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科、
吴燕生,194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附近。为一套浅
变质岩系。从下到上包括
白竹组、
合桐组、
三门街组和
拱洞组。整合伏于长安组之下;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于四堡群之上。
丹洲群(Danzhou Gr.)的时代属
青白口纪。曾称丹洲片岩。分布于桂北
九万大山至
越城岭一带,为浅变质岩系。主要由变质的砂泥质岩石夹少量
碳酸盐岩组成,龙胜三门一带夹有多层
细碧岩、
火山碎屑岩,并有大量透镜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岩顺层侵入,总厚968~4780米。与下伏
四堡群和上覆
震旦系长安组均为不整合接触。与
板溪群相当。
赵金科、吴燕生1941年命名丹洲片岩,广西东北部
地层表。载李四光、赵金科、
张文佑合编,广西地层表。后改用丹洲群。 命名剖面位于广西
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附近。
50年代全国地层会议后,曾一度将丹洲
片岩,习用湖南“板溪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工作查明,湘、桂二省的这套地层无论
岩性、
岩相都有较大差别,故在《广西地质志》中,重新使用丹洲群,以示其与板溪群之差别。
指整合于
长安组之下、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
四堡群之上的一套浅变质岩系。从下到上包括白竹组、合桐组、三门街组、拱洞组。由变质的砂泥质岩夹少量碳酸盐岩组成。龙胜三门一带夹有多层细碧岩、火山碎屑岩,并有大量
透镜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岩顺层侵入。总厚968—4780m。丹洲群与下伏
中元古界四堡群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长安组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