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大楼
上海外滩的建筑
交通银行大楼 (外滩)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一座建筑,位于外滩14号。
简介
中山东一路14号的交通银行大楼,兴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 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发展历史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 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
中山东一路14号的交通银行大楼,兴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
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历史沿革
外滩14号地块,最早为英国鸦片商颠地·兰士禄所购,此人就是上海开埠后取得第1号租 地道契的外国人。后因经营失败,只得出售房地产。1890年德国对华贸易有了发展,13家德国银行联合组成的德华银行购下此地块,并对原有的4层楼“东印度式”房子稍加改建,即进入使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按国际惯例,收回德国在华财产,德华银行则由交通银行负责接管。
交通银行于1907年1月由清政府邮船部批准成立,资本金500万两,其中官股占4成,商股占6成。总行设在北京,同年5月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分行。最初的行址在天津路乾记弄,也曾借外滩13号海关大楼对外营业。1917年,德华银行离开中国,其外滩14号行址即被交通银行所用,交通银行便成为进入外滩的第二家华资银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政治中心南移,许多总部设在北京的银行纷纷南迁。
1928年,交通银行总行也迁入上海,并以外滩的分行行址改作总行的行址。随着业务的日益发展,旧楼已不敷使用,计划拆旧重建。但事不凑巧,几次设计方案均因战争爆发而搁浅。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后,总行曾迁往武汉再至重庆,上海仍留分行。期间,日军曾派住友银行的福间为代表,对分行进行清理, 1942年在日军的操纵下复业。抗战胜利后,总行又回到上海,并正式实施大楼重建计划。重建工程于1946年开始,1948年10月竣工。
建筑风格
交通银行新大楼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由鸿达洋行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施工。
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
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
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解放后,大楼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
整幢大楼矩形立体十分明显,东立面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其余墙面以白水泥粉刷。进口处为一圆形的门厅,两边筑有楼梯,大厅内有每排九根共4排大理石柱。
二楼就设有一大厅,电梯设在楼厅的一侧,过电梯旁一侧,又设有一间较大的楼厅,三层以上楼层间虽不算太高,但光线处理较好。东立面为六层,正门为八层(汉口路为五层,部分为八层),该楼为外滩第二阶段建筑的典型代表。
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自重新组建以来,就身肩双重历史使命,它 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明确的发展战略。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交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朝着“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的目标迈进,努力创办金融控股集团。
完善的公司治理。交通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公司治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建成,公司治理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按照公众持股银行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建立了构成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董事会和对股东大会负责的监事会,健全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专门机构,高级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下全权开展经营管理。董事会的战略决策作用、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职责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自发挥良好效能、又相互制衡的机制基本形成。
健全的机构网络。交通银行拥有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分支机构布局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截至2006年末,交通银行共有境内分行95家,包括省分行28家、直属分行7家、省辖分(支)行60家,营业机构2628个,分布在143个城市(除95家分行外还有48家非单独核算的县级城市支行)。在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设有分行,在伦敦、法兰克福设有代表处。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约90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行员工近6万人。
相临景点
东方汇理银行东方大楼
俄罗斯驻沪领事馆
市政府大厦
陆家嘴美食城
庆云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8 09:0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