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义
武装起义
百色起义,又叫右江暴动,是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在广西百色举行起义,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开始了广西西部的工农武装割据。
历史背景
1929年5月,蒋桂战争结束。国民党政府任命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任命李明瑞为广西各部队编遣特派员。俞、李主政广西后,为巩固其地位,主动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共中央即派邓斌(邓小平)为中央代表,率数名共产党员到广西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在邓斌等人的推动下,俞、李释放了桂系军阀监禁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任命共产党员张云逸为广西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兼教导总队副队长;任命俞作豫(共产党员,俞作柏胞弟)为广西警备第5大队大队长;开放工农运动;承认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军。
9月中旬,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邓斌等主持下于南宁召开,传达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关于建立红军开展苏维埃运动的指示,并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将中共广西省委改为广西特委,何誓达任书记,归广东省委领导。下旬,俞作柏、李明瑞在南宁通电反对蒋介石,10月初,因部下被蒋收买而失败。中旬,邓斌、张云逸率所掌握的广西警备第4大队和教导总队近2000人离开南宁,于22日抵达右江重镇百色,部署武装起义。12月11日,在百色的广西教导总队一部,警备第4大队和右江农军共4000余人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张云逸任军长,邓斌任政治委员。同日,在平马镇(今田东县城)召开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
起义经过
起义前奏
1927年底,广州起义失败后,一些参加起义的工人转入广西右江地区,与农民结合进行游击战争。
1929年5月蒋桂战争结束后,广西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了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军事特派员兼绥靖公署主任。中共中央先派龚楚(当时名龚鹤村)、陈豪人、张云逸、李谦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工作,同俞作柏、李明瑞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年6月,主政广西的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和广西省绥靖公署主任兼军事特派员李明瑞,愿意与共产党合作,以巩固其地位。同月成立了中共右江特委,领导右江沿岸各地群众的武装斗争。
是年8月,中共中央委员会派邓斌(邓小平)和龚饮冰为中央代表到广西,和原在广西的广西军委负责人陈豪人、中共党员张云逸、袁任远、龚鹤村、叶季壮、雷经天、俞作豫、韦拔群、陈洪涛等一起,共同开展广西的革命工作,邓小平为总负责人,陈豪人具体负责组织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陈豪人、张云逸等为加强统一战线,争取对军队的领导权,创造武装起义的条件,遂通过与俞作柏、李明瑞已建立的密切合作的关系,将一批共产党员安排在政府和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张云逸任广西省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兼教导总队副主任,俞作豫任广西省警备第5大队大队长,陈豪人任省政府机要秘书,龚鹤村任省会南宁公安局局长等。9月,在南宁津头村召开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决定准备武装暴动。
10月,在广西南宁警备第四大队工作的中共党员张云逸(任大队长),策动部队开到右江地区百色。与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地区农民武装相呼应。正当广西革命形势好转的时候,俞作柏、李明瑞不听共产党的劝告,公开宣布反蒋,不战而败,俞作柏出走香港。李明瑞撤至左江龙州。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陈豪人、雷经天等加紧了起义的准备工作,立即组织共产党掌握的武装部队,发动南宁兵变
起义准备
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贺昌、韦拔群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携带南宁军械库的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到百色,并立即筹划武装起义。起义任务有四个:一是张云逸出任右江督办,接管地方政权;二是继续加紧整顿和改造军队;三是打击地方豪绅反动势力,消灭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为起义扫清障碍;四是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使右江地区的革命热潮更加高涨。11月上旬,党中央批准了左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计划,批准建立前委,统一党和军队的领导。前委委员7人,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3人为常委,邓小平任前委书记。中央还规定,如果邓小平离开百色到中央汇报工作,前委书记由陈豪人担任。按照党中央的指示,邓小平立即召开前委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然后到上海向中央汇报。
1929年10月28日,张云逸率领驻百色一带受中共影响的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大队1500余人向右江地区转移,迅速解除了驻奉议的警备第三大队及右江各县的反动武装。接着,消灭了进犯的地方武装和土匪,占领百色、恩隆、奉议、思林、果德、东兰、凤山、隆安、响都、镇结等右江流域各县,发展了革命武装。俞作豫率警备第5大队开赴左江地区,并与当地农民运动结合,准备武装起义。
发动起义
1929年(民国十八年)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广西前敌委员会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下,领导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队以及右江农民军,于百色、恩隆举行武装起义。
1929年10月30日,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建立了中共广西前委(起义后改为红七军前委),邓小平任前委书记。11月初,龚饮冰和邓小平先后回上海汇报起义准备工作,前委书记由陈豪人担任。是年12月11日,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队和右江农军在陈豪人、龚鹤村、张云逸、韦拔群等率领下,在百色正式宣布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张云逸为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纵队,共2800余人。
1929年12月11日,正值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一面镶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在百色城冉冉升起。这一天,秀丽的百色山城红旗漫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众欢腾。大街小巷贴满纸写的革命标语,家家户户悬挂鲜艳的红旗或五色纸旗。数千各族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市民集会在东门广场庆祝百色起义胜利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正式诞生。会议由龚鹤村主持,陈豪人代表前委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张云逸担任军长,陈豪人担任政治部主任。李谦、胡斌、韦拔群分别担任红七军第一、二、三纵队队长。军部设在百色粤东会馆,前委和政治部设在清风楼。以此同时,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和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百色起义的胜利,标志着右江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起义结果
