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产业安全是指国内产业在公平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使我国产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的空间,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类型
1.根据产业安全的发展态势,可以将其分为静态的产业安全和动态的产业安全。
2.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
3.从区域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
4.从产业角度划分为农业安全、工业安全和金融服务业安全等。
特征
1、战略性;
2、综合性;
3、系统性;
4、层次性;
5、紧迫性;
6、动态性
影响因素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产业外部环境因素与产业内部因素。
产业外部环境因素
其中,产业外部环境是影响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政府的产业与外资政策,以及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内市场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状况。
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何决定着产业内原有企业是否愿意继续从事该产业以及新的资本是否愿意进入该产业,对于该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1)要素条件。资本、技术、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生产要素是任何产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些要素的成本、质量及其可得性将直接影响产业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及其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
(2)市场容量与需求状况。市场容量与需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果市场规模足够大、需求旺盛,产业内企业就会在本国具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与较大的发展余地。反之,如果市场容量相对有限、需求明显不足,产业内企业受制于市场规模与需求无法进一步发掘自身潜力时,就有可能转而积极向国外市场拓展。例如,以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在企业自身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同时,可能会对东道国竞争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3)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程度决定着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敦促产业内企业积极致力于技术开发和创新,而且还会迫使企业积极向海外投资,以拓展发展空间。另外,从市场竞争结构看,如果国内市场呈寡占竞争格局,企业会格外重视竞争对手的策略与行动,一旦某寡占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扩张时,其他竞争者会竞相跟进,以维持竞争均衡态势。由此可见,产业国内竞争程度高将会有利于产业拓展其生存与发展空间。
政府的产业与外资政策
一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安排及其有效性对国内产业安全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政策安排能否有效地管理与规范产业外部投资者的进入行为,从而使市场竞争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畴内,既保持市场一定的竞争性,又防止过度竞争而加剧产业内竞争压力;
第二,产业政策安排能否使国家产业结构保持相对合理,能否避免调整刚性,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维持其竞争力。
(2)外资政策。
各国政府的外资政策无非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税收工具为表现形式的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二是对外资进入产业、地域、股权等做出的种种限制性规定。
外资政策对国内产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税收优惠政策是否适度,既能达到鼓励外资进入的目的,又防止外资过多盲目进入,导致过度竞争;第二,限制性产业导向政策能否确实有效地规范外资进入人并加强对其监管,确实起到防止外商投资冲击国内产业、威胁国内产业安全的作用。
跨国公司与外企
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与各国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形式进入东道国,不可否认,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对东道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而且国内竞争的加剧对于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本国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竞争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可能出现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信息、管理及营销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对国内某些产业尤其是重要产业的控制,由此导致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威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经济命脉是否被外资所控制,即外资进入东道国重要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是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将决定东道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命脉与重要产业是否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第二,国内市场结构状况,如果外资已占据某特定产业主要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对产业内东道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与前景产生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本国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国内产业结构是否安全,主要是指在开放经济背景下能否建立起足以抵御外部经济波动与风险的产业结构,能否主要依赖自身力量获得发展;
第四,国内产业技术是否安全,主要是指本国技术是否具有自主研发与持续创新能力,能否为本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不断实现技术升级,如果重要产业与主导产业主要依赖进口技术,那么,产业安全程度必将受到极大威胁。
产业内部因素
产业内部来看,影响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的制度结构等。
产业集中度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控制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产业集中度可以用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占产业总产量或市场总销量的比重来衡量。产业内本国企业的集中度越高,所占总产量或总销量的比重越大,本国企业对该产业的控制力就越强,产业就越安全。
产业的制度结构
产业的制度结构主要是从制度层面考察产业内部是否具备抵御外部风险与威胁的能力,涉及产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果在一个产业内建立了健全、完善的制度,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主导技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产业因此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具备足够的控制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即使外国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优势进入东道国该产业,也不足以实现对该产业的控制,产业安全不会受到威胁。反之,产业安全就很容易受到威胁。这就要求政府从制度层面健全与完善产业内部的制度结构,以最终提升其竞争力与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
应付对策
产业安全
制订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维护产业安全是目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从维护产业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来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加强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工作
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积极向国际经验学习和借鉴。要加强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加强与境外同行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扩大思路,创新方法,制订中国一整套我国产业安全工作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加强产业损害、进出口秩序预警应对工作,设立预警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产业、中介组织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未立案的产业受损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预警工作,大力开发和积极运用预警资源,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指导行业和地方及早开展贸易救济措施工作,尽量降低或缩短产业的受损程度和期间。
做好受损产业的跟踪工作
加强受损产业的指导和协调,要把促进这些受损产业恢复发展工作作为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还要注意抓住国内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如化工等产业安全工作。建立跟踪机制和统计制度,把指导行业开展产业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积极引导产业建立贸易救济联盟形式。贸易救济联盟是一种企业间适应激烈的贸易竞争的自救组织形式,它以社会中介机构的身份行使组织权,影响企业,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联盟对企业的支持主要通过信息咨询、培训、科研支持以及贸易争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维护会员和产业利益来实现。联盟多以中小企业共同组建实体联盟为主,覆盖企业多,对产业保护力度强,及时对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措施,保护联盟企业的利益。
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指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要在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落后技术产业、企业退出、转优机制,防止过度重复建设。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技术指标,促进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有需求产品的发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后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有鉴别、有目的、有区分地保护和支持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建立中国的贸易保护体系
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进口限制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特定产业。对高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农产品产业等,要协调运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合法保护。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保留的补贴项目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产业。我国政府保留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多项补贴项目,包括地方预算可以提供给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补贴,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用于扶贫的直接拨款和贷款,科研开发基金,部分基础设施基金,减免税退税,重要能源产品补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高科技企业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所得税减免。要运用好这些规则,适当保护国内产业。
参考资料
中国产业安全中心.中国产业安全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9 21:06
目录
概述
类型
特征
影响因素
参考资料