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
生物学、
心理学以及社会
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
功能失调,导致认知、
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现今对
心理疾病最热门解释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脑部结构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经
化学反应,不论是由基因或环境伤害(如
胎儿酒精综合征)引起的。举例来说,许多被诊断有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
脑室和萎缩的
灰质。另外,有些人认为
神经传导物质
不平衡也会导致精神疾病。许多的遗传和
双胞胎研究都证实像
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会遗传的。
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社会学家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精神疾病。例如,在
社会运动、战争或遭受天然或人为的疾病时,该地区的人们有较高的机会得到精神疾病。贫穷、无常和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精神疾病。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
幻视、
幻觉的症状。
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
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治疗的方式有
精神病用药、
心理辅导、调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1.开展
病因研究,为根本性
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因预防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我国已有多所
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专家从事有关精神疾病的
遗传、
生理、
生化、
心理和
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病因明确或基本明确的精神疾病,已开展了病因预防。
2.加强精神疾病
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3.加强
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
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4.扩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队伍,提高
精神医学专科人员的专业
知识水平。非专科医务人员也应具有必要
精神科,加强宣传,改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偏见,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