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八年制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八年,授予学位为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发展历程
该词条中“发展历程”部分的内容,包括内容中相关的二次引用,均来自论文:吴红斌,谢阿娜,王维民.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40)7: 513-518.
协和举办期
(1917年-1978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17年正式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生,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由此开启了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举办历程。结合中国国情和当时美国顶级医学院的标准,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坚持小而精的教育理念,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
从1917年至1978年,中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在这年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经历了几次演变,分别为:
1917年至1925年的3年自办预科教育和5年医学教育;
1925年至1941年和1948至1953年从燕京大学招收完成3年本科教育的学生,此后再完成5年医学教育;
1959年至1970年实行高考招生,学生在北京大学接受3年预科教育,此后再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完成5年医学教育。
此外,1941年至1948年、1953年至1959年和1970年至1978年3个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停止招生。
在协和举办期,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成效显著,迅速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顶级医学院校。中国近一半的医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来自于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毕业生。正是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显著成效,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途径。
复制试办期
(1979年-1987年)
1979年,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通过人大提案的方式获得八年制医学教育试办权,与南开大学联合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班”,并于当年开始小规模招生,其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是对协和培养模式的复制。
1980年,中国开始实施学位制度,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一般至少需要11年,八年制医学教育只需要8年就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让各方难以接受,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院校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试办。
198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简称“国家教委”)对医学教育学制进行调研和论证,这被认为是以扩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试办院校为目标的论证,最终以七年制医学教育的设立告终。
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通知》。天津医学院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由于临床医学七年制教育的试办而告终,而协和作为特例被保留。
天津医学院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只开办了8年时间,其人才培养成效并没有体现。在此时期,协和八年制医学教育同样举办,基本培养模式为高考招生以及2.5年医学预科教育和5.5年医学教育。
扩办发展期
(2001年-2004年)
在1988年至2000年,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新世纪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扩散源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2001年获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八年制医学教育得以在非协和以外的其他院校试办,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一是中国在完成《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后,结合当时国情和世界医学及医学教育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不足;二是院校合并为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试办提供了机会。
教育部在批准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教育试办权的同时,清华大学也获得了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试办权(实际开始招生年份为2009年),这极大地刺激了早就想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而没有获批的院校,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2004年5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增加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的通知》(简称《通知》),批准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5所院校为试办学校。同时,4所军医大学(今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也获得八年制医学教育试办权。2005年,随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合并,上海交通大学获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同年,浙江大学也开始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2011年正式获批)。至此,共有14院校获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这奠定了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基本格局。
共同探索期
(2004年-2018年)
自《通知》发布以来,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进入共同探索期,这集中体现于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2004年7月,北京大学倡导并主办首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会议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定期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会议。
自第一届峰会以来,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共同探索围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各个主要培养阶段或关键性问题展开了讨论。《通知》中指出,“八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计划,按《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培养基本要求》、《八年制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均另发)自行制订”,但这2个方案在历届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后一直没有制定,且第六届峰会上形成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也没有获得相关部门公开印发。
在此时期,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除获批的14所院校外,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也以不同形式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深入推进期
(2018年-)
2018年以来,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进入深入推进期。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未来领军人才。
2019年11月,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透露,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的协同配合,已设立专项课题以对八年制医学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期望在此基础上发布八年制医学教育学位授予标准,为相关院校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面临问题
自2001年八年制医学教育扩办发展以来,围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讨论与探索从未停止。
与规培的衔接
各院校在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过程中发现,如果八年制学生毕业后重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势必会降低其吸引力。各院校八年制医学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在衔接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各别院校的二级学科轮转所对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学校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自行沟通后达成的共识。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毕业生通过国家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考试,可直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部分院校在探索以临床博士后的形式来解决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问题。