1929年12月11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雷经天为主席,右江地区开始分配土地。百色起义后,东兰、百色、恩阳、奉议、恩隆、思林、果德、隆安、向都、镇结、凤山、凌云、那马、都安、那地15个县相继成立了县和区乡苏维埃政权,各县农军亦改编为赤卫军。初步形成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起义后续
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的宣传和试点——红七军成立后编印《土地革命》小册子,宣传土地革命,红七军颁布的《实施政纲》、创办的《右江日报》和散发的传单,都大力宣传土地革命。1930年4月,邓小平与韦拔群、雷经天一起,在东兰县武篆进行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开办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训练班,选择韦拔群的家乡东里屯试办共耕社。
土地法的颁布和土地革命的开展——在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30年5月,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随后在东兰、凤山、奉议、恩隆、思林、果德等县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反革命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右江革命根据地采用“分耕”(即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共耕”(即没收土地后由农户合作共同耕种)两种形式,“共耕”只搞试点,“分耕”普遍推广。
工商政策的实施——在经济建设中,红七军前委实行正确的工商政策,恢复发展工商业,恢复发展手工业,开辟市场促进物资流通,取消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税。
军工生产——红七军成立后,在根据地建立爱桑兵工厂和板勉兵工厂,开办平马被服厂和铸银厂,造枪弹,制被服,炼银锭,以解决部队的供给。同时,发动群众为红军制衣作鞋。
文化教育
劳动学校和文化夜校——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平民教育的方针,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文化委员管理教育工作,规定文化委员的职责,重视平民教育,许多县、区、乡都办起了劳动小学,个别县办起了劳动中学,不少乡村举办农民文化夜校或平民夜校,聘请教员对平民进行免费教育。同时,出版《工农兵识字课本》作为农民文化夜校的学习课本。
创办报刊——1929年11月上旬,广西前委在百色创办《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刊物,公开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的罪行,大造革命舆论。《右江日报》为八开两版一张,是前委的机关报,1930年2月因敌人占领百色被迫停刊,1929年12月18日出版的第44期仍保存至今。
社会宣传——右江革命根据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戏剧等形式,采用文告、传单、标语、漫画等手段大力开展社会宣传,举办从东兰到恩隆的山歌宣传活动。一些脍炙人口的山歌流传至今,一些红军标语保存至今。
改变陋习——红七军前委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努力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尚,采取禁烟策略,严禁妓娼、赌博行为,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实行婚姻制度改革,稳定社会秩序。
民族工作——右江革命根据地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权利,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右江苏维埃政府第一届委员11人中,有5人是壮族,1人是瑶族,右江地区各县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首任主要领导人几乎全是少数民族干部。
历史评价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利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俞作柏、李明瑞之间的矛盾,在广西百色发动的旨在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成功的军事暴动。起义是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央代表邓斌(邓小平)的指导下,由陈豪人、张云逸和中共广西前委直接领导下举行的。
起义影响
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贺昌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此战,攻占百色县城,毙敌600人,缴枪300余枝(挺)、子弹2万余发。
后世纪念
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由张云逸大将提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11月1日,经江泽民同志题写,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在大门上方的正中,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七个行书镏金大字。大门两侧分别是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场面。
纪念碑
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于1984年建成。纪念碑高23.9米,外形似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又似一杆红缨枪直指天宇。正面镌刻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两侧分别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来到百色,韦拔群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两幅浮雕,碑顶凸起的“1929”字样标明了百色起义的时间。自百色起义纪念碑建成以来,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来到这里敬献花圈,也有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在这里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自建成以来,江泽民、李鹏、朱熔基、胡锦涛、李瑞环、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这里,向纪念碑敬献花圈,缅怀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
纪念日
为了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78年起,将12月11日(百色起义纪念日)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也是同一天,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2月11日将红旗插上镇南关(今友谊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相关艺术
出版背景
为了宣传百色起义的光辉事迹,于1989年制作了电影《百色起义》。
油画
为了宣传百色起义的光辉事迹,何克敌、刘汉创作了油画《百色起义》。
参考资料
百色起义.人民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21:24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