻占榕江县城(古州),红七军军部驻清镇台衙门内,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陈豪人、军长张云逸和总指挥李明瑞在这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接见各界人士,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旧址为四合院建筑,呈长方形,现存门楼、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后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个,四周为青砖空斗封火墙,占地面积2900余平方米。
古州镇台衙门原全称“古州镇总兵署”,是贵州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军事机关,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古州镇,辖都匀、从江、黎平、天柱、
镇远、台江、
凯里、黄平、台拱等州府、县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