与5+3的协调
2015年,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从2015年起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5+3一体化在学制年限上也是8年,这不可避免地容易与八年制医学教育易产生混淆,且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多数是从临床医学七年制
学生能力偏弱
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有专业学位博士和学术学位博士两类。对于临床医学,统招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和统招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分别侧重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年限上,这两类博士,从本科起算,都有11年~12年,在时间上明显长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八年制医学生在科研能力上一般无法与统招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生相比,在临床技能上一般也无法与统招的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相比。
目标定位模糊
《通知》中指出,各院校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办出特色。各院校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过程中,在目标与定位上存在差异,并集中体现于高层次临床医师、医学科学家和医师科学家等3类人才培养上,分别对应注重临床能力、注重科研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并重。2017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及定位表述为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2018年,《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则表述为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未来领军人才。这些目标及定位如何在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各院校在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上表现为“各有特色、异彩纷呈”,这也导致整体上八年制医学教育给人混乱、培养目标及定位不清晰的感觉。
模式仍在探索
已形成4+4、1+4+3、2+4+2等模式。各院校在各个阶段上的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并集中体现于预科教育和二级学科。预科教育在持续时间上1到4年不等。4年的预科教育,使得部分院校在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起点到底应该是高中毕业生还是本科毕业生。在二级学科上,各院校差异明显,这涉及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且在二级学科上,对于科研训练的认识在各院校上也明显不同。此外,对于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中的课程学习,多所院校在探索两者之间的整合,但是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整合仍在探索中。
管理机制不清
由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基本招收高中毕业生,为长学制教育,对应的教育部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由于八年制医学教育在后续的培养阶段又涉及到研究生阶段或毕业后教育阶段,这就导致在宏观层面上,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管理机制并不顺畅。此外,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多数为综合性大学,但在《意见》出台以前,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并不明确,各院校在实际发展中差异较大,这进一步导致各院校在八年制医学教育管理上差别明显。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素养、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培养规格
8年。
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敬业爱伤,具备医师职业所必备的同理心、医患沟通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领导力,恪守职业道德,不断追求进步。
培养广泛的人文社会与行为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以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和理念,促进疾病诊治与预防相结合。
培养掌握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整体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临床科研潜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以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优秀卫生人才。
课程设置
各大学校八年制课程体系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最为悠久和成熟。
医学预科阶段
前2.5年为医学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普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
医学预科2.5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发展课程。学生根据要求选课。
政治、体育、外语、文化素质、军事理论等课程。
数学与统计课程群(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物理课程群(大学物理等)、化学课程群(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生物课程群(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生物医学高级课程群(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
医学基础课程群(医学导论、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等);
计算机科学课程群(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等)。
包括生命科学类和多学科交叉课程群等。
医学阶段
后5.5年为医学本科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
其中1.5年在协和基础学院学习,3年4个月在协和临床学院学习,以及8个月科研训练。医学阶段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发展课程。
包括政治、外语、美育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
生物医学(人体结构功能学、疾病机理与药理学、局部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解剖学等);
公共卫生课程(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
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科学、皮肤科学、急诊医学、精神病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肿瘤学等,含见实习);
科学方法教育(科研导论、循证医学等)。
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毕业要求
学生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平均分80分以上,最多有一门课为重修通过),完成论文答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培养模式
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八年一贯
即八年统一设计课程和安排,区别于“5+3”一体化,是一种本硕博连读的模式。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体现于四个结合,即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础和临床的结合,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强调八年一贯、统筹安排、整体优化、全面培养。
加强基础
不仅仅指加强医学基础,而是包括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生物学、遗传学以及信息化等,即强化通识教育,打下宽厚的基础。在新世纪之交院校合并前,大部分顶级医学院属于独立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需要和综合大学合作办学,例如武汉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办学,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办学。八年制医学教育继承这一原则,因此将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学习阶段分为预科阶段和医学阶段。
综合大学的预科阶段均在本校进行,独立医学院所举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预科阶段均在综合大学进行:
注重临床
强调培养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依然回到培养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目标,掌握临床医生的基本技能。
提高素质
即提高综合素质,包括人文、自然、医学等,强调人文和科学的结合。
开设院校
注:南京医科大学于2019年自行开设的临床医学本博连读班(天元卓越班)是九年学制,并非八年学制。
发展前景
毕业后大多数到三级以上医院临床一线,从事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工作,少部分从事临床博士后研究工作,也可到高等医学院校或各级卫生事业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
临床医学(八年制)_专业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5 16:31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