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龙(属名Yixianosaurus)意为“义县蜥蜴”,是种
手盗龙类恐龙,生存于早
白垩纪阿普第阶的
中国,约1亿2200万年前。义县龙仅发现一对手臂,上有化石化的
羽毛。义县龙在手盗龙类的正确位置仍未确定,可能属于
近鸟龙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chinese )→ 义县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yixian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yi-xe-sawr-us
含义( meaning )→ 锦州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市境土地总面积为10301平方公里。锦州市辖凌海市、北宁市、义县、黑山县.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形类
属( genus )→ yixianosaurus 义县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y. longimanus 长掌义县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早期
分布( found in )→ 中国辽宁锦州地区义县头台乡王家沟
发现地层( stratum )→ 义县组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3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wang 2003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xu & wang 2003
兽脚亚目 theropoda marsh, 1881
手盗龙科 maniraptora gauthier, 1986
长掌义县龙 yixianosaurus longimanus gen. et sp. nov.
分布范围
模式种是长掌义县龙(Y. longimanus),是由
徐星与
汪筱林在2003年所正式叙述、命名。在中国
辽宁省发现了义县龙的部份骨骸。
物种学史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出大量
恐龙化石,至义县龙发表为止,已知兽脚类恐龙包括8属10种,其中6属8种保存有原始羽毛或者羽毛结构。已经报道的属种均产自朝阳地区。2001年,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考察队,在邻近朝阳的锦州地区义县头台乡王家沟义县组下部采集到一件恐龙标本。通过研究对比,由徐星和汪筱林在第三季度的《
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手盗龙类》,建立了手盗龙类的一个新属种:长掌义县龙(yixianosaurus longimanus gen. et sp. nov.)。
形态特征
依据以下特征将长掌义县龙归入手盗龙类:肩胛骨明显短于肱骨、肩臼窝和乌喙骨部分小、乌喙骨接近四方形、掌骨向后弯曲以及桡骨比较细。
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以及手指各指节的相对比例不同于已知的手盗龙类。原始兽脚类恐龙的手部一般短于肱骨;手盗龙手部加长,长于肱骨;原始鸟类手部相对更长,但进步的鸟类出现反转,手部次生变短。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在非鸟兽脚类恐龙当中仅比
原始祖鸟(protarchaeopteryx ji et al.,1998)和树息龙(epidendrosaurus zhang et al.,2002)短。
次末端指节加长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进步特征,长掌义县龙具有这一特征。比如,长掌义县龙的手指指节Ⅱ-2长于掌骨Ⅱ,在已知兽脚类恐龙当中,只有树息龙的手指指节Ⅱ-2长于掌骨Ⅱ。长掌义县龙手指指节Ⅱ-2/Ⅱ-1的比率为1.44,是兽脚类恐龙当中最高的之一。
长掌义县龙的手指指节Ⅲ也明显加长,其Ⅲ-3/Ⅲ-1比率为2.44,大于其他所有恐龙。长掌义县龙手部的长度以及手指指节的相对比例与树息龙最为接近,但后者的Ⅲ-3相对很短,只有Ⅲ-1的86%。总体上看,长掌义县龙的手部形态和较为进步的手盗龙类更为相似,因此有可能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进步的成员。
长掌义县龙次末端指节明显加长指示这种恐龙手的抓握能力很强,这可能是对树息习性的一种适应。长掌义县龙代表报道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的第11种兽脚类恐龙,也是已知的第9种保存羽毛结构的恐龙,这一发现增加了热河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