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
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
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历史背景
1999年,国务院公布新的《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2000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正式提出建议:取消五一、
十一黄金周。
2006年,主管部门成立假日调整的研究小组,全面研究我国的节假日制度和休假制度的沿革和现状。国家发改委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听取各方的意见。
2006年,以
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了。2007年两会期间蔡继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2007年11月9日到15日,国家发改委以就
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进行网上
问卷调查。方案取消了五一黄金周。
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明确了从2008年起我国将要执行的假日方案。
历年数据
1999年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
2000年春节7天假期,
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1年
第五个“黄金周”是2001年春节,在这7天中全国共接待游客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人均花费支出为441元。
2022年
2022年4月28日到5月5日8天期间,武汉车站预计发送45.6万人,日均5.7万人,全站高峰日为4月29日-30日和5月4日。
2022年“五一”假期(4月30日-5月4日),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平稳,揽收快递包裹13.4亿件,同比增长2.3%;投递快递包裹14.7亿件,同比增长19.7%。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投快递包裹超28亿件。
2022年“五一”假期,广铁集团发送旅客452.6万人次,其中高铁发送380万人次,约占总发送量84.0%。旅客流动总体平稳有序。
2023年
2023年5月3日,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27019万人次,日均发送5403.8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62.9%。5月4日,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626.5万人次,日均125.3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2.2倍,是2019年“五一”同期的59.2%。5月4日,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客运量合计26971.6万人次,日均发送5394.3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62.4%。5月4日,记者从海南省旅文厅了解到,2023年年“五一”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3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5%,较2019年同期同口径对比增长55.1%;旅游总收入42.32亿元,同比增长178.8%,较2019年同期同口径对比增长79.0%。其中,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61.22万人次,同比增长349.2%;A级以上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65.06万人次,同比增长431.4%;椰级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45.79万人次,同比增长221.7%。5月4日,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合计26971.6万人次;日均发送5394.3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162.4%。5月4日,据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消息,2023年“五一”假期,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国内游客1106.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9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的12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13亿元,同比增长140.3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的118.34%。5月4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总数达626.5万人次。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626.5万人次,日均125.3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2.2倍,是2019年“五一”同期的59.2%。其中,入境312万人次,出境314.5万人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万架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1.4倍。5月4日,甘肃“五一”期间,全省各地接待游客20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8%,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7.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42.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全省7个5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5万人次,较2019年增加30万人次。
2023年5月4日消息,“五一”假期,全国民航运输旅客941.2万人次,日均运输旅客188.2万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8%,比2019年同期增长4.2%。5月4日,广州市商务局消息,据初步测算,“五一”假期,广州市接待游客105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4%;实现文旅消费总收入近104亿元,同比增长近58%。接待游客量和文旅消费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分别增长9%、13%。5月4日,据北京市文旅局消息,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市属公园迎来客流高峰,游园安全平稳有序,累计接待游客29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47%,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21.03%。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5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90.8%和193.7%,比2019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134.8%和130.4%。云南省日均游客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创历年来“五一”假日旅游市场新高。云南省16个州市游客接待量均较2022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德宏、丽江、迪庆、文山等8个州市游客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30%。
2023年5月4日,据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26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8亿元,分别达到2022年“五一”假期的4.9和4.5倍;分别恢复至2019年“五一”假期的146.9%和101.9%。其中,纳入重点监测的十大热门景区(4家5A,6家4A)接待游客33.38万人次,门票收入2222.82万元,旅游车辆3.6万辆;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86场次,服务群众30万人次。
2023年4月28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3年5月,“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626.5万人次,日均125.3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2.2倍,是2019年“五一”同期的59.2%。其中,入境312万人次,出境314.5万人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万架(艘、列、辆)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约1.4倍。4月30日,出入境人员突破138万人次,为“乙类乙管”措施实施以来单日最高。5月5日,记者从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日期间,贵阳市累计接待旅游者78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56亿元。全市45家重点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其中,黔灵山公园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新高,约46万人次。
2023年5月5日,西藏自治区旅发厅消息,“五一”期间,西藏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16.77万人次,同比增长73.25%,相比2019年“五一”期间同比增长137.09%;实现旅游收入8.4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1.52%,相比2019年“五一”期间同比增长42.28%。
2024年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客流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
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西藏自治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4.8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6%;实现旅游总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14.98%。
2024年5月1—5日(劳动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5846.27万人次,日均27169.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劳动节假期期间,下同)增长23.7%,比2023年同期增长2.1%。
其中,铁路客运量9176.5万人次,日均1835.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3.3%,比2023年同期增长1.4%;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24977万人次,日均24995.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4.4%,比2023年同期增长2.1%;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07592万人次,日均21518.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9.2%,比2023年同期增长1.4%。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7385万人次,日均347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25.1%,比2023年同期增长6.5%;水路客运量695.67万人次,日均139.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1.3%,比2023年同期增长6.0%;民航客运量997.1万人次,日均199.4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比2023年同期增长8.1%。
改革措施
长假期改为短假期
2008年“
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改为短假期,共三天,并设立了
清明、
端午、
中秋三次短假期,放假总时间也由10天变为11天。
2009年政协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出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提案,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张希钦在小组讨论中提议,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对此,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刘晓军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认为恢复“五一”黄金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可以试点恢复。人民网关于“你是否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3月4日,共有将近500万名网友参与了网上调查,其中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占92.2%。由此可见,恢复五一黄金周是绝大多数人民的呼声,2009年全面恢复五一黄金周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
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草案)》,明确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大假。为此,各大旅行社则趁机抬高春节出游的价格,而网友则纷纷批评旅行社趁机抬价的做法,并对有关部门取消“五一黄金周 ”的决定和带薪
年假是否能得到保证表示了质疑。
网友声音
由于取消五一黄金周已成定局,很多原计划在五一长假出游的人只好把时间提前到春节。而各大旅行社趁机涨价的做法,无疑是给准备出游的人泼了一盆冷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不满。大多数网友表示,“五一长假没有了只好选择春节游,春节游却在这个时候大幅涨价,旅行社的做法无疑是趁火打劫”。
许多网友把不满情绪指向了旅行社,认为“旅行社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地适当调整一下价格是情理当中。但是,取消五一黄金周绝不能成为春节游或其他长假旅游牟取暴利的理由与机会。”而有的网友则认为,“涨不涨价是由市场说了算,出去玩的人多了价格涨上去了也无可厚非”。有的网友则把不满指向了取消“五一黄金周”的有关部门,认为从春节游涨价可以看出“取消五一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另外一些网友则称“为啥有关部门遇到啥问题先想着回避,而不是想法解决呢?取消了五一,还有十一和春节。不会全取消吧?”
