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16日,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
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
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
学者发出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四届
神经科学大会,把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
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9月16日,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
脑健康月”。
中国医促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的
王忠诚等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发出倡议,将每年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
9月是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是第18个“中国脑健康日”,而9月21日又是一年一度的“
世界老年痴呆日”。两个“日”的设立凸显“
脑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受关注程度。据了解,目前我国
脑血管病患者近700万,每年新发病人都超过200万。而中国在医学界对于脑健康的研究重点是集中在脑血管、老年痴呆症、癫痫、
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病症上。在所有的疾病中,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是最高的,其中70%以上都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1. 适当运动。锻炼后,大脑分泌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有帮助调整
大脑神经元的作用,促进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内啡肽,有助减轻压力、“重启”大脑。老年人可以练八段锦、太极拳等,年轻人可以选择游泳、打球、慢跑等运动。
2. 生活有规律。睡觉时,脑脊液在脑细胞间的循环比清醒时快很多,帮大脑排出“垃圾”。“很多年轻人出现脑部疾病,都是因为休息不足,过度疲劳而引起的,如头晕头痛、
记忆力下降、烦躁等,因此,建议十二点前就要睡觉。”
3. 常用脑。所谓“用进废退”,大脑也一样。不断学习、挑战新事物,可以保持大脑活力,生活中可以唱歌、下棋、读书、打牌等。
4. 戒烟限酒。长期过量饮酒会造成
酒精中毒,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还会损害脑血管,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吸烟会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如果其发生的部位恰好是大脑主管认知功能的区域,就会直接损伤胆碱能神经元,造成认知功能障碍。
5. 多与他人交流,保持愉悦心情。经常大笑能保持大脑活力,让思维变得更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