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
音乐形象。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
相分离,作为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从而—
音乐作品的表演,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
内容简介
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段,本质就是赋予声乐作品以活的音乐生命体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其创造性不仅是要忠实地再现原作,更要通过再现对原作进行丰富和补充。它为表演者提供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和范围。如果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认真读谱和把握
作品风格,以求得较为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二是真情地投入,将自己的感想和感情融入这个声乐作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更具有感染力。
二度创作对欣赏者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表演的过程是欣赏者感受的起始,因而表演者必须重视与欣赏者的联系,考虑欣赏者的需要,倾听欣赏者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演,积累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经验。此外,声乐表演者本身是美的创造者和传达者,还必须承担起培养和引导欣赏者
审美鉴赏力的重任,不断提高欣赏者的审美
感知能力,拓宽其审美领域。
意义
1.二度创作可以提高演唱者自身的
音乐修养及素质。要做好歌曲的二度创作,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品,其次要认真分析作品,尊重原作,最后要不拘一格地进行声乐艺术的再创造。声乐表演是演唱者全面技能的展示,对声乐作品
创作方法、风格的分析、理解和把握,对演唱技法的有效利用以及对表演方式、方法的合理运用。这些技能要求表演者不断去探索和研究音乐的表现规律和方法,挖掘自身的表演潜能,提高演唱能力。两千多年前先秦
公孙尼子的《
乐记》在开卷的《乐本篇》就谈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中,表演者需要
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痴情,对表演创作的激情。另外,丰富的音乐
理论知识,对声乐作品的作者、风格、作品背景深刻的了解也很有必要,还要不断培养较好的乐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顺利地进行二度创作。在不断对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无形中使演唱者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素材,锻炼了声乐演唱时的
心理素质,提高了声乐表演能力,表情、感情也更加丰富,更具有
表现力。
2.二度创作是促进音乐发展和传播声乐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担负着创造性再现声乐作品,从而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繁荣和发展的使命。音乐学院教授李文珍曾写道:“民歌是以声乐形态存在的
民间音乐艺术,它以人生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表现
情感的手段,歌唱是民歌得以流传、继承和发展的最重要存在方式。”不仅是民歌,包括外国的歌剧,
艺术歌曲,都是以表演为传播形式的,这样才使一些名家的作品流芳百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通过二度创作后的表演,为听众提供
审美享受,并进而影响他们的音乐
审美能力与情趣。
动力源泉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与它生命。”杰出的二度创作可以使作品的精华体现的更加鲜明和突出,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C.P.E巴赫曾经谈到: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的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他还说:“实际上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作品的水平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器乐演奏需要二度创作来
给予生命,声乐作品也是如此。一部声乐作品由词曲作者完成之后,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静物”而已,要想让其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
歌唱艺术,就需要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必须经过二度创作的修饰,给予作品以内在的动力,才能使演唱者更加自信地进行演唱,更好地表现音乐中的美。有了这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声乐演唱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
艺术特色。体现声乐演唱中所需表现的“五美”,即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
原则
1.二度创作是音乐表演真实性和创造性的协调统一。二度创作是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作品的基调和风格是不会加以改变的,演唱时强调要保持声乐作品的真实性。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的多么详尽,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纪录出蕴含在
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二度创作就给了作品灵魂,用声乐表演赋予作品生命,它是在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对歌曲旋律、语言、节奏、强弱以及演唱时的动作、表情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情感升华为生动的
艺术形象展现给观众,即用歌声把声乐作品介绍给广大听众。使作品在演唱时令人耳目一新,过耳不忘。
2.二度创作即音乐表演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所谓历史性,指声乐作品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风格特征。任何声乐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欧洲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印象主义时期德彪西的歌曲作品。再如我国近代音乐家
青主为宋代诗人
苏轼的诗作谱曲的《
大江东去》及
赵元任的艺术歌曲,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
我们要把握声乐作品的历史性和风格特征,并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再现其
思想性和风格特征。所谓时代性,指表演者所处的
时代特征。每首声乐作品都有它特有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
赵梅伯先生的见解或许能对我们认识二度创作历史性和时代性统一有所帮助。他认为:声乐“表演不可机械,而是需要灵魂与精神的。一个音乐家的责任是要能把过去名作的思想、意义表现在听众眼前。这位表演者,不但要有天赋、技术与修养,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能构成一种幻想与环境,使那些作品复活,有力地在听众中传播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表情了。”赵先生所强调的“过去名作的思想、意义”,即把握住了历史上的作品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实质,体现了表演者现实的精神与思想,由此而产生的
情感因素,具有明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强调声乐表演中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
辩证统一,就是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使表演风格多样。表演风格的多种多样,正是声乐艺术二度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3.二度创作是技巧性与
表现性的高度融合。技巧性与表现性是声乐演唱二度
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表演技巧,艺术表现就
无从谈起,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不能机械地按照曲调进行单纯的重复,歌词语调因情感的变化所产生的轻重、强弱、抑扬、顿挫等口气语调或韵律节奏必须在曲调反复中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充分发挥声乐语调的感染作用,使演唱的曲调在反复再现中有不同的色彩。可见,只有当技巧性和艺术表现性两者辩证统一,才是声乐艺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正如
柏拉图所认为的那样:“未理解诗人创作的人,就永远无法是吟咏诗歌的歌手,因为对听众来说,吟咏诗歌的歌手必须成为诗人意图的解释者。如果有谁清楚地知道,诗人意于表达的东西是什么,那么,它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手。”五、结论:二度创作是声乐演唱中音乐表演真实性和创造性的协调统一,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技巧性和表演性的高度融合。
它又是音乐表现美的动力源泉。能够促使演唱者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素质,更好的促进音乐发展,广泛传播声乐作品。认识到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对我们演绎声乐作品,提高自身音乐修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度创作正是将所有演唱者声乐表演能力综合展现出来的、不竭的动力。正是有了这个动力,声乐作品才有灵有肉,更加真实,更增强了声乐演唱时声音的美感效果,也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表演创造优质的条件,灌注了
艺术魅力,丰富舞台语言的音乐性,创造一个完美的
音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