而对于被认为是弥补措施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网友的态度也并不一致。有网友表示“支持带薪
年假,只要能享受到。”而更多的网友则对
带薪休假表示了质疑,担心“带薪休假规定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2007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在各大网站公布了《国家法定假日调整方案》并开展民意调查,社会反响强烈。三个传统节日设为
法定节假日几乎获得了100%的支持,但“五一”黄金周是应当保留还是取消成了最大的争议点。
支持保留黄金周
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王衍用认为,缩短“五一”黄金周是极端错误的,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就意味着把人们旅游的需求给抑制了。
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政协委员、珠影一级编辑祁海也坚决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一些人认为黄金周弊端明显,是因为只看到黄金周的旅游、交通等问题,却没看到其休闲价值、家庭团聚的独特价值。
华商报、华西都市报等20余家媒体还共同倡议:增加传统节日的同时,保留“五一”黄金周。理由包括取消“五一”黄金周,就少了个长途探亲和旅游机会、影响婚期、国庆旅游价格可能上涨等。
黄金周的取消理由
国家
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说明取消黄金周的理由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10天法定节假日中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人员流动数量庞大,
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黄金周对旅游行业并无裨益得到了旅游从业者的认同,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的破坏。如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佳的日接待量为3万人,极限日接待量为8万人,但2000年5月2日创造了日接待12万名游客的纪录。
带薪休假实现的可能性
杭州会计师舒圣祥认为,在
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而成熟的普遍执行、还没有变成人人可以享受的真实权利之前,仓促取消一个黄金周,可能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人休假权的实现。“黄金周至少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稳定假期,而带薪休假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
蔡继明认为,黄金周并没有保障人们的
休息权。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以后,民众可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旅游时间,将更进一步赋予民众休息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不同看法
人们担心取消“五一”黄金周所带来的种种难题的确不容忽视,但是,在探讨取消“五一”黄金周所带来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想想我们还是拥有“个人黄金周”的。国务院法制办5日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如果这个
带薪年休假能够得以实施,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黄金周”了吗。
如果“个人黄金周”能够取代“五一”黄金周,实际上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与便利。因为“个人黄金周”可以避免“五一”黄金周出门所带来的出门难、住宿难、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等弊端,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可根据自己和形势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回家探亲、外出旅游等。用“个人黄金周”取代“五一”黄金周从理论上讲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理论归理论,在实际生活中,“个人黄金周”还是难以取代“五一”黄金周的,这也正是人们对“五一”黄金周念念不忘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带薪年休假制度并没有得到
有效执行。早在1995年,
带薪休假制度就被写入了《
劳动法》,但一直以来,带薪年休假制度很大程度上还是“纸上谈兵”,即使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得到了实施,那也只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如果打消人们对“五一”黄金周的怀念,就必须要使“个人黄金周”得到“强制执行”,用“个人黄金周”来取代“五一”黄金周。而如何让更多的人依法享有“个人黄金周”,这也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容不得有任何借口逃避。
建议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中国社科院财政与
贸易经济研究所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0年《休闲绿皮书》建议:对我国现有的假日制度继续进行优化,增加两天法定假日,再次形成五一黄金周。
绿皮书指出,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节假日在满足居民休闲需要,同时发挥
最终消费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对我国现有的
假日制度继续进行优化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法定假日制度,绿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德谦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二是在
法定节假日中,有必要继续保持已有的清明、端午、
中秋三个传统假日;三是有必要认真考虑百姓的吁求,再增加两天法定假日,放在五一假日,进而再次形成五一黄金周。
刘德谦称,从近两年取消黄金周后的旅游业发展来看,如果多这样一个假日,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