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刘村隶属于
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地处天险山下筹峰境,
交通四通八达,管辖三个
自然村(二刘、港尾、沙下)4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5.72平方千米,共946户,3057人口.村域面积5.7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730亩,山园面积330亩,林地面积4000余亩。在外企业有100多家,在外经商办厂人员1500多人,海外
华侨2000多人。
基本概述
二刘村旧属芳桂乡,元为方安里二图。1928年潭头成立区公所,为区公所辖下二刘村。1949年为
潭头镇二刘村。1955年为潭头区二刘村。1958年潭头成立
人民公社,为二刘大队(村)。1994年为
潭头镇二刘村。
二刘村
刘氏从九百多年前
河南彭城入
闽,迁凤岗后移居于此。
宋乾道间(1165-1200)著名理学家
朱熹到
晦翁岩讲学,乡人
刘砥、刘砺从学之,同登
进士榜,蜚声儒林,村因之得名。九百多年来,二刘子孙繁衍,瓜瓞绵延,播迁110多个乡村,成为
长乐乃至
八闽刘氏重要发源地。
文化古迹
晦翁岩
位于潭头二刘村
龙峰山上。
童子科刘砥、刘砺二兄弟师从
朱熹读书在此,俗称“二刘岩”。晦翁岩不仅有风景优美的曲径松荫、平潭旭早、石门洞天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的松、竹、梅、
榕、杉、枫、桂等古树名木,文物古迹有龙峰书院(建于宋乾道年间),明嘉靖年间
福建提学潘璜檄
长乐知县曾铣修葺,祀朱熹及其学子刘砥、刘砺,改名为“三贤祠”。还有白鹿洞,以及郑和青石雕像,曾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断头遗弃,后经乡人修复,供奉于新建的晦翁岩“郑和纪念堂”。古今文人墨客到晦翁岩浏览之余,留下不少
诗词歌赋。
龙峰寺
龙峰寺成名于8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时乡人刘砥、刘砺兄弟筑室于此,理学家朱熹避伪学之祸游学至此,二刘师事之,朱熹便寓居于此授徒讲学,故后人以朱熹之号晦翁名龙峰岩,并陆续在此建起龙峰书院(三贤词)、文昌阁、讲易堂、石门精舍和“禅堂”。
白鹿洞
晦翁岩白鹿洞曾是朱熹在龙峰山上避难时读书的地方。传说一只白鹿领他来到洞口,让他在洞中安心读书,而自己则每天出去找食物和陪伴朱熹。如今,洞中还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千年蝙蝠万年龟”。白鹿、蝙蝠、乌龟这三个可爱的生灵,和朱熹一起生活了不知多少年。
云龙桥
云龙桥为石构,三墩四孔,桥长30米,宽2.15米。宋宣和五年(1123)里人刘震造。古时此桥接岭前古道,通斗门桥。明嘉靖、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基本保留原貌,桥首立有宋张镇书“云龙桥”碑刻。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概述
一、规划范围。村域规划面积约5.32平方公里;村主要居民点规划面积约42公顷。
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发展规模。2015年人口规模为3187人,2030年人口规模为3566人。2030年村主要居民点用地规模为48.79公顷。
四、村庄性质。以居住和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主,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
五、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三区”的村域空间结构。“一轴”为泽竹路城镇发展轴。“三区”为西部的山林涵养生态区、东北部的农业种植区和东中部的村庄集中建设区。
六、道路规划。规划二刘村有两条纵向城市道路,分别是东绕城高速和泽竹路。
七、主要居民点规划。住宅用地主要依托现有居住建设用地整治以满足住宅建设的增长需求。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采取集中布置方式。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爱卫办列入“福建省卫生村”拟命名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