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是在原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同意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台风研究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以开展
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
单位简介
1978年1月,经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增设气象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同年5月,
中央气象台成立气象科学研究院,要求上海筹建“台风研究所”。为了加强全国的台风科研工作,适应台风科研及其它气象科研工作开展的需要,9月,经中央气象局、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与中央气象台气象科学研究院上海台风研究所采取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形式,以
上海市气象局为主,实行
双重领导,在原气象科学研究所基础上调整、扩大机构设置及研究方向,重点承担国家台风科研项目,并负责台风科研协作的具体工作。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公开诚招海内外有志研究人才,拟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研队伍,并力争在2010年前,建设成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水平达到好水平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机构和高层次热带气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研究需要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的需要,研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移动、强度突变和登陆过程的变化机理,揭示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方法,建立我国热带气旋公众服务网站,建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经集合预报系统和覆盖我国
沿海地区的海-路-气耦合模式,提高我国热带气旋的预报准确率。将上海台风研究所建成我国热带气旋资料信息中心、热带气旋成果业务转化中心和热带气旋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在台风
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技术.
台风路径突变理论及客观预报技术.
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理论及预报技术.
台风登陆过程及灾情评估技术.
海-气-陆耦合模式研制.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台风短期气候变化规律及预测技术.
业务工作
为了建立起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海台风研究所还承担着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海浪数值预报、台风客观预报及
中国台风网运行维护等业务中试的工作。开展业务工作,为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素材,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台风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能够始终围绕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等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开展进行。
机构设置
办公室(人事科)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部
台风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室
台风灾害风险分析研究室
区域数值预报研究室
海洋气象研究室
台风探测研究室
资料及业务中试室
领导简介
理事会
上海台风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发展方向、长远规划、重大项目以及成果转化等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理事长:汤绪
其他成员:陈联寿 孙 洪 罗云峰 寿子琪 任 健 薛根元 詹丰兴
林新彬 李春虎 胡 雯 吴志根 刘明惠
研究所领导
女,博士,研究员,硕、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台风动力学理论和预报技术研究,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向台风预报预警业务推广和转化工作。目前出任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研究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台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台风和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1 项,全国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
副所长:黄伟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值预报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的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项目和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发展专项,主要围绕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开展高分辨率条件下湿物理过程的发展和改进工作,并结合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开展业务模式物理过程的改进工作。
副所长:汤杰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热带气旋边界层,台风变性机理和台风外场科学试验。主持4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完成论文20余篇,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负责人,中国气象局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科学研究
研究课题
中尺度灾害天气短时(2-12小时)预报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大气气溶胶及其区域气候效应
项目负责人:陈葆德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非常规检验新技术研发
项目负责人:李佳
雷达资料在登陆台风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马雷鸣
热带气旋的遥感监测分析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青青
华北电网风力预估数值预报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华东区域风力预估数值预报系统20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观测资料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性综合评价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泓
台风涡旋初始场生成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栋梁
台风预报结果可信度预估关键技术及业务应用
项目负责人:余晖
上海中尺度天气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研制
项目负责人:陈葆德
登陆台风科学试验观测技术方法预研究
项目负责人:赵兵科
数值预报模式实时检验技术2
项目负责人:李佳
长三角近海风浪预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项目负责人:于润玲
论文著作
北京冷暖冬年环流特征及其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作者:沈爱华
青藏高原云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葆德
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作者:周正强
从2008年初我国南方雪灾反思上海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
作者:李永平
Chaba(0417)台风变性前后热力结构特征 作者:钟颖旻
东亚阻塞高压与我国降水关系的分析及预测 作者:沈爱华
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热力学诊断分析 作者:岳彩军
热带气旋降水客观分离业务化探讨 作者:鲁小琴
河南“758”大暴雨的中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作者:谭燕
2007年国内台风模式路径预报效果评估 作者:马雷鸣
研究领域
(一)台风监测及资料综合应用技术开发
方向1 台风移动监测技术研究、外场观测系统建设
方向2 基于多元监测资料的台风年鉴整编技术及系统研究
方向3 台风再分析资料库建设
方向4 中国台风网及台风论坛支撑技术研究
(二)台风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1 台风生成和路径变化理论及客观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2 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3 登陆台风的风雨分布及其变化理论和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4 台风致灾机理、利弊影响评估及工程防御技术研究
方向5 台风气候变化机制及台风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研究
方向6 台风影响下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台风的影响机理和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7 台风预报技术业务中试平台及台风早期预警系统建设
(三)台风数值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1 台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的开发
方向2 多元监测资料的融合(同化)及台风再分析关键技术开发
方向3 台风集合预报系统研究
方向4 区域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开发
科研成果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是以开展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承担着来自国家、部门及地方等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经过全所科研人员的努力,在
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及结构变化的理论研究、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技术研究、热带气旋数值模拟、海-陆-气耦合模式开发研究及热带气旋监测信息资料处理等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年来,台风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个人、集体多次荣获省、部、局级科技进步奖等优胜表彰,许多科研成果被用于水利、电力、港口等各行各业经济建设工作中,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
科技奖项
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级别:二等奖
3KM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业务化研究2
奖项:上海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 级别:三等奖
台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奖项:中国气象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奖 级别:二等奖
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奖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级别:一等奖
黄东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奖项:国家海洋局科研成果创新奖 级别:二等奖
上海区域气象数值预报误差检验系统的研制
奖项:上海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 级别:三等奖
BDA技术在上海台风业务模式系统中的应用
奖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 级别:一等奖
出版刊物
《大气科学与应用》
《大气科学与应用》创刊于1991年6月,共出版发行34期,发表了近900篇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及短论。内容包括热带气旋、暴雨、高温等天气学研究成果,卫星气象、雷达气象、农业气象、环境气象等应用气象学研究成果和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新动态、新问题的探讨与评论,以及气象业务工作中的新进展等。经过历届编审委员会的努力,《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已发展成为立足华东、面向全国,以发辫大气科学理论在业务应用和实践中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气象学术书刊。作为广发气象科研和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受到了华东地区乃至国内气象台站、气象研究部门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受中国气象局委托,由上海台风研究所具体负责整编出版每年的《热带气旋年鉴》,每年一册,从未间断。自2000年开始在整编《热带气旋年鉴》纸质版的同时,同步编制和出版《热带气旋年鉴》光盘。《热带气旋年鉴》光盘除包括纸质版年鉴的全部内容外,新增加了热带气旋卫星云图和路径演变的动态显示资料、所涉及的测站经纬度、海拔高度、台站类别资料、热带气旋灾情资料等。光盘采用网页结构设计,层次分明,图表直观,突出主题,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