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品质课题组用陕优225-2为母本、98中443为父本合作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
选育过程
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品质课题组合作用陕优225-2为母本、98中443为父本经配置杂交组合、后代用系谱法连续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
200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1。
2011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1004。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品质课题组品系鉴定试验,平均产量607.9千克/亩,比对照
豫麦49增产12.0%,在120个参试品系中居第4位。
2005-2006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品质课题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81.4千克/亩,比对照豫麦49增产8.2%,在12个参试品系中居第3位。
2006-2007年度继续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品质课题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79.7千克/亩,比对照
石4185增产9.9%,在12个参试品系中居第1位。
2007-2009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组区域试验,第一年7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501.1千克/亩,比对照
临丰615增产8.1%,居15个参试品种第2位;第二年7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29.0千克/亩,比对照
烟农19增产11.2%,居15个参试品系第1位。
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7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421.4千克/亩,比对照烟农19增产9.6%,居5个参试品系第1位。
2008-2009年度参加陕西省关中水地高水肥区域试验,7点汇总5点增产(幅度为2.3%-18.3%),1点平产,1点减产(幅度为-0.5%),平均产量448.6千克/亩,比对照小偃22增产6.1%,居B组第2位。
2008-2010年参加陕西省水地高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三原县雁北农场试验点,2009年亩产485.5千克,比对照增产7.3%,排第二;2010年亩产492.4千克,比对照增产7.0%,排第一;在三原县大程镇西张村南徐组的高产示范田,最高成穗数52.17万穗/亩,穗粒数37.2粒,平均亩产659.9千克。
2011年6月5日由陕西省咸阳市农科院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省、市农技站等单位相关专家,对陕西三原县大程镇西张村和蒲城县荆姚镇钟家村的两个中麦349百亩方进行现场测产。三原县大程镇西张村南徐组53户10公顷,抽样9户1.73公顷,平均产量589.2千克/亩,其中一户0.2公顷,全部采用宽幅条播技术,成穗数52.17万穗/亩,穗粒数37.2粒,平均产量659.9千克/亩;蒲城县荆姚镇钟家村21户9.33公顷,全部采用宽幅条播技术,抽样6户1.9公顷,平均产量610.15千克/亩,其中一户0.36公顷,成穗数51.56万穗/亩,穗粒数38.7粒,平均产量678.45千克/亩。
适种区域
中麦349适宜在中国山西省中南部和中国陕西关中灌区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也可在中国河南西北部及中国河北中南部水地种植。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