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林业为主的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2002年在国务院领导亲自指导下,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和发展要求提出了
生态安全、
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指导思想, 中央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9号文件,林业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人多地少、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等国情和林情下,如何搞林业建设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丰富林业产品和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种功能,我们提出搞“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的设想,并在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25各省市的46个试验点开展了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科学布局的框架、建设技术和综合评价体系,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取得了研究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彭镇华等著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研究系列著作” 2003年3月陆续出版。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研究系列著作内容包括: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生态问题,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森林在国土生态安全中的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的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实践;各研究区域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理念、环境变迁、林业发展历程、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目标、森林生态网络分区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与评价、气候、土壤、植被条件、森林资源评价、生态安全问题;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林业主体工程规划等等。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通过了验收与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本课题首次从整个国土保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理论,是系统工程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现代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核心内容。同时本项目与地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紧密结合,提高了配套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强调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为目标,促进了地方的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课题直接面向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并吸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具体运用于示范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工程和科技含量,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有效转化。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开展以来,在“九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发表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项目主持人彭镇华教授正确把握了研究方向,积极实践各种营林模式,努力探索项目的管理机制,在他的正确带领下,该课题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彭镇华,男,1931年生,1964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林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的副主编等。 2001年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国家科技百步二等奖2项;3.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等。出版著作:有《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栽培与利用》《
中国城乡乔木》《
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
中国杉树》《
中国城市森林》等专著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